第172章 郑姚合作,骗空一切
姚耀祖此时穿着清军从三品游击的官服,问几十个跪在地上的运粮队民夫和官兵,“你们是哪里来的运粮队?”
一个清军绿营把总,单膝跪地说道:“我等,是从朔州向张家口运粮的队伍。狐恋蚊血 首发”
姚大人摸着小胡子说道:“最近有马匪混在粮队里打劫粮草,我等负责收集分散粮队统一前往张家口大营,你等需要告知我们籍贯和姓名。”
身边的副官,再次问这些人的姓名和籍贯,军官一一详细写明,作了登记,然后展开最后一页,让这些人签字画押。
等这些不识字的人签字画押以后,姚耀祖就变脸了,“你等,从现在起受我节制,不可单独行动,如若发现定斩不饶!”
众民夫和绿营小兵接跪地称诺。
这件事就这么一直干着,在路上拦截,在驿站里拦截,一千装扮成清军的妈祖军,到第三日快接近大同五十里时,已经收缴了1500辆马车,其中700辆送去了牛野带领的后方车阵。
姚大人在第三日清晨,召集所有八百多马车车夫,约有1300余人。
这些车夫坐在低处,左右都是伪装成清军的马祖军士兵,姚耀祖登上高处,他大声发问:“你们可知道前面自己签下的是何物?”
众车夫皆是摇头,姚耀祖嘿嘿笑,对着身边官员说道:“念一念给他们听!”
盖闻天命靡常,惟德是辅;神器有归,必本于仁。昔者轩辕肇基,首重华夷之辨;汤武革命,终成吊民之举。今满清窃据神器,荼毒华夏,二百余载矣!某等痛山河之变色,愤衣冠之蒙尘,谨以大义布告天下,共举义旗,光复旧物!
夫夷狄之性,豺狼成性。彼辈起于白山黑水之间,乘明季之乱,屠城掠地,窃据神京。剃发令下,易我衣冠;圈地令行,夺我陇亩。扬州十日,血浸广陵之波;嘉定三屠,骨积娄江之岸。文字狱兴,杀忠良以塞言路;科举制废,困士子以绝廉耻。汉家衣冠,尽作胡儿装束;礼仪典章,悉为膻腥替代。此乃天地所不容,神人所共愤者也!
尤可恨者,彼辈沐猴而冠,僭称正统。彼满洲者,不过东胡余孽,游牧贱种。彼既不能遵汉法、行周礼,又不能保黎民、治天下。八旗铁骑,不过恃暴力以劫掠;议政王大臣,无非结党羽以营私。康熙之世,文字狱酷烈;乾隆年间,四库馆焚书。,实乃华夏文明之浩劫!彼辈坐拥中原,不思教化,反行愚民之策;占据禹甸,不谋发展,唯务压榨之能。此等无德之虏,焉能君临天下?
某等观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彼满清者,人口不过百万,而统治华夏四万万;土地不足九州一隅,而霸占神州之膏腴。第一看书枉 冕费阅独汉人耕田纳赋,反为二等之民;胡儿游手好闲,竟享超等之权。盐税归公,利归旗籍;漕运重负,苦在编氓。逆施,岂非\"率兽食人\"?
今我等聚义而起,非为私仇,实为公义;非图篡逆,乃复正统。所秉者,尧舜禹汤之遗训;所行者,周孔孟程之道统。
一曰诛暴虏——凡满清宗室、贪官污吏、助纣为虐者,必予严惩,以谢天下!
二曰复衣冠——尽复汉唐衣冠之制,再兴礼乐文章之美,使华夏风貌重现人间!
三曰雪国耻——昭雪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之惨案,祭奠死难同胞,慰藉忠魂英灵!
四曰开新政——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兴办学校,培育人才;整饬吏治,澄清宇内!
凡我汉族同胞,无论士农工商,皆当奋袂而起!有能献策者,尊为军师;有能执戈者,授以兵权;有能供饷者,列为义士。老弱妇孺,自有安置;降虏悔过,亦许自新。凡同心协力者,皆为华夏功臣;凡助纣为虐者,必遭千秋唾骂!
嗟尔满清走狗,当识天命人心!昔元顺帝败走大漠,终为北元余孽;今爱新觉罗氏,岂能久据神京?天厌胡虏,民盼汉官威仪!试看明日之域中,竟是汉家之天下!
檄文到日,望风响应。与中华国同心协力,讨伐满清,共襄盛举!”
众军官开始念众人名字和籍贯。
有些人听不懂,但渐渐有人听懂了,人群开始交头接耳,坐在下面的一千三百多车夫和绿营士兵全傻眼了。
朝阳东升,阳光泼洒在西侧断崖之上。姚耀祖一袭清军游击军装,独立危岩,衣袂猎猎作响。巨石之下,千余名清军民夫与绿营士兵被围在圈中,周边都是持枪的中华国士兵。这一刻,人人面如土色,眼中满是惊惧与茫然。
姚耀祖负手而立,缓缓扫过众人面庞。他仰天大笑,笑声穿云裂石,在山谷间久久回荡。
人群顿时骚动起来,几个绿营士兵面如死灰,连连叩首:\"将军饶命!我等是被逼无奈啊!
一名绿营把总忽然跪倒在地,叩首如捣蒜:\"姚大爷!小的上有八十老母,下有三岁稚子,求您开恩啊!
崖上众人闻言,尽皆失色,有人已呜呜哭出声来。
风声呜咽,似在应和。·完?本-神¢站! ¢追_最!新^章¨节·断崖下,一名年迈的民夫颤巍巍站起,老人泪水纵横:\"我儿子被充军,至今杳无音信媳妇离家出走,老伴已死小孙女养不活被卖我我活在这世上有何意思\"
话音未落,又有数人踉跄站起,纷纷哭诉满清暴行。
阳光落在姚耀祖的面庞上。间长剑,剑锋直指西方:\"诸位,随我杀进大同,光复河山!让那些满清鞑子,血债血偿!
上千人心知签下文书就没有了退路,满清若是拿到这些册子,必然一家家杀绝,唯有一博了。
断崖之上,一面满清游击将军的旗帜在烈烈迎风。
姚大人命令部队继续拦截所有过往车辆,来了就必须签字画押,然后把人收拢进车队,如果有人反抗,格杀勿论!
郑一娘此时正在安排给一群士兵化妆,伪装成伤兵车队,他们早已扣押了一批清军伤兵,手里有他们的文牒。这些伪装的士兵要躺在车厢里装伤兵,左右裤腿里各有一把双管短枪。
还有运送麻袋回城的马车,车厢两侧木板用清军铠甲内衬,左右都是麻袋,中间覆盖空麻袋,下面是三个手持五发连射步枪,身穿铠甲的步枪兵。
最前面的三十辆马车,前面十辆伤兵马车是百名士兵,后面二十辆运送空麻袋的马车还有六十名士兵。
他们身后,跟着上百辆空马车,每辆车都有两三个妈祖军的士兵伪装成民夫和绿营兵。
在他们身后千米外,还会有一队两百辆马车的车队,会聚集在一起,假装放水,休息一下然后进城的样子。
但其实在马车车厢后面,视线看不到的地方,五百炮兵开始架设上百门六十迫击炮。
在这些炮兵身后五百米跟着一支上百辆马车和战马的车队,里面全是马祖军骑马步兵,只要一开战就直杀大同府的城门洞子。
九月的风裹着塞北的沙,刮得大同府南门的牛皮鼓面嗡嗡作响。守城的老卒缩在雉堞后,呵出的白雾在暮色里凝成霜花,远处官道上扬起的尘烟被夕阳染成淡金色,隐约传来车轱辘碾过石板的闷响。
十辆牛拉的木板车慢吞吞挪进视野,车帘半垂,隐约露出底下蜷缩的人影。最前头的车夫缩在驾座里,用脏布裹着半张脸,只露出一双浑浊的眼睛,时不时咳嗽两声。更不起眼,车板压得低低的,像是装满了喂牲口的草料。
铜锣声未落,十辆伤兵车同时爆发出剧烈的响动。车厢两侧厚实的棉被被铁钩猛地扯开,露出下面暗格里黑洞洞的枪管。六十名重甲枪手早已伏在车板下,他们裹着浸油的牛皮甲和纸甲,头戴铁盔,胸前的护心镜在最后一缕夕阳里泛着冷光。五发后装步枪的轰鸣声在狭窄的门洞内炸响,硝烟瞬间弥漫,混着血腥气直冲鼻腔。
守在城门内侧的二十余名清军还未来得及反应,子弹便如暴雨般倾泻而来。一名把总刚举起火铳,胸口便绽开碗口大的血花,整个人倒飞出去,撞在青石墙上,溅起的碎石划破了旁边伤兵的绷带。
城门洞内侧的清军彻底乱了阵脚。他们本就挤在狭窄的空间里,前方有重甲枪手的远程压制,身后又遭短枪手的近距离攒射,血肉之躯在子弹面前如同纸糊。有人试图推倒拒马,却被流弹削去半边脑袋;有人想往城楼上爬,却被双管短枪的交叉火力逼得跌下台阶。
不到半刻钟,城门洞内侧的守军已被屠戮殆尽。郑一娘一挥手,众人迅速行动起来。重甲枪手们将翻倒的木板车重新扶正,拆下车厢木板码成临时掩体;\"伤兵\"们则取出随车携带的长矛和盾牌,将缺口堵得严严实实。
城头上,清军守将脸色煞白,他声嘶力竭地喊着\"关门\",却见十数名守卒被突然冲出的马车夫砍倒。的车夫,此刻手持短刀,迅猛地扑向城门查验的清军。一名清军千总刚拔出腰刀,便被一记手刃抹了脖子,血溅在斑驳的城砖上。
就在此时,大同府城外响起震天的喊杀声。一百门六零迫击炮分列左右,炮口对准城门两侧的街道。
五百妈祖军骑兵手持马刀和步枪,从硝烟中冲出。战马嘶鸣,铁蹄如雷,如同一股钢铁洪流般涌向城门。这些骑兵个个身着轻甲,手持长刀,气势如虹。他们纵马翻过掩体,刀光闪过,清军守卒的头颅便滚落一旁。
城楼上的清军守将面如死灰,他知道,大同府已经守不住了。城内外的枪声、炮声、喊杀声交织在一起,如同末日的交响曲。守城的清军士兵开始丢弃武器,争先恐后地攀爬城墙逃生。
郑一娘带着重甲士兵攻上城门,她站在城门上,看着满地清军尸体,冷冷一笑。中的短枪,指向城楼:\"降者不杀!
不多时,大同府的城门大开,妈祖军将士们潮水般涌入这座曾经固若金汤的城池。城头上的清军旗帜被扯下,取而代之的是妈祖军的红色金龙旗,在夜风中猎猎作响。
这一日,仅有千人守卫的大同府,就这样被千余名妈祖军将士攻陷。
夜色渐深,大同府内外,火光映红了半边天。城内的百姓战战兢兢地躲在家中,听着外面的喊杀声渐渐平息。他们不知道,这支神秘的军队会给这座古城带来什么,但他们知道,有骑兵在城中纵马嘶吼,“驱逐鞑子,大同光复!”。
汉家儿郎的旗帜,或许这一次真的回来了。
在东面,炮声隆隆,仿佛要将整个大地都撕裂开来。硝烟弥漫,火光冲天,牛野率领着近两千名士兵,正与清军的大部队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激战。
清军的粮道被截断,这意味着他们的补给线被切断,形势对他们极为不利。然而,面对绝境,清军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发起了疯狂的反扑。他们倾尽全力,誓要冲破牛野的防线,夺回失去的粮草。
战场上,喊杀声、枪炮声响彻云霄。双方短兵相接,刀光剑影交错,每一刻都有生命在消逝。牛野身先士卒,他也拿起着手中的长枪,奋勇杀敌,他的士兵们也紧随其后,毫不退缩。
与此同时,肖万里则死守着张家口。这座城市是防线的关键所在,一旦失守,乱军就有可能越过防线,肆虐天下。肖万里深知责任重大,他日夜操练着从各地赶来的新兵,让他们尽快适应战场的残酷。
肖万里得到的命令是坚决不能让乱军越过防线,他就是洪流中的水坝。
第二天,清军见死伤人数超过万人,却迟迟攻不下牛野的山头。于是掉头,开始进攻张家口,想劫掠张家口百姓的粮食来补给他们的口粮,可铺天盖地的炮弹和子弹将他们,再次打了回去。
十七万清军,表面上看上去浩浩荡荡,气势磅礴,然而最近两天时间,这支庞大的军队竟然就有超过一万八千名士兵战死沙场,而受伤的士兵更是多达万人以上!这惨烈的伤亡数字,让清军的士气瞬间跌入谷底。
九月底,张家口外,失去粮草和物资补给的清军陷入了一片愁云惨雾之中。众将们面色凝重,围坐在一起商议着下一步的行动。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他们最终决定绕道云州,返回大同。
然而,这些将领们并不知道,此时的大同府已经落入妈祖军手中。
他们为何绕道云州,而没有选蒙古?
因为蒙古草原各个部族的粮食储量很少,根本养不活这么多士兵。云州或许能征集粮食,实在不行就算抢,抢劫汉人大户得到的粮食,也远远比蒙古部落里面抢到的,多得多。
可清军一开始拔营,牛野他们就盯上了这十五撤退的清军。
封死山路的装甲车队动了,他们死死地跟着清军后大约五十里的位置,随着清军大部队缓缓移动。
这位置很恶心,这距离清军大部队要行动一整天才能抵达,清军将军大骂,“此乃附骨之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