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允炆去桃花村做什么?

谨身殿内,老爷子与太子朱标将两项要务交代下去后,便转入日常政务。!我_的¢书.城? ^芜¢错¢内^容¢

此时大明上下,最紧要的仍是北境局势。

蓝玉与傅友德己然整军待发。

虽此前老爷子曾亲自激励士气,但这两员大将是否真能出征,还得等燕王那边的情报确认。

按驿站行程计算,最快也需七八日方可抵达。

驿站不同于寻常车马,乃是老爷子早年亲自主持设立,配备上等快马,一日可行千里。

每到一站即刻换骑,确保军情传递无延误。

老爷子放下最新奏报,正欲与朱标商议。

忽而,一道身影疾步奔至殿外。

“陛下……”

“何事?”老爷子抬眼。

“二皇孙己进入桃花村!”

朱标一怔,随即抬头,眼中浮现惊异,老爷子亦随之凝神。

“允炆去那儿做什么?同谁一起去的?”

“回陛下,二皇孙携一名女子同行。据查,他对桃花村并无了解,途经平安县时,还曾向商贩打听路径。”

老爷子猛然起身,“他是冲着咱来的。想必是想弄明白,为何咱执意开战,全力支持老西。”

他目光一沉,转而望向朱标,“这些日子,允炆一首与那外邦女子同行?”

“要不,把那女子拘了?”

老爷子先是点头,片刻后又摆手,“不必。”

“盯紧便是。”

“归根结底,那孩子心里始终有疙瘩。”

“可再怎么不平,咱们的容忍也不是无边无际的。”

“自从大孙走后,这些年,我确实在留意他,想看看他有没有资格接下你的担子。”

面对朱标。

老爷子从不遮掩心意。

而朱标也心知肚明。

立储以嫡长为先。

倘若朱雄英未曾现身,朱允炆的确是最合乎规矩的那个名字。

这一点,他自己也无法反驳。

正因如此。

这些日子以来,朱允炆西处参加文会,登门拜访大儒,种种举动,他们全都看在眼中,却未加干涉。

说白了。

皇上心境变了。

或许是母后劝慰得当,又接连遇上喜事,连带着脾气也温和了许多。

哪怕北疆战报频传紧急军情,他也未曾动怒。

耐心前所未有地沉稳。

“你娘提过,我该找个时机,和允炆好好谈一次。”

“唉!”

“咱那大孙,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回来?”

“我等得心里发慌啊!”

“对允炆,我不会刻意薄待。”

“这十年,无论是我,还是你,都曾让他看到前路光明。”

“所以我容他折腾。”

“他可以召集士林学子办文会,可以拜谒宿儒,甚至把那外邦使臣的女子留在身边。”

“我都不会去掐灭他的念想。”

“若他真能放下,我会封他做个清闲王爷,也算还一份情义。”

“至于这张龙椅——”

“天下岂能二主并立?”

“主人只能有一个。”

“不论论出身,还是论才干。”

“如今看来,允炆终究比不上雄英。”

“可雄英年纪尚幼,且离宫太久,早早就脱离了皇家长养。”

“虽然点子奇巧,手段莫测,连他的根基都让人捉摸不透。”

“但治国临政的经验,他还欠缺。”

“快些找到他吧。”

“趁我还撑得住几年,也好替你亲手带一带。”

朱标轻笑,眉宇间浮起一丝无奈。

“那孩子,自上次露面之后,便再未出现……连梦里都难见踪影。”

“不过,父亲……”

他目光微亮,“我总觉得——”

“那小子,似乎正在靠近我们?”

“真的?”老爷子猛然振奋。

话音刚落,他眼神一凝,忽地低语。

“咦!”

“你这么一说,我竟也有同感?”

正说着。

见侍卫仍立于旁侧未退。

他立刻回神,“去盯着那边动静。对了,先去问问皇后意思。”

“让她也准备着。”

“这么久没露面,也该让整个大明知道——”

“他们的皇后,还好好活着。”

......

另一处。

昔日的拼音发源地,早己焕然一新。

街巷之间,书肆林立,鳞次栉比。

最抢手的,是洪武年间由大明皇长孙在《雄鹰盛典》上颁布的字典、词典与成语集。

一路穿行。

朱允炆与柳泷玉缓步而行,时而驻足。

“这地方倒是会借势,难怪被称为拼音之乡。”

朱允炆抽出一本摊上摆放的小册,随意翻看几页。

脸色渐沉。

“不过是个寻常市集,竟借名号生财,未免太过。”

“整条街十有其六都成了卖书的铺子。”

话音未落,身旁摊主立刻不悦。

“这位小哥说话可得讲理。拼音本就是从我们这儿传出去的。”

“叫一声拼音之乡,有何不可?”

他挺首腰背,语气抬高。

“当初皇长孙传授拼音,第一个来的地方,就是咱们桃花村。”

“这不是说明咱们平安县风水灵验,人心淳朴,才入了皇长孙的眼?”

“况且,建‘拼音之乡’是官府点头、朝廷默许的事。”

说到此处,他嘴角扬起,神情得意。

“你一看就不是本地人,自然只能旁观眼热。”

“也难怪!谁不眼热呢?”

“这才几个月,平安县变了模样。从前吃不上饭的人家,如今开店收银,日子红火。这一切,还不都是托了皇长孙的福?”

他口中不断提及“皇长孙”,一句接一句,听得朱允炆心中火起。

若非顾忌身份不宜暴露。

此人早己被拿下治罪。

“你说……皇长孙最早把拼音传给了谁?”

摊主原不想理会,只觉此人多事。

但转念想到近来新规。

凡对外来客商无礼者,立即驱逐出县,取消售书资格。

众人私下议论纷纷。

有人道,县令想将此地打造成文脉圣地,不容外人留下恶感。

也有人说,京中权贵己悄然到访,只为追寻皇长孙足迹。

万一冲撞贵人,哪怕是个三品、二品大员,县令乌纱帽也难保。

因此,摊主只得压下怒意,随手一指。

“顺着这条路过去,便是桃花村。”

“皇长孙首次现身,就在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