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泷玉姑娘

“放肆!”朱标猛然站起,一向温润的面容竟透出八分似朱元璋的威煞。*咸¢鱼_看^书¨ !哽·薪`醉_哙+

吕氏身躯微颤,脚步却不退。

她等这一天太久。

今日,她终于将心底的话尽数吐出。

“殿下!”

“我既为东宫正妃,便要为我儿争一个名分!”

“允炆才十六,尚未婚配,何谈就藩?”

“封王之说,从何谈起?”

平日温婉娴静的她,此刻目光如铁。

“即便真要离京赴任——”

“也须先完婚成礼!”

“允炆……”

“是你的儿子,是皇爷亲封的孙辈,是老朱家堂堂正正的血脉!”

“他有无数身份,但在我眼中——”

“他绝不是任何人的替代品!”

“大胆!”一声厉喝自门外传来。

而朱允炆捂住嘴,泪水无声滑落。

“娘亲……”

他仰头望着冷月,指节捏得发白。

他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他。

而他……

不能再隐忍!

我——朱允炆!

不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影子!

我是注定登临九五之尊的……

建文帝!

次日清晨。

秦淮河外五里,有一条名为“柳烟巷”的窄街。

天光初亮。/6`妖`墈′书?罔? .首-发′

巷口已响起清脆吆喝:“胭脂水粉嘞——上好香膏——”

邻里女子纷纷掩袖出门,在货郎摊前挑选脂粉,笑语低语交织于晨雾之间。

不一会儿,门扉轻响。

一位身着水蓝色长裙的女子缓步而出,身形修长,眉目清秀却不算惊艳。她刚露面,几个少女便纷纷转过头来,脸上扬起笑意。

“泷玉姐姐,快来看,今天货郎带来的东西可新鲜了!”

起初,大家对她并不熟悉。这女子几个月前才搬到此地,邻里之间有过些许揣测。但近来几番相遇,谈笑渐多,彼此也就亲近起来。

“泷玉姐姐,你一定猜不到,那货郎刚才讲了什么大事。”

“说是朝廷要办新学了。”

“难怪我父亲昨日一整天都没回来,夜里才进门,还一个劲儿地说‘大明要变天了’。听说那新学里头,根本不教四书五经。我哥哥昨夜翻来覆去睡不着,今早还在唉声叹气。”

“若真是这样,明年又是科举之年,三年一次的大考还能不能办?”

“朝廷这一改,可真让人心里没底……”

说话的是个十五四岁的姑娘,眉头微皱,语气中带着不满。

边上稍年长些的女孩也低声接道:“我家那位订了娃娃亲的公子,出身书香门第,原本过些日子就要登门拜访,为明年四月的春闱做准备。-咸^鱼?墈-书. ·庚_辛·嶵*全·如今出了这新学,他怕是也要乱了阵脚。”

“新学?昨天朝堂上连北境大捷的事都没议完,倒把心思全放在这个上了。”

“听人说,太子殿下连新学的府址和名字都定下来了——是吗?”有人转向货郎追问。

货郎先朝走近的柳泷玉拱了拱手,见她站定,这才点头应道:

“没错!街上已经贴出告示了。”

“据说这新学要设一座学府,模样儿像国子监,却另立名号。”

“叫……格物院。”

“格物?那是探求万物本源,洞察天地运行的道理。”

“格物致知。”

“头一个学问,据说是从孔夫子的《两小儿辩日》开始的。”

他抬手指了指天空中仍显明亮的日头。

“你说,这太阳,何时离我们近些,何时又远些?”

众人闻言,皆是一愣,面面相觑。

“早上近些吧?瞧着大得很,中午就小了,显然是远了。”

“不对!我也读过那篇,应该是中午近。清晨凉快,正午炙热,离得近才该更热才是。”

少女们七嘴八舌,争论不休。

货郎笑了笑,顺势又举起手中的一盒胭脂,往空中一抛。

“你们看,不管使多大劲儿扔上去,它最后总要落回地面。这是为何?”

他又问:“人为何只能在地面上走,鸟儿却能飞上天去?”

“这类问题,格物院往后还会提不少。”

“这些稀奇古怪的念头,究竟是谁在背后推动呢?”

“格物致知……听起来倒像是书生话。”

“哼,八成又是那位深居简出的皇长孙搞出来的名堂。”

“皇长孙?”一旁几位少女听到这三字,眸光微闪,似有波澜荡起。

“他先前在怀城露过一面,咱们大明的许多变化都和他有关。按说这次也不该是坏事,可怎么总觉得透着蹊跷?”

“可不是嘛,好端端的,忽然要振兴百工,连街边铁匠都忙着改图纸了,谁能想明白?”

在百姓口中。

那个只现身一次、却留下无数传说的皇长孙。

早已成了半虚半实的存在。

有人敬他如圣贤,有人念他似故人。

他的名字总带着光晕,未曾褪去。

可这一次。

新学兴起,百工并举。

一切仿佛背离了祖制所依的“四书五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街头巷尾,议论纷纷,人心浮动。

无人察觉的是。

柳泷玉已悄然来到集市。

她与货郎寒暄几句,语气自然,毫无破绽。

在邻家女孩的推荐下,挑了一盒胭脂,唇角含笑,谈吐轻柔。

待货郎离去,人群散尽。

她才缓步走回屋中。

推门落锁。

外衣轻解。

胭脂盒打开,铜镜前坐下,动作娴熟如常。

指尖蘸色,轻轻抹上唇角。

一切如旧。

唯独那胭脂底部,赫然藏着八个字——

“火器之秘、全力相助!”

她眼波一凝,随即不动声色,用指腹悄然抹去字迹,继续匀开胭脂。

刚放下盒子,伸手欲取眉笔。

一只修长白净的手先她一步,执起了笔。

铜镜之中。

一人身影浮现。

柳泷玉嘴角微扬,低声道:“殿下!”

朱允炆立于身后,执笔从容。

“眉画好了,随我去齐先生府上。”

“嗯。”她轻应。

屋内无风,烛影微动。

两人之间,早已没了初见时的拘谨。

将近一月未见,却像从未分开。

“父皇已有旨意,我将受封为王。”朱允炆一边描眉,一边开口,“极可能是淮王。”

他的声音平稳,不见往日依附母后的怯弱。

此刻的他,更像是独自立于风雨中的男子。

柳泷玉指尖微颤:“陛下亲口所说?”

“正是。”

喜欢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