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奇怪的符号

与此同时。?1\3?x!s!.~n¨e`t·

钟山的另一侧山脚。

“你说,这是你今天给弟弟妹妹的礼物?”

一个穿着红色衣服的小男孩举起手中的信纸,语气得意地说道。

“爷爷,这是宝贝!是我今天从马奶奶那里得来的最珍贵的宝物!”

“那位大哥哥说,有了它,阿谦识字的速度会比同龄人快上好多倍。”

“而且,对刚开始认字的小孩来说,这份东西就是启蒙秘籍,比很多士族家的教材都强!”

小男孩对面,坐着一位留着山羊胡的老者。

他是工部主事,负责修建水利。

对普通百姓而言,这是高高在上的大官。

但在真正的皇权体系里,工部主事并不算核心人物。

听孙子如此推崇一份东西。

老人自然起了好奇心。

他清楚,这个孙子是家中最被看好的孩子。

三岁便展现出非凡天赋。

只要好好培养,将来必能进入六部,担任要职。

所以,老人对这孩子格外看重,亲自带在身边教导。

只是……

老人接过那张纸的时候。

神情变得严肃起来。

他看到的,是一些从未见过的符号!

歪歪扭扭,古怪至极。

比天书还要难懂。

老人第一反应就是,家里的“宝玉”被人骗了。

“谦儿,你这几天是不是常去山下那个小村子,跟马婆婆学东西?”

老爷子从孙子刚才的话里,听出了重点。!2-疤¨墈~书`徃? -埂_辛~嶵?全!

皱着眉头问。

孩子撅着嘴,轻轻点头。

“谦儿!”

老人语重心长地开口。

“乡下人,懂什么?”

“你可是咱们家的宝贝,未来的希望。”

“爷爷在工部做事,也没什么靠山,年纪也这么大了,仕途也就这样了。”

“现在只想做两件事!”

“一是治理好大明的水患,让百姓不再受苦!”

“把灾害变成福祉,造出千里良田!”

说到这,老人的眼神突然亮了起来。

他挥了挥手,语气激昂。

“爷爷年轻时就立下大志,要学李冰父子!”

“就算修不出都江堰那样的千年工程。”

“也要做出一个能让一方百姓安居乐业的大水利!”

他目光坚定,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热血的岁月。

“爷爷知道,百姓苦啊。”

“所以我选择了这条路,多亏你曾祖父是杭州路的大总管,我才进了工部。”

“一步步走到今天,尽我所能。”

老人感慨万分。

然后,他转头看向自己的孙子。

目光慈爱,语气却沉稳。

“可你不一样。”

“你是咱们于家真正的宝玉!”

“等你二十岁后,你一定会成为辅佐新皇的重臣。”

“是让大明更强、更好、再好的栋梁之才!”

“爷爷对你的期待,很重,非常重!”

说完,他盯着孩子。¢餿?飕¨暁`说·蛧- -首′发?

轻声问。

“所以,告诉爷爷,这些东西,真的有用吗?”

虽然看不懂那些奇怪的符号。

但老人没有立刻否定。

他想看看,孙儿是否真的相信这些。

小男孩听着爷爷的话,虽然还有些听不懂。

却坚定地点头。

“爷爷,是真的!是那个大哥哥给马婆婆的,马婆婆亲口说的!”

“这份【拼音】,要是传开了!”

“那就是天下百姓的大喜事!”

“以后整个大明的人,都能识字,都知道咱们是炎黄子孙!”

“不光能写出自己的名字!”

“还能写出【大明】两个字!”

孩子声音稚嫩,但语气坚定。

老人听后,陷入沉思。

“好,爷爷信你。”

“爷爷在工部做事,讲究的就是真实不虚。”

“你要是没骗我。”

“我现在就去找先生核实。”

“要是这东西真有你说的那些好处,我明天就进京,呈给皇上!”

“但要是你骗了我。”

小男孩认真地说:“我不会骗爷爷。”

“好!”

老人脾气一向急。

说动就动。

立刻带上信,抱着孩子,快步走到前院,停在一扇小门前。

这里是家中私塾所在。

请来的先生专门教孩子们启蒙识字。

“刘夫子,可还在?”

不多时,门里走出一位清瘦的老者,蓄着长须,面带笑意。

一见到小男孩,老者笑出声来。

“这不是小谦吗?这几天不见人影,原来是你爷爷找你来了。”

小男孩的爷爷急着说:“刘夫子,您先看看这个。”

他从怀中取出那封抄好的信,递给刘夫子。

刘夫子眯起眼,在灯下看了几行。

皱眉问道:“这有什么特别的?”

“刘夫子,这信是我家孩子从乡下先生那儿得来的,说是能让识字更轻松。”

刘夫子脸色一沉。

随手把纸团成一团,扔在地上。

“这孩子,怕是玩疯了!”

“唉!”

“那个乡下妇人,真是耽误孩子!”

“你不知道,这几天好多先生都在说,不少孩子都去找她学了。”

“没想到连这孩子也跟着去了。”

“乡下人懂什么?恐怕连《三字经》都说不全!”

“现在又拿这种奇怪的文字来糊弄人!”

“简首不像话,太不像话了!”

刘夫子把拐杖往地上一杵。

“这是误人子弟!”

就在刘夫子将那封纸团扔地上的那一刻,小男孩急了。

立刻蹲下去捡起来。

“刘先生,你干嘛这么做?”

“马奶奶说了,这是好东西。”

刘夫子一脸不悦:“好不好,我这个先生还能不知道?”

“认字要靠《说文解字》!”

“明理要靠《三字经》!”

“知天地要靠《千字文》!”

“这算什么东西?”

“唉!”

“主事啊……”

“你家孩子聪明,可不能让他走上歪路。”

“这样吧,明天我陪你去找那妇人当面问问。”

“这事,我不能不管。”

被称作主事的老人正想答应。

“说实话,我明天得回一趟京城。”老者有些为难地开口,“听说皇上今天下午得知几位藩王即将返京,尤其是云南沐王府的沐王,身患重病,这次恐怕是最后一次进京。”

“皇上己从钟山行宫连夜启程,返回京城。”

“要举行正式的迎接仪式。”

“这几天,皇上还得处理积压多日的奏章。”

“接下来就是大朝会。”

“我作为工部的主事,也得参与这些事务。”

“毕竟,太平县的水利工程,还需户部拨款才能推进。”

“但牵涉金额不小,我可能得在京多留些时日。”

“所以……这孩子的事……”

刘先生立刻会意,“主事放心,孩子放在我家,我会亲自教导。”

“而且明天,我还打算带谦儿去找那位乡下妇人谈谈。”

“不能让她再这样耽误孩子。”

“刘先生,那马奶奶可不是普通的乡野妇人!等会儿你见了她,态度可得和气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