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发现人才
凛冽的北风卷着细雪,敲打着齐家院的窗棂。·3!3^y!u′e.d·u′.~c~o,m/
室内因温泉地暖而温暖如春,却驱不散阎媚眉宇间那抹显而易见的烦躁。
这位昔日的红衣阎罗,如今小腹己明显隆起,一身宽松的锦袍也掩不住孕态。百无聊赖地拨弄着炭盆里的银骨炭,火星噼啪作响,映得她美艳的脸庞明明暗暗。
“整日这般坐着,骨头都要生锈了!”阎媚终于忍不住,将手中的火钳往炭盆边一丢,发出哐当一声,吓了旁边正安静做着婴儿小衣的柳燕儿一跳。
柳燕儿同样腹部隆起,跟阎媚差不多的月份。
她性子比阎媚柔顺许多,此刻也只是抚了抚胸口,柔声劝慰:“媚姐姐,且忍一忍吧。夫君说了,头三个月最是要紧,万万不可……不可动武,也不可……剧烈运动。”
说到后面,柳燕儿脸颊微红,声音也低了下去。她何尝不怀念夫君温暖的怀抱与有力的臂弯?只是如今这身子,确实诸多不便。
阎媚烦躁地站起身,在铺着厚厚地毯的室内踱步,红衣下摆拂过地面:“不动武?老娘现在连鞭子都摸不得了!那日不过是瞧见个侍卫步伐不稳,想上去指点两下,孙采薇就跟见了鬼似的把我按回椅子上,念叨了半个时辰什么‘安胎静养’!这日子,何时才是个头!”
柳燕儿放下手中的针线,也轻叹一声:“是啊,商行那边许多事,如今也只能通过书信往来,总不如当面商议来得便宜。,8!6′k?a·n^s?h?u·.¨n-e*t+周姐姐一个人在州府支撑,想必也辛苦。”
阎媚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和被积雪覆盖的庭院,恨恨道:“若是突厥崽子现在打来,老娘也只能挺着肚子在城头看着!憋屈!真是憋屈!”
“你说,夫君会不会嫌我们如今累赘,光去寻苏小婉、林小玉她们了?”
柳燕儿闻言,连忙摇头:“媚姐姐莫要乱想!夫君不是那样的人。昨日夫君不是还来看过我们,带了新做的杏花翠糕来?还说等开春路好走了,带我们去新建的别院散心呢。”
“哼,糕点有什么稀罕……”阎媚嘴上虽这么说,脸色却缓和了些,重新坐回软榻,摸着隆起的腹部,眼神复杂,“只盼这小祖宗赶紧出来,老娘好重掌红衣营,让那些兔崽子知道,他们的统领还没老!”
就在两位孕妻在温暖室内为“无所事事”而烦恼时,灰岩谷的水泥工坊却是另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
巨大的窑炉日夜不息,吞吐着石灰石与黏土,产出源源不断的水泥。
老钱穿着一身沾满灰渍的工服,正仔细检查着新出窑水泥的成色,女儿丫丫则安静地坐在不远处的小凳子上,用草梗编着小玩意儿,时不时抬头看一眼父亲,眼中满是依赖。`j^i`n*j′i*a¢n-g/w?x-c¨.,c`o~m\
自从妻女惨剧后,老钱将所有的悲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吃住几乎都在工坊。
只有看到丫丫时,那紧锁的眉头才会稍稍舒展。工坊的工匠们都敬重这位沉默寡言却技术精湛的主管,也知道他心中的痛,从不在他面前提及家事。
“钱主管,吴管事来了。”一名工匠引着风尘仆仆的吴老西走进来。
吴老西如今是整个“以工代赈”工程的总负责人,整日奔波于三郡各条施工线上,人瘦了些,精神却愈发矍铄。
“老钱,快,再调拨三百袋水泥到安丰郡三段!那边进度快,存货见底了!”吴老西嗓门洪亮,带着工地特有的尘土气息。
老钱点点头,也不多话,拿出册子记录,安排人手装车。丫丫乖巧地跑过来,给吴老西递上一碗温水。
吴老西接过水,一口饮尽,摸了摸丫丫的头,对老钱感慨道:“这次工程摊子铺得太大,人手杂,事多且繁!要不是主公杀了那两只鸡,镇住了猴子,还不知道要出多少乱子!”
老钱闷声道:“主公……做得对。”
“不过,乱子里头,倒也淘出几粒真金!”吴老西话锋一转,脸上露出几分兴奋,“我得去禀报,发现了几个可用之才!”
布政使司衙门内,李晨正听着苏文汇报三郡春耕准备的进展。
吴老西求见,得到允许后,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也顾不上满身尘土。
“主公!苏先生!好事!发现人才了!”吴老西声音洪亮。
李晨放下手中的文书,笑道:“老西,慢慢说,发现什么人才了?”
“是修路队里发现的!”吴老西抹了把汗,“河曲郡那段,不是要过一片洼地吗?原本按图纸,是要绕行或者大量填土,费时费力。结果有个叫石头的年轻民夫,看着傻大黑粗的,居然懂看地势!他找到俺,说那片洼地下面有条硬土带,可以首接作为路基,只需要在旁边挖浅沟排水就行!俺半信半疑让他带人试了试,您猜怎么着?真成了!省了起码一半的工料和时间!”
苏文捻须道:“哦?此人竟通晓地理?”
“可不是嘛!”吴老西一拍大腿,“还有个安丰郡的,叫赵顺,原本是个落魄书生,屡试不第。这次招募文书,他主动来应征做了个记账的。结果发现,此人算账又快又准,心思还细!俺们那个复杂的按劳计酬法子,被他整理得清清楚楚,哪个民夫干了多少活,该得多少粮钱,一笔笔明明白白,底下人想糊弄都糊弄不了!更难得的是,他还主动帮俺草拟了几份工程管理的细则,条条框框,比俺想的周到多了!”
李晨眼中露出感兴趣的神色:“落魄书生?能放下身段做这等实事,还能做得如此出色,倒是难得。”
“还有林西郡那边,”吴老西越说越起劲,“有个老矿工,叫黑叔,对开山采石有一套!俺们用新法子开山时,他光听声音和看石头纹理,就能判断怎么施工最省力安全!有次差点出事,就是他提前发现岩层有异,喊人撤了,才没伤着!”
李晨与苏文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喜。没想到这以工代赈,不仅解决了民生,修筑了基础,还如同一个大筛子,筛出了这些埋没在民间的实干之才!
“好!老西,你做得很好!”李晨赞道,“这些人才,务必善待,量才施用!那个石头,调到工程勘测队去;赵顺,让他协助你总揽三郡工程的账目和文书,做个副手;黑叔,请到灰岩谷,与墨问归先生一起参详矿务和……特殊施工!告诉他们,潜龙布政司,不问出身,只问才能与贡献!”
“得令!”吴老西兴奋地领命而去。
李晨看着吴老西离去的背影,对苏文笑道:“先生,看来这三郡之地,并非全是荒漠,亦有明珠藏于沙砾。只要我们肯去发掘,何愁无人可用?”
苏文含笑点头:“主公英明。以工代赈,一举多得也。如今根基渐稳,人才初现,只待春雷响动,万物复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