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大放厥词

第133章 大放厥词

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放厥词

到时候,曹操、孙权和刘表三者斗的精疲力尽,袁绍却强大无比!

“袁绍趋兵四十万大军,屯兵黎阳,来势汹汹啊!”

曹操说完之后,将檄文递给林浩、郭嘉、陈昱和荀彧四人!

林浩呵呵一笑,夸赞道:“没想到这陈琳还有一手好文章,倘若让他去汝南任教,肯定能教出不少写作能手!”

曹操挑眉道:“童储你是在冷嘲热讽吧?就你那些汝南官学,皆以务实为主,就陈琳这种文章,用不上了!”

林浩哈哈笑之,刚要开口,士卒来报,孔融求见!

曹操呆愣片刻:“孔融来干什么?”

昔日袁谭攻打青州时,将孔融撵出北海,曹操因为孔融名声不小,迁入府内,任太中大夫!

因为,有才能的人,不官是富贵贫寒,都有机会为朝当官。

再说了,孔融的才能不错。

荀彧猜测道:“孔融定然是因为檄文一事而来,明公可先听孔融的意见!”

曹操直接宣孔融进府。

孔融急匆匆走进来,对曹操拱手道:“如今袁绍势力强大,司空和袁绍有隔阂,只可言和,不能战之。”

林浩四人闻言,神情都凝重几分。

而曹操面色顿时阴沉下来。

“这孔融胡说八道什么,还真把自己了不起了!”

“对如今局势都看不清楚,就敢在这里大放厥词?”

主公受委屈,还有谋士救场!

林浩嗤之以鼻道:“袁绍乃无用之人,有什么脸面言和?”

孔融见林浩有意怼他,傲气的看向林浩,夸夸其谈道:“袁绍十广民强,地势博大!”

“麾下郭图、许攸、审配和逢纪乃当世智谋,沮授和田丰都是忠臣,颜良文丑也是勇猛过人,其余如高览等人都是士子名将。”

“袁绍的长子袁谭,次子袁熙和外甥高干,皆是当世豪杰,各守青州、幽州和并州!”

“你敢口出狂言,说袁绍是无用之人?”

林浩见孔融如此夸赞袁绍,忍不住呵呵一笑:“我还以为子幼让梨的孔文举,有多了不起!”

“原来是昔日被袁绍的儿子,在青州打的抱头逃跑,如今才对袁绍畏之如虎?”

“你不过是一个儒生,学陈琳写一些华丽优美的文章多好,还可以利用文采击败陈琳,何必在这里东施效颦仿赵括?”

“你是吃饱撑得慌,没事干了是不是?”

孔融被怼的面红耳赤!

林浩言语犀利,还带着诸多嘲讽之意,让孔融无言以对。

而且还说孔融之前在青州被袁谭,打得抱头逃跑,和昔日的赵括一样,没有实际能力,是个纸上谈兵之人。[¥d天~¢禧^]小°d说ˉ?|网]¥ ???免(¨?费]阅??读^·°

很明显,林浩意思是说孔融只是腐儒,无用之辈,在这扯淡谈什么军国大事!

“一介匹夫,出生布衣黄巾,有什么资格在这羞辱我?”

孔融气得不轻,扯林浩生世来怼!

在孔融这样的名仕眼中,就算知道林浩是军功卓越,出身卑微,还是狂妄吐槽。

一时间,府内气氛变得很压抑!

曹操神情复杂几分,倘若孔融不是名仕,说什么也不会让孔融如此放肆,早就拉出去杀之!

林浩是曹操麾下最有谋略,唯一能统兵的帅才,同时也是曹操最器重的人。

虽然出身布衣,但实力强大,不像孔融这种腐儒,就知道攻击人,只是一个废材!

郭嘉嘴角上扬,露出淡淡笑意。

他知道,林浩不是一个吃亏的主,定然会有所反击。

“简直就是愚蠢的腐儒。”

荀彧和程昱同样,对于孔融的行为只有鄙视。

须臾后。

“明公,我有计策可退袁绍大军!”

林浩没有继续和孔融怼,看向曹操,拱手献策!

曹操大喜:“童储,有何好妙计,赶紧到来。”

林浩瞥了一眼孔融,沉声道:“我听闻孔仲尼周游列国,身边跟随四千弟子,诸侯国君都很敬重他,我对此人也很钦佩。”

“孔融是孔丘后裔,肯定也继承了孔丘的只会和勇猛。”

“主公,可请奏天子,让孔融效仿先祖孔丘,周游各地,去劝降刘表、袁绍、刘璋和孙权归降。”

此话一出。

荀彧和陈昱目瞪口呆,郭嘉也是吃惊不小。

不得了!

林浩这种做事风格,简直就是捧杀啊!

孔丘周游各地,诸国国君的确是对孔丘以礼相待。

然而,孔丘的劝降,

没有一个诸侯国君愿意听。

而更别说孔融麾下只有四千弟子,身边也没有一个猛将。

而刘表和袁绍等人,也不如春秋列国诸侯讲礼!

孔融想劝着帮人归降,简直就是痴人说梦话!

曹操心里乐呵。

孔融不是说林浩羞辱他吗?

林浩反而是钦佩孔融先祖,让孔融和先祖孔丘一样,率弟子周游各地,劝说诸侯归降。

孔融面红耳赤,无言以对!

硬着头皮答应,实力又不够,不答应,林浩那咄咄逼人的嘲讽,孔融又难以忍受。

僵持片刻!

“我不与你理论,司空,容某告退!”

孔融冷哼一声,看向曹操,拱手告退,面如死灰,一溜烟离开司空府。

众人看着孔融离开的背影,笑声一片。

“童储,厉害啊!”

“那孔融气呼呼离开,回府该抱头大骂了!”

“哈哈!”

曹操脸上洋溢着笑容,心情大好,像孔融这样的名仕,曹操平日都是小心对待,语气不能太重。

等到笑声停下后,曹操面色严肃:“我们虽然不惧袁绍,四十万大军进驻黎阳,但还是得有退敌策略吧?”

林浩嘴角一翘:“袁绍兵再多,但军纪不严,军令不行。”

“郭图、审配、逢纪和许攸等人,虽然有智慧,但却勾心斗角!”

“我猜测那许攸定然不愿意审配领兵,沮授不满,袁绍不用其谋,将谋之间出现隔阂!”

“袁绍虽然有四十万大军,但只是耗费钱粮,没有多大作为。”

“明公可派遣一批兵将严守青徐二州,再派遣一批兵马取河内,以抵并州。”

“另外,派遣一批兵马屯兵官渡,于黎阳九十里外,挖深沟高磊,死守不出。”

“等到秋冬季节,草枯叶黄,再寻找机会,破袁绍大军。”

郭嘉听得心惊肉跳:“童储次计,可是水火之计?”

林浩直言道:“不错,明公兵马没袁绍多,只有用水火之计是上策。”

“但此计虽好,也有弊端,让激流的黄河之水,成为比水灾!”

“在击杀袁绍兵马的同时,也会给下游造成,二三十年都难以弥补的损失。”

“水计我们能用,袁绍的谋士同样会用,所以胜败只有五成。”

“火计的话,要利用天时地利,也更侧重于人心算计。”

“袁绍麾下谋士勾心斗角为劣势,用此计,一战能定胜败!”

曹操见林浩说得振振有词,感到很震撼。

“童储,说的没错,以人心算计胜袁绍,此计妙!”

“童储既然想到此计,心中可以大将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