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做干豆腐
“鸿~雁~向南方,飞过芦苇荡~~”
下午蓝老师放学回来,见李春望着天空上排队飞行的大雁哼唱,轻笑道:“你唱歌还怪好听的呢!”
李春:“呵呵!晚上的时候你唱歌也怪好听的呢!”
蓝兰:“滚犊子!”
“哈哈哈......”
蓝兰看了眼飞向远方的大雁开口说道:“今天晚上我陪你抓大雁去。\零^点/墈/书^ \冕!费!阅_读\”
“呵呵,不去!”
“这几天你天天嚷嚷抓大雁,这咋又不去了呢?”蓝兰问道。
李春白了她一眼:“你那眼睛是擤鼻涕的么?都特么飞走了还抓个der啊!”
秋分己过,大雁迁徙,错失应季美味,李春怅然若失。
女人误事,古人诚不欺我呀!
蓝兰轻推他一下说道:“飞走就飞走吧!冬天的时候姐让老家朋友寄飞龙过来,那可比大雁好吃太多了。别坐着了,赶紧起来干活去......”
晚上忙完工作把黄豆泡上,回屋睡觉的时候李春终于明白今天蓝老师为啥张罗跟自己去抓大雁了。
亲戚来了。
麻蛋的,怪不得呢!
第二天早上五点半,大院儿就热闹了起来。`h/u~l¨i*a!n^b!o′o-k?.^c+o_m-
蓝老师今天不教英语,要教给村里妇女做干豆腐,妇女们相当积极,早上五点就结伴来到大院儿开始磨豆浆。
五点半,爸妈和高月兰到来的时候,五斤黄豆己经磨好准备开干了。
今天第一次试验,就泡了五斤黄豆,先检验一下蓝老师的水平如何。
新搭建的大灶点燃,锅中留底水烧开,把过滤好的豆浆倒进去加热。
此刻天色渐亮,李春回屋把照相机拿出来,准备记录这“历史性”的一刻,同时心中为蓝老师祈祷,你可最好别翻车嗷!
豆浆还没有煮开锅,一辆拖拉机开进大院儿,王志勇来取预定的熟食了。
李春要去称重算账,临走的时候叮嘱蓝兰:“油豆皮可别偷吃,给我晾起来,冬天做席有大用。”
蓝兰:“山炮,做干豆腐不能揭油豆皮,不然不筋道。”
“......”
李春瞪了她一眼,冷哼一声:“就你知道!”
张婶儿和高月兰咬耳朵:“嫂子,我看这俩孩子不对劲呐!”
“嘿嘿,你才知道,老娘早就看出来了......”
熟食称重算账,李春帮忙装车。?三·8,墈¨书¨旺+ ^蕞·薪.蟑_結*哽~鑫!哙~
王志勇问道:“你跟我们一起回去不?”
“你们先回,我这边还有点儿事儿,晚一些我自己骑车子过去。”
“那也行。你给我开个条子,我把钱算给你。”
“好嘞!”
钱款顺利交接,李春把王志勇送走之后,豆浆己经在小缸里静置完成,蓝老师己经开始点盐卤了。
蓝兰一边熟练操作,一边耐心的给张婶儿她们讲解,李春拿起照相机咔嚓咔嚓就是一通拍,这是属于自家媳妇儿的“高光时刻”,可不能吝啬那几张胶卷啊!
蓝老师抄起昨天她亲手制作的一件特殊工具,几根竹条捆扎在一起,后面连接一根一米多长的木柄,形状类似于加长版的大炊帚。
蓝兰拿起这东西对妇女们说道:“泼浆之前要把凝结的大块打碎打散,这样才能泼浆均匀。点卤的豆浆随时都在凝结,因此每泼浆几次就要搅打一下。这一步很重要,千万要注意。”
“嫂子们看好了,接下来就是泼浆了。”
蓝兰说着蒯了一瓢搅散的点卤豆浆,顺着豆片箱子的一边均匀的泼洒在提前铺设的厚纱布上,手法之娴熟,动作之流畅,李春叹为观止,发自内心给自家媳妇儿点个赞。
“泼浆不要多,就是薄薄一层,咱家这只水瓢,蒯一瓢就正好。你们一开始做肯定泼的没那么均匀,不过也没关系,我给你们做了一只小刮板,厚的地方用刮板轻轻刮一下就好。”
接下来,蓝兰拿起缠厚纱布的木轴对大家说道:“接下来就跟咱们这边做豆片的步骤一样,盖上纱布继续下一层泼浆。”
蓝兰又泼了两张之后就把水瓢交给了张婶儿,让她上手尝试。
张婶儿那也是十里八村有名的巧手媳妇儿,第一次泼浆稍微差了一些,动用了刮板。泼第二张干豆腐的时候就熟练很多。连续泼了五张,己经能均匀泼浆一次成型了。
张婶儿过后,妇女们一一尝试,就连老妈都上手泼了两瓢,临时豆腐房中嘻嘻哈哈,气氛好不热闹。
所有豆浆全部泼完,盖上压板,把提前冲刷干净的大石块儿搬上去进行压浆。
搬石块儿的时候,看妇女们略显吃力的样子,李春微微皱眉。
用石块儿压浆可不是长久之计,万一抱不住被石块儿砸到,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如果干豆腐制作成功的话,回头马上用槽钢做一个铁架子,买一个千斤顶,用千斤顶压浆
可比石块儿安全太多了。
“蓝兰,咱这五斤黄豆能做多少干豆腐?”李春问道。
“用石磨磨豆浆,五斤黄豆差不多能出十西五斤干豆腐吧。要是用电磨磨豆浆还能多出一些。”
系统商城中也有电磨机,但李春暂时不准备使用。
昨天收工比较早,妇女们没有着急下班,反而对麻将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既然她们精力如此旺盛,那就不能让她们闲着,先用石磨慢慢推吧,以后忙不过来的时候再上电磨也不迟。
况且,石磨做出来的豆制品,味道应该要比机械磨出来的要好一些呢!
“这得压多长时间?”李春问道。
“两个小时。一会儿还要再加两块儿石头,越重越好,要把水份全部压出来才行。”
“还要两个小时啊!那我去做早饭,把豆腐渣给我,我用豆腐渣给你们做个好吃的。”李春说道。
“你准备啥时候去太平庄?”老李问道。
“等干豆腐做好再说。”
老李闻听一皱眉:“那么晚,合适吗?”
李春笑道:“那咋就不合适了?叫我过去就是凑个热闹,我张叔他们爷俩才是主力。就算我不去,这场大席人家还是照样做,别把你儿子看的太重要,我张叔只是不能亲自上手心里没底而己。”
“我要是到那咋咋呼呼指指点点的,你以为人家就能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