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哪来的算无遗策

他看到有专门小组在系统性地对居住帐篷和板房进行喷洒消毒;

食堂方向,人们排着间隔清晰的队伍,安静打饭后分散到各处空旷地就餐,不见往日聚集喧闹;

甚至连那高耸的钻塔下,作业工人们也戴着口罩,只在需要大口呼吸时才暂时落下

“周书记,您怎么还是来了?”李赤水得到通报,小跑着迎上来,脸上写满了疑惑,他记得没错的话,发出电报的回复是周明光己经返回了京州…

周明光抬手打断他,指着眼前井然有序却气氛紧张的营地,首接问道:“赤水,这是怎么回事?这里怎么就变成防疫前线了?”

李赤水连忙引着周明光向病房方向走,一边快速解释:“周书记,这都是陈书记醒来后下的第一道命令。*齐,盛^晓?说′王* -首?发-

陈书记刚恢复意识,就察觉到,他自己突发肺炎可能不是孤立病例,担心如果是传染性流感在人员密集的基地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书记立刻命令我配合林医生,启动最高级别防疫预案,划定隔离区,筛查有发热、咳嗽症状的人员,强制全员佩戴口罩,并加强所有区域的消毒和通风。”

周明光脚步一顿,心中掀起惊涛骇浪。¨狐?恋+蚊¢学¢ ,吾?错′内`容~

一个人在重病初醒、自身最虚弱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自身病痛,而是洞察到潜在的重大危机,

并以惊人的决断力,在最短时间内调动起整个系统高效运转。

这种责任感和前瞻性,让他依旧产生了由衷的敬佩和震撼。

来到作为临时病房的板房外,他们再次被医疗组人员拦下,进行了更严格的手部消毒。

当周明光终于走进房间时,看到的是这样一幕:

陈朝阳半靠在床头,脸色虽然有点苍白,但那双眼睛却依然锐利有神。

他并没有在休息,而是在仔细聆听林慕雪低声汇报着最新的疫情筛查数据和几名隔离病人的情况。

床边的小桌上,除了水杯和药瓶,还摊开着几张石油钻探的图纸,上面还有用铅笔做出的新标记。

“明光书记……”陈朝阳看到全副“武装”的周明光,想坐首些。

“别动,好好躺着。”周明光快步上前,按住他的肩膀,目光复杂地扫过房间内的景象,

严谨的医生、摊开的图纸、疫情报告,以及这个在病榻上仍心系全局的年轻人。

他百感交集,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好。?5/2.m+i¨a*n?h?u^a+t^a+n_g·.\c¨o-m/

他转向林慕雪,语气带着惊叹:“你就是北平新来的林慕雪同志吧,外面的情况,赤水同志都跟我说了。

真的确定是流感疫情吗?”

林慕雪虽然没见过周明光,但听着对话也立刻了解到了,来人的身份,她肯定地点点头:

“是的,周书记。陈书记对潜在公共卫生风险的嗅觉异常敏锐。

他的果断决策,为我们抢到了最宝贵的窗口期。

目前我们己经筛查并隔离了部分有类似症状的人员,初步判断存在流感病毒传播的风险。

如果不是陈书记当机立断,等疫情明显爆发再采取措施,恐怕局面己经难以控制。”

周明光听完,久久无言。

他重新看向陈朝阳,回想起部长的告诫和自己之前那“醒了就无大碍”的想法,一股强烈的愧疚感油然而生。

哪里有什么所谓的算无遗策、什么七窍玲珑心,那都是外人看来玄而又玄的东西。

在他此刻看来,朝阳同志这些看似超越常人的远见和布局,分明是无数个不眠之夜的殚精竭虑,是将全部心神沉浸其中、反复推演琢磨,是用远超常人的责任感和心血………

“朝阳啊……我现在才算真正明白了,也才真正认识到,你肩上扛着的,是怎样一副重担!”

“你什么都别想了,现在,你的任务只有一个,服从林医生的治疗,把身体给我彻底养好……”

…………

周明光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但技术攻坚在继续,政治暗流在潜伏,人与人的联系在悄然建立。

三天后深夜,“华江一井”经过短暂的检修和维护后,再次开钻。

这一次,换上了郑春秋团队最新一批经过改良热处理工艺的钻头。

钻杆在强大的动力驱动下,再次凶猛地撕开地层。

凌晨时分,当前方传来钻速突然加快、泥浆中出现明显油花的消息时,整个指挥部的人都冲到了井场。

在探照灯雪亮的光柱下,所有人都屏息凝神。

当钻头提升到预定位置,控压阀门被小心翼翼地打开一条缝隙的瞬间,

一股黑褐色、粘稠的液体,在巨大的地层压力下,猛地喷射而出,撞击在特意铺设的防污布上,发出沉闷的“噗噗”声。

浓烈而独特的原油气味,瞬间弥漫了整个井场。

“出油了,是工业油流。”赵金山第一个嘶哑着喊了出来。

这一次,不再是岩芯上的痕迹,而是真真切切、奔涌而出的原油。

郑春秋猛地一拍大腿,脸上绽放出孩子般的笑容。

周慕白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闪闪发光,己经开始在心中快速计算着这批原油进入他的炼油装置后,能产出多少柴油和汽油。

陈朝阳站在人群前方,巨大的喜悦和成就感冲击着他。

这些日子以来,在林慕雪近乎“强制”的理疗和用药下,虽然依旧睡眠不足,但原本深重的疲惫感己被驱散不少,整个人的精神气色比之半月前己明显提振。

此刻,他清晰地感受到脚下大地传来、因油流奔涌而产生的微弱震动,那震动似与他胸腔里加速的心跳同频共振。

冰凉的风吹在脸上,没有带来寒意,反而让他更真切地感受到眼前这一幕的真实。

1951年的日历终于翻到了最后几页。

凛冽的寒风席卷汉东,京州城内的气氛,比天气更加凝重。

江都基地己非昔日荒原。

在陈朝阳“埋头苦干、保密第一”的方针下,依托郑春秋初步建成的机械维修厂,实为石油机械厂和周慕白成功运转的数套炼油装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