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金蝉脱壳:领事馆内的烟雾
身份暴露的疑云如同实质的浓雾,沉甸甸地压在纺织厂仓库的每一寸空气里。?精*武`小\说_网` _无^错.内`容_黛在黑暗中保持着绝对的静止,感官却像张开的雷达,捕捉着窗外夜上海最细微的异动。徐文祖微弱的呼吸声是这死寂中唯一的节奏,却也像倒计时的秒针,提醒着她时间的紧迫。敌人编织的网正在收紧,被动等待只有死路一条。她必须主动出击,制造一个足够分量的混乱,一个能让他们从这濒临暴露的绝境中“金蝉脱壳”的机会。
一个大胆到近乎疯狂的计划在她脑中成型:她要让“伊丽莎白·科赫”死在法国领事馆内,并且死因要足够蹊跷,牵扯到日方,引发一场外交风波。
这个计划的关键在于:
1 尸源:需要一具体型与黛相似、且死因能在一定程度上伪装的女尸。
2 潜入与布置:需要神不知鬼不觉地将尸体运入守卫森严的法国领事馆,并布置好“现场”。~x!t¨x′x-s′.~c^o,m*
3 “证据”:需要留下能将嫌疑指向日本人的、看似合理的“证据”。
4 时机与撤离:必须在事件引爆、所有注意力被吸引的瞬间,带着徐文祖从仓库安全转移。
陈师傅听完这个计划,沉默了足足一支烟的功夫,最终将烟头狠狠摁灭:“尸源和潜入,我来想办法。法国领事馆有个花匠,欠着我一条命。但‘证据’和具体执行,要靠你。”
黛点了点头。她想到了从徐文祖衣服上发现的那种暗红色化学标记剂。如果能将少量这种标记剂,以及某种与“樱机关”秘密行动相关的、不起眼的小物件(例如,一枚特制的、不属于常规武器的子弹弹头)留在“现场”,就足以让法国人浮想联翩,并将调查矛头指向日本人。,求+书.帮¢ *已*发-布~最,新~章?节/
接下来的四十八小时,是在高度紧张和精密筹备中度过的。陈师傅动用了他的江湖关系,找到了一具因肺炎刚去世、无亲无故的年轻女尸,并通过那个感恩的花匠,利用运送园艺肥料的机会,将尸体秘密藏入了领事馆后院一处堆放杂物的工具房。
黛则精心伪造了“科赫”的护照和一些看似与“三井物产”有隐秘资金往来的文件碎片,放入一个防水文件袋。同时,她从那件中山装上小心翼翼地刮下一点标记剂,与一枚她之前行动中缴获的、刻有特殊樱花标记的762毫米手枪弹头一起,作为“关键证据”。
行动之夜,月黑风高。黛换上一身深灰色夜行衣,如同融入夜色的阴影,悄无声息地潜至法租界边缘,与负责接应的陈师傅派来的同志汇合。他们将通过领事馆后方一条极少人知的、用于排放雨水的暗道进入。
暗道狭窄潮湿,弥漫着淤泥的腥味。黛匍匐前行,动作轻捷如猫。根据花匠提供的手绘草图,她准确找到了工具房。推开虚掩的木门,一股霉味和淡淡的尸臭混合在一起。那具女尸被草席包裹着,静静躺在角落。
黛迅速行动。她为女尸换上早已准备好的、与“科赫”风格相似的西装套裙,将伪造的文件袋塞进其内袋,然后,用戴着手套的手指,极其小心地将那点暗红色标记剂涂抹在女尸的袖口内侧不易察觉处,又将那枚樱花弹头,塞进女尸紧握的、做出挣扎姿态的手心。
完成这一切后,她并未立刻离开。她需要制造一个“闯入”和“搏斗”的痕迹。她轻轻弄乱了工具房内的几件杂物,伪造出短暂的打斗现场,然后,用特制的工具,在工具房通往主建筑的一扇侧窗的插销上,留下了极其细微的、非专业人士无法完成的撬痕——这会将调查者的视线引向“外部潜入者”。
最后,她将一小片从霍夫曼留下的金融关系图上小心翼翼撕下的、指向日本某商社与瑞士银行可疑资金往来的碎片,仿佛无意般遗落在窗台下的阴影里。
(多角度视角:事件引爆)
在新的安全点安顿下来后,黛看着呼吸似乎比之前又平稳了一点的徐文祖,心中却没有丝毫松懈。她知道,这场烟雾弹争取到的时间是有限的。敌人不是傻子,一旦他们从最初的混乱中冷静下来,仔细复盘,很可能会发现其中的疑点。而且,那本至关重要的《牡丹亭》依旧下落不明。
然而,就在她准备再次全力寻找古籍线索时,陈师傅带来了一个几乎让她不敢相信的消息——失踪多日的钱阿四,有踪迹了!有人在南市的老城隍庙附近,看到一个很像他的、形容枯槁的人出现过,似乎是在躲避什么。
希望,如同灰烬中重新闪烁的火星,虽然微弱,却再次点燃。黛立刻意识到,找到钱阿四,可能就是找到《牡丹亭》的最后机会。她必须在他被敌人发现之前,找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