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荣耀极坤宁鬼神怒(下)

一瞬间,黛玉的心里转了千百个念头。

鬼神之说向来虚无缥缈,但她自己偏偏是占了别人身子重活一世的人。

今儿这事情传扬出去,被有心之人这么一渲染,往小了说是神灵不满黛玉登上这皇贵妃之位,会降下惩罚;往大了说,危害大清国运,祸国殃民的红颜祸水之类的罪名都能言之凿凿地扣到黛玉的头上。

眉庄见状,心头一紧,几乎要脱口唤她一句“妹妹”,却被礼制与场合生生扼住。

她悄悄侧过脸,目光扫过殿中众人。

今日参加的女官,不仅有翰林院修撰、礼部侍郎的夫人,还有几位宗室女眷。

此刻她们皆敛声屏息,神色各异,有的惊疑不定,有的面露晦色,更有的已经悄然低头,似在默念避讳之词。

胤禛挑的这些人,原本是给了黛玉极大的面子。

但现如今……

眉庄低下头,心底飞速地盘算,到底要怎么样,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才能堵住在场这些人的悠悠之口。

“这是……不祥之兆?”

不知是哪个多嘴的人说了这句话,被微风送遍了殿内。

赤鸢眼神凌厉地扫过大殿中的众人,但那句话极轻,就算是她也找不到这句话的源头。

众人的呼吸不由自主地都轻了许多。

黛玉仿佛没有听见那香断的声响,也未曾感受到四周骤然凝滞的气氛。

她只是静静地站着,指尖还残留着那截断香的余温,微凉,却又莫名灼人。

她垂眸看着脚边那半截燃尽的香灰,眼神幽深而平静,像一汪古井,波澜不兴,却又深不见底。

“皇贵妃娘娘。”

女官低声提醒,语气恭谨,却掩不住眼底的一丝不安。

“无妨。”黛玉忽的抬头轻笑,

“神灵垂怜,人间的供香承不住这香火盛意,也是常事。”

她将那断香轻轻放在供案一侧,却拒绝了女官第三次捧过来的香,直接重又在蒲团上跪下:

“神灵在上,妾身安氏,入宫十载,得幸侍奉于圣上左右。蒙皇上不弃,今日得封皇贵妃之位,得各位显灵前来拜贺,妾身喜不自胜。”

“古法有云:'香爆一声,喜从天降'。如春雷惊蛰,万物复苏,预示着转机将至。”

“玉玺上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得此天降祥瑞,断香为号,是妾身之福,更是大清之福。”

黛玉神色从容,语调不疾不徐,明明方才那香才断得蹊跷,此刻却成了吉兆,是天意垂青,是皇权天授的象征。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心诚则香正,香正则意通。”

眉庄眉目低垂,已经跪在蒲团之上,虔诚下拜:

“皇贵妃娘娘圣明,执掌凤印,引下吉兆。天意昭昭,此乃社稷之福,是大清之福!”

此言一出,如水投石,激起涟漪。

几个原本低头默念的宗室女眷也抬起头来,交换了一个眼神,似是彼此心照不宣。

礼部侍郎的夫人轻咳一声,率先开口道:

“皇贵妃娘娘心怀天下,得神灵庇佑,必是吉兆无疑!

“正是,正是!”翰林院修撰的夫人忙不迭附和,“我等凡夫俗子,如何能窥天机?今日能亲见娘娘跪拜神灵,得香火印证,实乃我等之幸!”

其余女官见状,也纷纷点头称是,或言“天意难违”,或道“皇贵妃德行感天”,或称“断香为号,实为瑞兆”。

黛玉伸手,女官连忙将方才黛玉放下的供香重新递到黛玉的身边:

“神灵在上,妾身愿以余生侍奉圣上,辅佐朝政,祈愿大清国泰民安,四海升平。若有一日,妾身有失德之处,愿神灵降罪于我,莫要让无辜百姓受牵连,莫要让江山蒙尘。”

“若神灵应允,请再降神迹,将此香折断,以示天恩。”

在黛玉再次点燃供香以后,众目睽睽之下,黛玉并未做什么动作,竟自行断裂成了十数截,每一截都齐整利落,仿佛是被无形之手精准斩断。

大殿之内,鸦雀无声。

那场景,诡异中透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庄严,仿佛冥冥之中,真有神灵降世,对眼前这位跪拜在蒲团上的女子,做出了回应。

众面上不显,心中却在惊呼,哪怕之前对于黛玉的话都信了几分。

只有赤鸢松了松自己的手指,低下头把自己的笑意藏了起来。

黛玉缓缓抬头,目光穿过缭绕的香烟唇角勾起一抹浅淡而坚定的微笑,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耳中:

“神灵在上,此香再断,是应妾身之祈,亦是对皇上与天下万民的回应。”

“妾身安氏,蒙圣上隆恩,得封皇贵妃,自当不负天意,不负圣恩,不负苍生。”

“今日神迹显现,非为妾身一人之荣,实乃大清国运昌隆之兆。祈愿神灵庇佑我大清,四海升平,万民安康。”

宗室女眷们此刻也纷纷反应过来,再度跪拜,口中称颂:

“皇贵妃娘娘圣明!”

“神灵显灵,我大清得此祥瑞,实乃天佑!”

“我等愿随娘娘一同祈愿,愿我大清国运昌隆,万世太平!”

黛玉缓缓起身,接过女官重新递来的香,这一次,那香燃得极稳,青烟笔直而上,如同一条通天的桥梁,连接着人间与神灵,缭绕出悲悯的神性。

-----------

“额娘,今日辛苦了。这面是我们俩亲手在小厨房做的,额娘尝尝,是咱们姐妹俩的心意,恭祝额娘升为皇贵妃。”

黛玉刚拆下繁复的发髻,念同和霖和就过来了。

身后的小丫头端着一碗清淡的鸡汤鱼圆银丝面,表面的浮油被细心撇去,搭配了青菜和木耳点缀,还洒了一层薄薄的葱花,看着倒是让人食指大动。

黛玉心下欢喜,拉着两个女儿的手,分别在两个女儿的面颊边贴了贴:

“和皇贵妃之位比起来,额娘更看重你们俩人的心意。 ”

走到餐桌边坐下,霖和把一双辟毒筷递到了黛玉手边,见黛玉慢悠悠地将银丝面吃了半碗后放下了碗,才又递上了一方手帕:

“额娘,内务府新进的小太监里有富察家的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