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都知晓大明,不知后金是何物
马尼拉因此从小渔村变成东方的鹿特丹。
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村从小渔村,变成大型贸易集散地,成为美洲的“中国城”。
西班牙因为欧洲战事紧张,所以将大量白银用于欧洲而不是来大明买商品,但是如果大明能帮他们在东亚斩断死敌尼德兰的贸易渠道,那绝对愿意从美洲拉白银来贸易。
总之这事很有的谈。
金尼阁和王徴都去皇宫内的皇家学堂就职去了,赵南星虽然保守不喜欢他们,更不喜欢他们研究和讲学的内容,但是碍于老朋友叶向高、徐光启跟他们关系好,所以不便出手阻扰。
在天启大胜而归、新科进士出名次,进士们安排职务这三大热门话题之下,个别西洋人被聘用的消息实在不太引人注目。
毕竟当年利玛窦也算是风云人物,这回金尼阁还带了七千本书献给大明,所以也没人觉得他没资格进入皇家学堂。
尤其皇家学堂是朱由校的,一些保守官员士子想象力不足,根本想象不到这个皇家学堂以后会对华夏有多大影响。
这回王徴在这当讲师,在新科进士里并不出众。
黄道周等二甲进士前几名都按往年待遇进入翰林院当编修,
探花卢象升先是在兵部观政,然后授予天津兵备副使、天津武备学堂筹备官,这算是直接在军事方面有实权了。
榜眼傅冠在翰林院编修之外,还兼任礼部主事。
状元文震孟除了翰林院编修,还破天荒地般给了内阁观政,让新科进士到内阁中枢观政,提供不一样的视野。
士子们羡慕极了,看得出天启皇帝对于人才的重视,之前关于天启只重老人不用新臣的谣言彻底烟消云散了。
朱由校还颇有兴趣地跟这些保守派斗上一斗。
他们用新臣、老臣来制造是非,专门攻击托孤老臣们。
那我用新臣、旧臣来搅混水,专门把新科举的人才和他们这些名声大、实干不佳的人,搞得泾渭分明。
于是他这几天没少见新科进士们,给他们鼓舞让他们观政和大胆做事、谨慎说话,因为现在需要务实的新臣,不需要空谈却做不好事的旧臣。
谁是空谈却做不好事的旧臣?
当然不是内阁、六部,如果他们是,那这次打仗也打不赢,摊丁入亩和税收也搞不好。所以这些老大臣是不空谈的。
对于新科进士们来说,杨涟等东林党是旧臣啊,而且像钱谦益、缪昌期等人就属于喜好空谈却做不好事的旧臣。
因为他们跟新科进士比,就是旧一些的大臣啊。
自己被对号入座只能怪自己表现不好哦,可不是我天启说他们是旧臣的哦~
京城的局面愈发向好,辽东乃至奴儿干都司也没闲着。
......
张铨趁着冰雪未化的时间带领副总兵的罗一贯从去辽河河套。
粮食用雪橇运输相当省事,后面三千新征召的新兵押运粮食,向着东北部草原进发了。
这三千新兵将来长期在辽河河套屯垦、放牧,下一趟他们的家属也会过来,增加辽河河套汉人的比例,他们是二百多年前洪洞移民的后代,由于世代繁衍人口暴增,每年有大量缺地的人沿着辽河寻找出路。
到了辽河河套,经过调查张铨发现,这里的汉民几乎全是辽西来的移民。这样新来的人很快与当地的汉民熟络了,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同是辽西人都会互相帮衬。
张铨巩固了辽河套的发展,安排好汉人也能放牧,这些蒙古人需要明军庇护,汉人跟蒙古小部落愿意搞好贸易。
张铨是山西晋南人,因为山西煤多,小孩冬季因为伤寒和其他疾病夭折的很少,并且睡火炕比睡床生育率更高,人不少就有许多人只能去外地经商谋生。
正好从晋中、晋南移民到奴儿干都司。
魏忠贤成为红衣太监以后就更忙了,他已经选出了十个队长,这十个队长是他从武镶左卫和武镶右卫跳出来的巨子。
这些人可是文武双全多才多艺的能人,然后让他们自己组建探险队。
探险队的成员除了招募的本地熟悉地形、语言的人,还有辽军、武骧左卫、右卫的人参与。还有猎户、商人、蒙古人、海西女真人。
魏忠贤派出十支五十人规模的使者和探险队去探索曾经的奴儿干都司。他们要绘制地图、结好部落、宣传大明、学习语言、开展贸易。
准备去的地方包括福余卫、朵颜卫,其余沿着黑龙江沿岸向东北方向的撒叉河卫、塔山卫、兀者卫、斡朵伦卫、忽儿海卫、脱伦卫、扎肥河卫探索。
跟几十个漠北蒙古小部落、索伦人部落取得了联系。
这些蒙古小部落都在黑龙江上游的河流草甸福余卫、朵颜卫、塔山卫、兀者卫一带。
而索伦人多数在黑龙江撒叉河卫、塔山卫、兀者卫、斡朵伦卫、忽儿海卫、脱伦卫、扎肥河卫北面的山区森林里,他们以渔猎、耕种相结合。
这次探险队送了了大量他们紧缺的生产、生活用品,他们回送了许多珍贵的裘皮、东珠、人参、鹿茸。他们都知道大明,一百多年前它们的祖先就看不到大明的人再来了,连前来交易的汉人也见不到了。
后来草原下了大雪,遭灾的蒙古部落来劫掠被先人打败,从抓到的俘虏得知福余卫、朵颜卫、塔山卫、泰宁卫那些大的部落早已背叛明朝,他们害怕明朝的军队找他们算账早已向西部漠南草原流窜了。
剩下的小部落没有走,因为福余卫、朵颜卫、塔山卫、泰宁卫河流众多、水草丰美,中西部草原比那里差远了。可是西南面有个科尔沁蒙古大部落没有走,专门劫掠小部落。
他们与明朝失去联系已经几十年了,之前从明朝交换的工具和生活用品早已用坏了,后来他们曾经派人与明朝联系,可是派出去的人一个都没有回来,因为被女真各部掳掠为包衣了。
即使如此他们也一直念着明朝的好处,都称赞大明。
不久皇太极派的后金人来了,可是晚了一步。
等他们到的时候,无论花言巧语游说还是威胁,这些部落都拒绝了后金。
尤其是索伦人,都说知晓大明,不知金国或者后金是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