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高丽形成东西对峙

 这次其实还有一个较远的战场,那就是高丽。

  这里也一切按照朱由校的预设进行展开。

  高丽如果没有战事,努尔哈赤早已把阿敏的镶蓝旗调到开原南部清河口打大明军去了。

  这次后金不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无法在局部形成兵力优势。

  虽然努尔哈赤征战了四十多年了,两年多来他几乎处处被动。自从熊廷弼担任辽东经略,他就没有取得过一场战争的胜利,熊廷弼是他之前一辈子没有遇到过的难缠对手。

  可是自从天启小皇帝接任皇帝以后,努尔哈赤才发现大明朝变了,不仅辽东兵力逐渐增加,还大力发展了经济,还改变了文官掌控朝廷的弊端。

  大明在广宁、沈阳驻军各有三万,在辽阳、铁岭驻军各两万,辽南驻军也不少,还在高丽驻军有一万多,单这些牵制兵力就达十一万以上。加上天启小皇帝亲自带领七万征讨科尔沁蒙古的大军,总兵力达到十八万。

  后金总兵力加上附属的汉军与高丽军也就六万,那时候他很想把阿敏的一万镶蓝旗调回来与天启皇帝决战,可是镶蓝旗被高丽军和明朝的援军“牵制了”。

  其实这是阿敏和明军在演戏,不过徐光启、老不死等人没有直接参战,阿敏也没有动用宽甸的镶蓝旗主力,只有镶蓝旗在高丽义州的驻军协助高丽李晖在“苦战”。

  其实真正参战的只有前高丽国王李晖的支持者,北派组织的东高丽军,以及高丽新国王李倧在西派支持下组织的西高丽军对战。

  不是阿敏和明军参战,两方只是适当协助,而是高丽内战为主。

  光海君李晖有阿敏撑腰,并且有从倭国走私来的火器,李倧有南方和明军支援。

  光海君先反击,取得一些优势。

  李倧新登基兵器和人员均不多,暂时处于防守地步,被动之下只能向明军求救。

  明军协助防御,徐光启、老不死的和副使等作为顾问提供建议,帮助李倧稳住了局势。

  不久光海君李晖支持不住了,只好向阿敏求援。

  镶蓝旗大军主力不动,然后夜间又派人支持光海君李晖。

  镶蓝旗旗丁勇猛,很快李倧新组建的新军就招架不住了,被镶蓝旗与李晖的“光复军”打得节节败退。

  眼看着新军将要战败,本来不愿意让明军多参战的李倧,只能派亲信大臣金鎏向大明住高丽正使徐光启求救。

  徐光启却说:“兹事体大,吾一人不便做主。尔等还的说服锦衣卫同知老不死的,此人是陛下亲自派来的,紧急时他有决断大事的权力。”


 

 

 金鎏又去找老不死的求情,老不死的则说:“此事涉及明军在本土之外作战,没有天启皇上亲自批准,这事不好办。你们还是去找两位副使想想办法,只要具备了明军在海外作战的条件,明军还是可以出兵的。”

  李倧的大臣不同于光海君李晖的手下,金鎏这个人很聪明。听话听音,从大明正使和锦衣卫同知的话里听出来,要明朝出兵完全有可能,但是高丽还要付出一定代价才能办到。

  金鎏与明朝两位副使打交道最多,一般是姜日广副使直言不讳提出条件,再与薛国观副使进行详细谈判。

  他知道和明朝两个性格不同的副使谈判,应当采取不同的办法。姜日广表面上直来直去,但是说话慎密,没有一句废话,想要从他口中知道对方的意图,绝不能拐弯抹角,只有真诚相对才能有所收获。

  金鎏问姜日广:“姜副使,现在高丽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想要请求明军出战,不知需要什么条件明军才肯参战?”

  姜日广反问:“金君可记得萨尔浒战役高丽也有个姓姜的文官将领?”

  金鎏回答:“那是伪王李晖派去的亲后金文官姜弘力,他接到了撤军命令后没有告诉刘綎将军,致使刘綎将军孤军深入,一万大明强军与刘綎将军罹难,我们深感愧疚。”

  姜日广说:“当时明军没有对高丽军太多约束,高丽军还在大明作战,竟然坑害了刘綎将军和一万川军精锐。如果这次明军参战的话,在客场作战是否更有被坑的可能?况且贵国早有先列。”

  金鎏问到:“姜副使的意思是要想让明军参战,战场的指挥权必须掌握在贵军手中?”

  姜日广:“那是当然,明军不会重蹈覆辙,不会再让人背后捅刀子。”

  金鎏回去向李倧如实做了汇报,李倧和众大臣商议后让金鎏带领谈判人员与明朝副使薛国观进行了快速谈判,因为前线已经多次告急,只能作出让步了。

  李倧无奈,只得向大明请求更多援军,将高丽军指挥权大部分交给明军。

  徐光启、老不死的、姜日广、薛国观四人早就商量好了,四人配合演出活灵活现,最终拿捏住了李倧救急的心里,取得了更多明军进驻高丽的权利。

  早已整装待发的登莱军在总兵沈有容带领下到位了,保定军在总兵韩浚带领下赶来了,两军进一步控制了高丽的大城市和西部、南部区域。

  老不死也跟阿敏接头,让他准备收手,回去着手巩固实力,对付努尔哈赤。

  阿敏也骑墙,见好就收。

  明军到达后,指挥高丽军到侧翼,对战的后金镶蓝旗则命令高丽军在中军,镶蓝旗则在侧翼对着李倧的高丽军打。

  战斗很激烈,无论是李晖的高丽军还是李倧的高丽军死伤不小,最后镶蓝旗和李晖的高丽军败退,李晖前段时间从李倧手中夺取的土地又回到了李倧手中。

  此后双方的势力范围基本稳定下来,双方在没有外部势力插手的情况下,暂时达到了平衡。

  高丽东西分为两国,暂时对峙。

  李倧占四分之三,有完整南部和西部,以及中部、东部部分平原,高丽的产粮区基本在李倧势力的控制下。

  光海君李晖占据东北边山区以及东边山区,虽然粮食紧张,但山区特产不少,通过贸易也得过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