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4章 论文答辩,毕业证书

    “会写只是其一,还要经的起考验!”

    崇祯再次出声:“这篇论文,研究生学院要组织老师进行答辩,三到五名老师对一名学生,如此有五大好处,

    一是通过尖锐的提问,检验论文中的工作是否由学生独立完成,研究设计是否科学,数据是否真实,分析是否严谨,防止了学术不端和代写等等;

    二是检验学生对研究领域背景知识的掌握是否扎实,对相关理论的理解是否深刻。

    三是考验学生能否在压力下清晰、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回应各种质疑和挑战。

    四是学术的交流与碰撞,答辩本就是一场小型的学术交流研讨会,同行的老师提出深度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不同行的老师就一个具体问题进行的深入讨论,可能会激发出新的研究思路,为他们今后的研究指明方向。

    五是暴露盲点,完善研究,学生深陷自己的研究,容易形成固定思维,答辩老师从旁观者的角度发现研究者自己未能察觉的逻辑漏洞、论证不足或阐释不清之处。

    答辩方式你们自行决定,科举这么多年了,防作弊这一方面我们经验丰富。

    最后,所有的通过答辩的论文按照专业装订成册,一份放在文渊阁(国家图书馆),一份放在研究生学院的藏书阁,各个研究院、大学也要有一份。

    只允许在校学生和研究生学院的学生、研究院入品以上的人借阅,且要有严格的借阅记录。”

    呼……

    众人呼吸微微急促了几分,错愕过后则是满满的兴奋之色。

    对于皇帝所要求的严进严出他们是举双手赞成的。

    研究生学院毕业的学生从政,起点和上限都比普通学生高,最差都可能是个知府,一府之地数十、上百万人,能不能带动当地的发展知府的选择很重要。

    进研究院搞研究,消耗无数的物资、调动大量的力量来配合,这些对朝廷来说都不算什么,但耽搁了研究进度和时间,那才是最大的损失。

    这两者的要求之下,那都是宁缺毋滥的。

    研究生学院要确保出来的每一名学生都是人才、可造之材,这才是设立研究生学院的本意之一。

    不得不说皇帝对这方面的认知和前瞻性远超他们所有人。

    在众人兴奋时,火器研究院院长毕懋康出声了:“陛下,对于您的严进严出臣是非常赞成的,但臣有一个疑虑!”

    “陛下,臣是搞研究的,深刻知道研究有多困难,大学三年学的都是理论和实践,研究生学院的笔试和面试也只能筛选成绩合格的,研究天赋是看不出来多少的。

    如果说研究生学院的学生没法在两年内完成所需或者说拿不出一篇创新性的著作,怎么办?”

    “问的好!”

    崇祯眼中满是赞许之色:“你这个问题涉及到了学生身份凭证的问题,刚才诸位讨论了大学毕业后怎么称呼,那现在就定下来,

    大学毕业称之为学士,研究生毕业称之为硕士,任职之后再通过考核的称之为博士;

    学士是学士,大学士是大学士,两者是有区别的,一个称呼而已,也不用争议了,诸位没疑义吧?”

    “陛下圣明!”

    群臣直接回应了。

    皇帝都开口了,都说了是一个称呼而已,再有反对的,那就是不给皇帝面子。

    “以前学子考取秀才后,学校会有专门的‘秀才册’来记录,并上报朝廷;

    举人则是榜文和旗匾两样,榜文又称之捷报、喜报,里面记载了考试名称、中举者姓名、名次等等,

    旗匾则是朝廷专门发放一笔用来竖立旗杆、制作刻上举人或孝廉匾额的银子,树在门前、高悬门上,高光宗耀祖。

    进士则是金榜、进士袍服、牌坊等等。

    三级义务教育和研究生学院也是如此,社学和郡学先不说,大学毕业后称之为学士,那就发放一张学士证书,研究生学院毕业发生硕士证书,博士也是博士证书。

    证书上面写清楚学生姓名、入学时间、专业等等信息,证书具有唯一编号;

    每年毕业后一个月内大学要将证书登记在册送往各府存档,学生和商人可在府一级官府查询;

    证书纸张的选择、样式等等都要精致,民间无法仿制,这张证书将伴随着他们的一生,证明他们读过且通过了考核。

    无论是从政还是去研究院、或商人的研究所,这是唯一证明。”

    说到这里,崇祯看向刘宗周:“刘爱卿,你回头告诉刑部乔爱卿,虽然府一级可以查询证书信息,但必须得由本人携带大明身份证才可以。

    非法查询和泄露学生信息、伪造证书的,从严从重处罚,这一点必须要写进律法之中。”

    “臣遵旨!”

    待刘宗周回应后,崇祯看向毕懋康:“毕爱卿,对于你刚刚提到的问题,可以延迟一年毕业。

    延迟一年若是还无法交出合格的著作,那就直接离开,朝廷只承认他的大学学士证书。

    但可以获得一张结业证书,证明学生学习完了全部课程,考核达标,但论文不合格或未完成答辩。

    之所以给他一张结业证书,是考虑到时间的问题,或许要从政、继续搞研究后又写出了合格的论文,就当再给他一次机会。

    这个时间可以是一年、可以是三年,朕还没有考虑好,你们回头再商量,但只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且通过答辩的论文,依旧要发放毕业证书。

    当然了,这里还有两个问题,一种就是有学生极其聪明,在上学期间除了主修的专业外,还兼修了其它的专业,考试也合格,那也能发放毕业证书。

    两本毕业证书的区别就是标注一下主修和兼修,工作后再次完成论文的标注‘在岗’两个字,三种都具备法律效应,朝廷和各个研究院、民间等都要承认。”

    众人若有所思,有主修的不一定有兼修,有兼修的一定有主修,两个证的肯定比一个证要强很多,在岗的研究能力基本上是弱于正常毕业的。

    礼部尚书刘宗周继续问道:“陛下,那另外一种情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