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1章 进入合江
斥候赶忙躬身回答道:“回将军,据泸川马驿的驿丞回报,四川官军的下一站,将会前往合江县补充草料。
之后,他们会沿着綦江水路继续前行,最终抵达重庆府。”
李文忠听完斥候的汇报后,先是沉默了片刻,接着突然哑然失笑,口中喃喃自语道:“虚而实之,实而虚之啊。”
他似乎对曹震的行军路线感到有些意外,但很快就露出了一丝狡黠的笑容,接着说道:“这曹震老儿,领兵打仗倒还真有一套。
估计那驴儿哥就算是做梦,也绝对想不到朝廷的官军,竟然会选择从水路进入重庆。”
说到这里,李文忠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笑声在营帐中回荡,仿佛已经看到了曹震得知消息后的惊愕表情。
笑罢,李文忠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斩钉截铁地说道:“既然这老东西打算去合江县补充粮草,那咱们就不能让他得逞。
传我命令,全军即刻启程,连夜赶路,务必要赶在他们之前到达合江县。
到了县城后,给我放一把大火,把他们的粮仓烧个精光!”
余瑱已经当了很长时间的跟班,但他从未想过,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上战场,竟然是与官军交战,而且还是自己人打自己人。
余瑱的心中充满了忐忑和不安,他的脸上显露出明显的担忧之色,对李文忠说道:“公爷,官军可是拥有数万之众啊!
而我们这里的人数,恐怕实在是有些相形见绌啊!”
然而,李文忠却哈哈大笑起来,他的笑声在空气中回荡,仿佛将余瑱的担忧一扫而空。李文忠豪迈地说道:“哈哈,想当年,老子在新城一战时,手下不过区区两千人马而已,但我却能将张士诚的二十万大军视如草芥一般!”
接着,李文忠环顾四周,看着眼前的众人,信心满满地继续说道:“而今,我们不仅有兵有将,还有水师作为外援,区区数万官军,我岐山李子龙又有何惧哉?”
李文忠的祖籍是岐阳,这个地方恰好位于岐山的南面,也就是现在的岐阳县。
话刚说完,李文忠突然将手指向众人,然后扯开嗓子,高声喊道:“兄弟们,告诉我,敌军到底有多少人?”
他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在空气中回荡,让人不禁为之震撼。
只见那八百名士兵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区区六万而已!”
李文忠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紧接着又大声问道:“那么,我军又有多少人呢?”
这一次,八百名精锐士兵们同样毫不犹豫地齐声回答:“整整八百人!”
李文忠的脸上顿时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对这个答案显然非常满意。
他轻轻地拍了一下身旁仍然有些发愣的余瑱,然后拍着他的肩膀,笑着说道:“小子,把你那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拿出来!
当初你可是敢拦住秦王的大驾啊!可别让大伙儿看扁了你们锦衣卫!”
一提到这件事情,余瑱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仿佛全身都充满了力量。
他毫不犹豫地伸手将头上的斗笠一把扯下,然后狠狠地扔在了地上,斗笠在地上翻滚了几下,最终静静地躺在了那里。
余瑱挺直了身子,声音响亮地说道:“公爷所言极是!
与王爷这样的英雄豪杰相比,那曹震简直就是个微不足道的老家伙,他连狗屁都算不上!”
李文忠听到余瑱的话,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他对余瑱的态度非常满意,觉得这个年轻人很有胆识和魄力。
“哈哈,好!你这话说得太对了!”李文忠大笑着说道,“本公今日便带着你们这八百好汉,去将那曹震老儿生擒活捉!”
他的话音未落,八百名士兵们顿时欢呼起来,他们的士气如同火焰一般熊熊燃烧。
这些士兵们原本是王弼麾下的先锋,如今听到李文忠要亲自带领他们去捉拿曹震,更是兴奋异常,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在李文忠的带领下,这八百名士气高昂的士兵们迈着坚定的步伐,陆陆续续,翻身上马,如同一股洪流一般,朝着合江县城的方向疾驰而去。
李文忠一行人,为了能尽快抵达合江县城,他们毅然决定放弃走官道,而是选择抄近道前行。
经过一番艰苦跋涉,他们终于提前一天抵达了目的地。
合江县城之所以闻名遐迩,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杜牧的那首《过华清宫绝句》。
诗中那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让人们对这里的荔枝充满了遐想和向往。
事实上,合江县的荔枝确实名不虚传,早在唐宋时期,它就已经成为了皇室的贡品。
这里的荔枝以其皮薄核小、果肉晶莹、脆嫩化渣的特点而备受赞誉。
进入合江县境内,人们仿佛置身于一片绿色的海洋。
郁郁葱葱的树木,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这里上百年的荔枝古树随处可见,它们见证了岁月的沧桑,也见证了合江荔枝的辉煌历史。
每一棵荔枝古树的树干上都刻有记号,这些记号是官府为了区分不同品种的荔枝而特意留下的。
在众多的荔枝品种中,“大红袍”、坨缇、带绿这三种最为珍贵,它们的口感和品质都堪称一流。
然而,能够品尝到这三种前朝贡品的人,无一不是富贵显赫之辈。
李文忠率领着他的队伍,沿着古老的茶马古道急速行军。他们一路风尘仆仆,终于抵达了合江县城的南关。
据史书记载,早在汉武帝元鼎二年,这里就设立了符县,南关作为县城的一部分,见证了无数岁月的变迁。
千百年来,合江县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四川物资运往贵州的必经之地,宛如一座连接两地的桥梁。
这座县城以其独特的“九沟十八巷”格局而闻名遐迩。
这里不仅有陆路交通,还有繁忙的码头,是“川盐入黔”的关键交通枢纽。
每天,来自四面八方的马帮络绎不绝,为这座城市带来了繁荣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