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五十八万人的迁徙

暮色四合,晋阳城太守府内华灯初上,盛大的宴会已至酣处。

鎏金烛台上的牛油巨烛噼啪作响,将厅堂照得亮如白昼。

刘攀身着玄色锦袍,金线绣制的暗纹在烛光下若隐若现。他举杯环视麾下文臣武将,心中无比骄傲。

从一个十六岁战场新兵,到如今这一步,虽是穿越者,但也不错了吧?

毕竟他可没有老爷爷,也没有人人标配的系统。

“诸君,”他声音清朗,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三日之后,全军开拔,直指冀州。”

厅内霎时寂静,只闻烛火摇曳之声。荀彧抚须的手微微一顿,张辽、高顺等将领则不自觉地挺直了腰背。

“此次不同以往。”刘攀将酒樽重重放在案上,“乃是举族迁移。吾等基业,将在渤海之滨重开新章。这晋阳城...”他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语气渐深,“短期内不会再回了。”

话语如石投水,激起层层波澜。文武众臣面面相觑,既惊且喜。

并州虽好,终究偏居一隅。冀州沃野千里,兼有盐铁之利,更兼直面中原,正是龙腾虎跃之地。

“主公圣明!”陈群第一个举杯响应,苍白的脸上泛起兴奋的红光,“冀州乃天下腹心,取冀州者可望中原。臣等必鞠躬尽瘁,助主公成就大业!”

“愿随主公开创大业!”众将轰然应诺,声震屋瓦。

宴罢已是深夜,刘攀踏着月色回到后宅。蔡琰还未睡下,正就着灯火读书,见丈夫归来忙起身相迎。

“都安排妥当了?”她轻声问道,眼底藏着不易察觉的忧色。

刘攀握住她微凉的手:“三日后的辰时出发。这些年辛苦经营的家当,能带的都带上。这一去,就是要扎根了。”

蔡琰默然片刻,望向窗外熟悉的亭台楼阁:“这宅子...以后还会回来吗?”

“天下之大,何处不可为家?”刘攀大笑,将妻子揽入怀中,“待我们扫平群雄,四海归一,你就是这天下最尊贵的女子。莫说晋阳,便是洛阳、长安,也不过是行宫别苑罢了。”

蔡琰被他豪情感染,倚在他胸前轻声道:“妾身不求荣华,只愿常伴夫君左右。”

烛光下她容颜如玉,竟露出少女般的娇羞。刘攀一时怔住,自她生育后已许久未见这般情态。

三日光阴转瞬即逝。

第四日清晨,晋阳城外黑压压尽是人群。

三十万镇北军铠甲鲜明,旌旗蔽空。

文臣车队、工匠营、医学院、天工阁的车辆排成长龙。

许三多纵马奔来,在刘攀面前勒缰下马:“主公!各部清点完毕,总计五十八万七千三百余人!”

饶是早有心理准备,刘攀仍倒吸一口冷气。这简直是一座移动的城池!放眼望去,人海不见尽头,车马辎重蜿蜒数十里。

“传令各部,按预定序列行进。骑兵分守两翼,斥候前出二十里侦察。”刘攀令旗一挥,“出发!”

号角连绵,鼓声震天。庞大的队伍如苏醒的巨龙,开始缓缓向东移动。

蔡琰坐在八驾马车上,频频回首。晋阳城墙在晨雾中渐渐模糊,她不由湿了眼眶:“一住五年,这里的一草一木都熟悉了。”

刘攀握紧她的手:“待我们在渤海之滨建起新城,那将是前所未有的雄城。面朝大海,通达四方,才是帝王之都的气象。”

马车内铺着厚厚的绒毯,小几上燃着檀香。刘攀见妻子愁容不展,忽然凑近笑道:“夫人可知,为夫为何执意要造这八驾马车?”

蔡琰讶异抬头,却见丈夫眼中闪着促狭的光。她顿时明白过来,粉面飞红:“夫君!这青天白日的,成何体统!”说着急忙推开他凑近的身形。

刘攀见她羞恼,反而大笑。

他夫人什么都好,就是太过端庄守礼。也罢,来日方长。

车外忽然传来阵阵歌声。原来是随行的学子们唱起了新编的《东征曲》:“巍巍太行开大道,滔滔黄河让路行...”歌声越来越响,渐渐汇成滚滚声浪,震得道旁林鸟惊飞。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邺城袁府却是另一番景象。

袁绍盯着眼前的军报,手指微微发抖。不过是十日光景,形势竟已至此!

去岁此时,他坐拥青冀二州,眼看就要吞并幽州,占据三州之地。

他甚至感觉天下尽皆入怀!

哪想到与镇北军交手不足十日,便连战连败。

“主公...”田丰小心翼翼地上前,“细作来报,不止廮陶朝歌二败,城中的军民有些人心惶惶。”

袁绍猛地将酒樽摔在地上:“干什么?事已至此,他们还要害我吗?安排下去,如有异动,格杀勿论!”猩红的晋阳产葡萄酒溅在白玉地砖上,如血般刺目。

“确有此事。”沮授沉痛道,“军队和百姓现在都知道,廮陶和朝歌两地战败了!消息早就传出去了,臣下猜测,乃刘攀的黑衣卫故意散播!”

袁绍颓然坐倒。他想不明白,那个当初不过是边关一郡之地的小将,如何能在短短数年间成长到这等地步?帐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如今更是民心所向...

窗外忽然狂风大作,吹得窗棂砰砰作响。一场暴雨即将来临。

而东行的队伍却沐浴在灿烂阳光下。刘攀站在高坡上远眺,只见人流如织,车马如龙,正浩浩荡荡奔向东方地平线。

“主公,照这个速度,十日可至邺城。”荀彧不知何时来到身边。

没错,刘攀在晋阳留下的人都是学院的毕业生,以及之前蔡邕的一些学生。

荀彧这个掌管这么多年晋阳的人,要在渤海郡去当新的大管家了。

刘攀微微一笑:“告诉将士们,不必着急。我们有的是时间。”他的目光越过千山万水,仿佛已经看到渤海之滨那座尚未存在的雄城。

那里将是大汉的新都,也将是征服整个世界的起点。

袁绍此刻还不知道,刘攀已经盯上了他的龙兴之地,渤海郡。

确实,袁绍就从渤海郡开始发展起来的,而且如今的渤海郡更是袁绍麾下经济最为发达的地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