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4章 咖啡香飘连四海 共富路远暖人心
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咖啡香飘连四海 共富路远暖人心
中非农业示范园的清晨,总是被实验室里仪器的嗡鸣和田间的晨雾一同唤醒。幻想姬 首发李渊刚整理完奥罗米亚州咖啡种植的技术报告,就见卡玛尔举着一张皱巴巴的报纸冲进办公室,报纸头版印着德雷达瓦市咖啡滞销的新闻,标题格外刺眼——“丰收却愁卖,奥罗米亚咖啡陷困境”。
“李大哥,你看这可怎么办?”卡玛尔指着报纸上农户们紧锁眉头的照片,语气焦急,“塔菲拉他们好不容易种出好咖啡,要是卖不出去,明年就没钱买种苗和肥料了。”李渊接过报纸,指尖划过文字,心里沉甸甸的——之前只想着帮农户解决种植难题,却忽略了销路这关键一环,丰收的果实若变不成收入,所有的努力都可能白费。
苏瑶这时端着刚沏好的茶走进来,看到报纸也停下了脚步:“咱们得帮他们打通销路。非洲咖啡品质好,但很多农户不懂品牌包装,也没渠道对接买家,只能被收购商压价。”她放下茶杯,打开电脑调出咖啡产业的数据,“我查了下,国内对高品质咖啡的需求每年都在增长,还有不少跨境电商平台在找优质货源,这或许是个机会。”
当天下午,李渊就召集示范园的核心团队开会,还特意通过视频连线邀请了奥罗米亚州的阿贝贝部长和塔菲拉。看书君 埂歆醉快屏幕里,塔菲拉的身后堆着一袋袋包装简陋的咖啡豆,他无奈地说:“收购商只给每公斤2美元的价,除去成本,根本没什么利润。我们想自己卖,却不知道怎么找买家。”
“我们可以帮你们做品牌包装和渠道对接。”李渊对着屏幕说,“第一步,先统一包装,突出‘非洲有机咖啡’的特色;第二步,联系国内的咖啡品牌和跨境电商,帮你们搭建销售渠道;第三步,还可以搞‘咖啡认养’,让消费者直接认养咖啡树,既保证销路,又能增加收入。”
团队立刻分工行动。苏瑶负责设计包装,她结合非洲传统图案和中国元素,设计出三款包装——一款印着咖啡园与玉米田交织的图案,象征中非合作;一款画着李悦设计的“咖啡精灵”和“土壤小精灵”,吸引年轻消费者;还有一款用当地语言印着“来自奥罗米亚的阳光味道”,保留本土特色。
李阳则带着技术员整理咖啡的种植数据,制作“溯源手册”:每一袋咖啡都标注着种植农户的名字、种植时间、土壤检测报告和采摘日期,消费者扫码就能看到咖啡从种植到加工的全过程。“这样能让消费者更放心,也能让大家知道这些咖啡背后农户们的努力。”李阳在视频会议里给塔菲拉讲解,屏幕那头的农户们听得连连点头。
最棘手的是渠道对接。李渊联系了国内几家知名的咖啡品牌,对方虽然对咖啡品质感兴趣,但担心运输成本高、交货周期长。,3*8!看·书~网′ ?追?最?新·章_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苏瑶想到了“拼单集运”的办法——联合周边几个咖啡产区的农户,集中发货,降低运输成本;同时和当地的物流公司合作,开通“咖啡专线”,将交货周期从45天缩短到20天。
为了让买家更直观地了解咖啡品质,李渊还提议举办一场“云端咖啡品鉴会”。示范园的会议室被改造成临时品鉴室,桌上摆着从奥罗米亚州寄来的不同烘焙度的咖啡豆,苏瑶和娜奥米负责冲泡咖啡,李阳则通过直播镜头,向国内的买家介绍咖啡的口感和特色:“这款中度烘焙的咖啡,有焦糖和柑橘的香气,酸度平衡,特别适合做手冲咖啡。”
直播镜头另一边,塔菲拉和几位农户坐在自家的咖啡园里,通过视频向买家们讲述种植故事。“这棵咖啡树是在李专家的指导下种的,我们没用农药,只用腐熟的有机肥,每一颗咖啡豆都是手工采摘的。”塔菲拉举起一颗饱满的咖啡果,脸上满是自豪。直播间里的评论不断刷新,不少买家留言表示愿意购买,还有咖啡品牌当场签下了500公斤的订单。
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奥罗米亚州的农户们没有标准化的加工设备,咖啡豆的烘焙程度不一,影响品质稳定性。李渊和苏瑶商量后,决定在德雷达瓦市建一个“咖啡加工中心”,配备专业的清洗、烘干、烘焙设备,还邀请国内的咖啡加工师来培训当地农户。
加工中心开工那天,塔菲拉带着全村的人来帮忙。大家搬砖、砌墙,脸上满是干劲。“有了这个加工中心,我们的咖啡就能卖更好的价钱,孩子们也能读更好的学校了。”塔菲拉一边搅拌水泥,一边对李渊说。苏瑶则在旁边教农户们如何筛选咖啡豆:“要把虫蛀的、破损的豆子挑出来,只留饱满的好豆子,这样烘焙出来的咖啡口感才好。”
加工中心建成后,咖啡豆的品质有了明显提升。国内的订单越来越多,还有跨境电商平台主动找上门,想把奥罗米亚咖啡卖到欧洲和东南亚。为了让农户们能拿到更多利润,李渊还帮他们成立了“咖啡合作社”,统一对接买家,避免恶性竞争,让利润更多地留在农户手里
。
年底的时候,塔菲拉带着合作社的代表来到示范园,给李渊和苏瑶送来一份特殊的“礼物”——一本厚厚的账本,上面记录着每个农户的收入:“今年我们的咖啡卖了每公斤5美元,比去年翻了一倍还多!很多农户都盖了新房子,买了新的农具,还送孩子去城里上学了。”
账本里还夹着一张照片,是奥罗米亚州的孩子们在新学校里读书的场景。照片背后,孩子们用中文写着“谢谢中国朋友”。李悦拿着照片,兴奋地对李渊说:“爸爸,你看,我们不仅帮农户们卖出了咖啡,还让孩子们能上学了!”
当天晚上,示范园里举办了一场热闹的庆祝晚会。大家围着篝火唱歌跳舞,卡玛尔弹着非洲鼓,娜奥米唱着当地的歌谣,李渊和苏瑶则教大家跳中国的广场舞。塔菲拉举着酒杯,走到李渊面前,激动地说:“李专家,苏专家,是你们让我们知道,丰收不仅是种出好庄稼,更是能让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你们带来的不只是技术和销路,更是改变命运的希望。”
晚会过半,李阳推着一个巨大的蛋糕走了出来,蛋糕上用巧克力写着“中非友谊,共富共赢”。原来,这天是示范园成立五周年的日子。李渊看着眼前的众人,心中满是感慨——五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乱石滩;如今,这里不仅是丰收的沃土,更是中非友谊的桥梁。
苏瑶走到李渊身边,轻声说:“你看,我们当初的选择没有错。只要用心去帮助别人,用真心去对待朋友,就能收获这么多的温暖和希望。”李渊握住苏瑶的手,眼中满是坚定:“是啊,未来我们还要走更远的路,帮更多的人。让非洲的咖啡香飘到更多地方,让共富的道路越走越宽,让中非友谊永远像这篝火一样,温暖而明亮。”
夜色渐深,篝火依旧跳动。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丰收的喜悦,畅谈着美好的未来。在这片远疆的沃土上,咖啡的香气与友谊的温暖交织在一起,编织出一张跨越山海的共富网。而李渊和苏瑶,还有他们的孩子们,会继续在这条路上前行,用双手创造更多的希望,用真心传递更深的情谊,让这份跨越国界的友谊,在岁月的浇灌下,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