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2章 穗语传情承初心,风雨同舟护良田
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 穗语传情承初心,风雨同舟护良田
非洲坦桑尼亚的雨季来得猝不及防,清晨还晴朗的天,午后突然乌云密布,豆大的雨点砸在阿鲁沙农业示范基地的铁皮屋顶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鸿特暁说蛧 最欣漳节耕鑫哙李渊站在办公室窗前,眉头紧锁地看着窗外——刚播种的玉米苗还没扎根,这场暴雨要是持续下,很可能会冲垮田埂,甚至导致烂根。
“爸,我去田里看看!”李阳抓起雨衣就往外冲,刚到门口就和一个抱着文件夹的女孩撞了个满怀。女孩怀里的资料散落一地,雨水瞬间打湿了纸页,她惊呼一声,蹲下身去捡,马尾辫上的水珠滴落在泥泞里,晕开小小的圈。
“对不起!对不起!”李阳连忙蹲下来帮忙,指尖触到女孩微凉的手时,两人都愣了一下。女孩抬起头,露出一张清秀的脸,额角贴着几缕湿发,眼睛亮得像雨后的星星:“没事,是我走太急了。你是李阳吧?我叫陈曦,是刚从国内来的农业技术支援员,今天第一天报到。”
“我是李阳!”李阳连忙把捡好的资料递过去,又把自己的雨衣往她身上裹了裹,“雨太大了,你先去办公室避雨,田里我去看就行。”
陈曦却摇了摇头,从背包里翻出另一套雨衣穿上:“我就是来支援农田工作的,现在田里有情况,我跟你一起去!”她的语气坚定,眼里没有丝毫犹豫,李阳看着她,突然想起十年前妈妈跟着爸爸来非洲时的样子——同样的义无反顾,同样的眼里有光。
两人踩着泥泞往田里跑,雨水模糊了视线,耳边只有风声和雨声。刚到田埂边,就看到几处田埂已经开始渗水,玉米苗被雨水打得东倒西歪。“不好,得赶紧加固田埂,再挖排水沟!”陈曦立刻蹲下身,徒手挖起泥土往渗水的地方填,手指很快就沾满了泥浆。
李阳也立刻行动起来,他找来锄头,快速挖着排水沟,陈曦则在一旁帮忙递树枝加固。雨水顺着他们的脸颊往下流,分不清是雨还是汗,两人却顾不上擦,只顾着和暴雨抢时间。§幻?想?姬÷ =首&发?“这边!这边也渗水了!”陈曦大喊着,李阳立刻跑过去,两人背靠着背,在暴雨中忙碌着,身影在灰蒙蒙的天地间,成了最动人的风景。
“爸!妈!我们带了村民来帮忙!”远处传来李悦的声音,苏瑶和一群村民扛着锄头、拿着铁锹跑过来,莫尔酋长也在其中,他浑身湿透,却依旧干劲十足:“李阳!陈小姐!别担心,我们一起加油,一定能保住玉米苗!”
人多力量大,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田埂终于加固好了,排水沟也挖通了,雨水顺着沟渠流走,玉米苗渐渐挺直了腰杆。雨渐渐小了,天边露出一抹亮色,陈曦坐在田埂上,大口喘着气,看着眼前的农田,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李阳递过来一瓶水,看着她满是泥浆的手和脸上的泥渍,忍不住笑了:“你这模样,跟个小花猫似的。”
陈曦接过水,也笑了,抬手擦了擦脸,却把脸擦得更花:“你也好不到哪里去,活像个泥人。”两人相视一笑,空气中突然多了几分不一样的情愫,李阳看着她亮晶晶的眼睛,心跳莫名快了几分,连忙移开视线,看向田里的玉米苗:“还好保住了,这些玉米苗可是村民们下半年的希望。”
“是啊!”陈曦点点头,眼里满是认真,“我在国内就听说了你们基地的事,听说你们培育的玉米品种亩产翻了好几倍,还教会了村民很多种植技术。我这次来,就是想跟着你们学习,一起帮村民们种出更多的粮食。”
李阳看着她,心里突然生出一股莫名的好感——这个女孩,不仅长得好看,还和自己有着同样的初心,同样的梦想。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阳和陈曦一起下田、一起培训村民、一起研究新的种植技术,相处得越来越融洽。陈曦很聪明,学东西很快,还经常提出一些新的想法,比如在玉米地里套种大豆,既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又能增加产量。李阳很欣赏她的才华,每次和她讨论技术问题,都觉得特别投机。
这天傍晚,两人一起在田里查看玉米长势,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金色的余晖洒在玉米叶上,泛着温暖的光。′z¨h′a~o-x^s·.?n\e/t`“你看,这些玉米穗子都开始饱满了,再过一个月就能收获了。”陈曦指着玉米穗子,脸上满是喜悦,“到时候,村民们肯定会特别开心。”
李阳看着她的侧脸,夕阳在她的睫毛上镀上了一层金边,美得让人移不开眼。他突然想起口袋里的东西,心跳又开始加速,他深吸一口气,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用玉米叶编的戒指,递到陈曦面前:“陈曦,这段时间和你一起工作,我很开心。我觉得……我们很合拍,不管是工作还是想法。这个……是我用玉米叶编的,虽然不值钱,但我希望……你能收下。”
陈曦愣住了,看着李阳紧张的眼神和手里的玉米叶戒指,脸上渐渐泛起红晕。她低头看着戒指,玉米叶的纹路清晰可见,带着淡淡的青草香,那是属于农田的味道,也是属于他们共同梦想的味道。她抬起头,眼里满是笑意,伸出手:“我收下。李阳,其实我也觉得……和你在一起,很开心。”
李阳激动地握住她的手,把玉米叶戒指戴在她的无名指上,大小刚刚好。夕阳下,两人的影子被拉得很长,紧紧靠在一起,玉米地里的风吹过,带着穗子的清香,像是在为他们祝福。
“哥!嫂子!你们在这里呀!”李悦蹦蹦跳跳地跑过来,手里拿着一个刚摘的西瓜,“妈让我来叫你们回家吃晚饭,看到你们在这里,就知道你们肯定又在聊玉米了!”
陈曦的脸更红了,连忙把手背到身后,李阳却紧紧握着她的手,笑着对李悦说:“对,我们在聊玉米,也聊了点别的。”李悦眨了眨眼,坏笑着说:“我懂!我懂!快回家吧,莫尔酋长也来了,还带了他女儿做的非洲煎饼呢!”
回到基地,苏瑶看到李阳和陈曦牵着手,眼里满是欣慰的笑容。李渊拍了拍李阳的肩膀,笑着说:“好小子,有眼光!陈曦是个好姑娘,你们以后要互相扶持,一起把农田管好,把中非友谊的事做好。”
莫尔酋长也笑着说:“李阳!陈小姐!祝你们幸福!等玉米丰收的时候,我们就在田里办个庆祝会,让全村人都为你们祝福!”
晚饭桌上,大家欢声笑语,陈曦看着李渊一家温暖的样子,看着莫尔酋长热情的笑容,心里满是感动。她想起自己来非洲前,父母还担心她会不适应,现在她知道,这里不仅有她热爱的事业,还有她喜欢的人,有像家人一样的朋友,这里就是她的第二个家。
日子一天天过去,玉米渐渐成熟,金黄的穗子压弯了枝头,整个基地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收获的那天,村民们都来了,大家一起掰玉米、装玉米,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陈曦和李阳一起站在田埂上,看着眼前丰收的景象,心里满是成就感。
“你看,我们的玉米丰收了。”陈曦靠在李阳肩上,轻声说。
“是啊,以后我们还会种出更多的玉米,帮助更多的村民。”李阳握紧她的手,眼里满是坚定,“我们还要一起研究新的品种,一起培训更多的技术人员,把我们的事业一直做下去,把中非友谊的薪火一直传下去。”
苏瑶和李渊站在不远处,看着孩子们的身影,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苏瑶轻声说:“你看,孩子们长大了,也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我们的初心,他们接过去了。”
李渊点点头,目光望向远方的草原,那里的青草郁郁葱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是啊,我们的初心,他们接过去了。而且,他们还会带着这份初心,走得更远,做得更好。这份跨越山海的友谊,这份由汗水和真诚浇灌的事业,会像草原上的青草一样,生生不息,会像我们种的玉米一样,年年丰收。”
李悦拿着相机,拍下了这温馨的一幕——金黄的玉米地、欢笑的村民、相爱的年轻人、欣慰的父母,还有远处的草原和蓝天。她看着照片,心里暗暗想:“我要把这些照片寄回国内,让更多的人知道,在非洲的土地上,有这么一群人,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农田,守护着友谊,守护着梦想。”
丰收庆祝会在田里举行,村民们围着篝火唱歌跳舞,陈曦和李阳手牵着手,跟着大家一起跳。莫尔酋长端着酒走过来,递给他们每人一杯:“李阳!陈小姐!祝你们永远幸福!祝我们的玉米年年丰收!祝我们中非友谊永远长存!”
“干杯!”大家一起举杯,酒杯碰撞的声音在草原上回荡,与歌声、笑声交织在一起,成了最动听的旋律。
夜深了,庆祝会渐渐散去,李阳和陈曦坐在田埂上,看着天上的星星。陈曦靠在李阳怀里,轻声说:“李阳,谢谢你带我来到这里,让我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事业,也找到了你。”
李阳紧紧抱着她,轻声说:“该说谢谢的是我,谢谢你来到我身边,和我一起守护这片农田,一起守护我们的梦想。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一起面对,一起在这片土地上,把我们的故事写下去。”
星星在天上闪烁,玉米地在夜色中安静地呼吸,草原上的风轻轻吹过,带着穗子的清香和青草的气息。李阳和陈曦知道,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会像李渊和苏瑶一样,带着初心,在非洲的土地上坚守,用汗水浇灌希望,用真诚收获友谊,用行动诠释“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让中非合作的薪火永远燃烧,让他们的爱情和事业,像草原上的青草一样,生生不息,像他们种的玉米一样,年年丰收。
而李渊一家的故事,也在继续。苏瑶的诊所里,来了更多的病人,也培养出了更多的当地医护人员;李悦在学校里,教孩子们学中文,讲中国的故事,架起了中非文化交流的桥梁;李渊则依旧每天去田里查看,指导村民种植,偶尔还会给年轻的技术人员讲过去的故事,讲他作为兵王时的热血,讲他来非洲后的坚守。
他们一家人,用自己的方式,在非洲的土地上,书写着属于他们的传奇,也书写着中非友谊的美好篇章。他们知道,这份跨越山海的友谊,早已融入了彼此的血脉;这份由汗水和真诚浇灌的事业,会像草原上的青草一样,生生不息。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会继续带着这份初心,在非洲的土地上前行,用行动诠释“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让中非合作的薪火永远燃烧,共同谱写更加灿烂辉煌的友谊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