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6章 中非协作启新程,阖家同心破万难
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 :中非协作启新程,阖家同心破万难
李渊站在“中非能源合作产业园”的顶楼露台,指尖划过规划图上标注“光伏基地”的蓝色区域。,?·比@奇o?中~文ˉ网¥t- ;?免2£费¨@阅*?读?¥晨风吹拂着他的衬衫袖口,远处的喀麦隆草原在朝阳下泛着金绿色的光泽,几台刚运抵的中国产光伏板运输车正缓缓驶入园区大门,车身上“中国制造 助力非洲”的红色标语格外醒目。
“爸,第一批光伏组件的安装团队已经到了,喀方工程师刚才还在问,咱们的智能监测系统能不能提前调试。”李阳快步走来,手里拿着平板电脑,屏幕上显示着实时更新的施工进度表。二十出头的小伙子穿着工装裤,脸上还带着刚从工地回来的尘土,眼神却和李渊年轻时一样,透着股不服输的韧劲。
李渊接过平板,指尖在“智能监测系统”的图标上停顿:“告诉喀方工程师,下午三点带他们去中控室,让苏瑶给他们演示系统操作。对了,你妹妹呢?早上说要去附近村落调研,现在还没回来?”
话音刚落,露台入口就传来轻快的脚步声,李悦抱着个笔记本跑进来,发梢沾着草叶,脸上洋溢着兴奋:“爸!阳哥!我跟当地村民聊完了!他们特别支持咱们的光伏项目,还说愿意出人力帮忙维护设备,只要能解决灌溉用电的问题,今年的玉米收成肯定能翻番!”
她翻开笔记本,上面画满了村落分布图,重点区域用红笔圈出:“你看,这个叫‘姆贝勒’的村子,离咱们光伏基地最近,村里有个老电工,以前在法国企业干过,懂基础电路维修,我跟他约好了,下周请他来园区给工人做本地语言培训。”
李渊看着儿女忙碌的身影,嘴角露出欣慰的笑容。三年前他从特种部队退役,拒绝了国内大型能源企业的高薪邀请,带着苏瑶和刚大学毕业的李阳、李悦来到喀麦隆。当时不少人不理解,问他放着安稳日子不过,为什么要跑到非洲吃苦。可只有李渊自己知道,退役前一次维和任务中,他看到当地村民因为缺电,晚上只能点煤油灯,医院的冷藏设备时常停运,那一刻他就暗下决心,要把中国的清洁能源技术带到这里。
“叮铃铃——”苏瑶的电话打了过来,李渊按下接听键,妻子温柔的声音传来:“老林那边刚才联系我,说从国内发的第二批储能电池遇到了清关问题,喀方海关需要咱们补充一份技术认证文件,我已经让助理准备了,你下午抽空跟清关代理对接一下。′如^文-网^ ^首?发·”
“好,我知道了。”李渊应道,“你那边怎么样?跟喀麦隆能源部的会谈还顺利吗?”
“挺顺利的,部长先生很认可咱们的‘光伏+灌溉’模式,还说要把咱们的项目作为中非合作示范案例,推荐给其他非洲国家。”苏瑶的声音里带着笑意,“对了,晚上咱们跟姆贝勒村的村长一起吃饭,你别忘了穿正装。”
挂了电话,李渊拍了拍李阳的肩膀:“下午你带安装团队去现场,我去处理清关的事。李悦,你把村民调研的数据整理一下,晚上吃饭的时候跟村长确认一下合作细节。”
“没问题!”兄妹俩齐声应道,转身朝着各自的工作区域走去。
李渊收拾好规划图,刚走到电梯口,就遇到了园区的喀方经理姆巴鲁。这位五十多岁的当地汉子穿着笔挺的西装,手里拿着一份文件,神色有些焦急:“李先生,不好了!刚才接到通知,咱们隔壁的法国光伏项目因为环保问题被当地环保组织投诉了,现在他们把咱们的项目也一起告了,说担心光伏板的生产废料污染土壤。”
李渊皱起眉头,接过文件快速浏览:“环保组织有具体的诉求吗?是质疑咱们的废料处理流程,还是单纯的误解?”
“主要是误解。”姆巴鲁解释道,“他们以为光伏板的生产废料跟塑料一样难降解,其实咱们用的是无铅组件,废料可以回收再利用。但环保组织的负责人态度很强硬,说如果咱们不暂停施工,就会组织村民抗议。”
李渊沉思片刻,说道:“这样,你先联系环保组织,跟他们约定明天上午在园区召开说明会,我会亲自到场,带上咱们的废料处理报告和第三方检测证书。另外,你去跟姆贝勒村的村长沟通一下,让他帮忙澄清,咱们的项目跟法国企业不一样,是真正为村民谋福利的。如蚊徃 追最新璋踕”
姆巴鲁点点头:“我这就去办!李先生,幸好有你在,要是换了以前的外国企业,遇到这种事早就停工撤资了。”
李渊拍了拍他的肩膀:“咱们是合作伙伴,遇到问题就要一起解决。中非合作不是一句空话,得靠实实在在的行动让大家信任。”
下午,李渊带着技术团队赶到喀麦隆海关总署。清关代理是个叫哈桑的当地人,跟李渊合作了两年,彼此很熟悉。哈桑见到李渊,连忙迎上来:“李先生,实在抱歉,这次是海关系统升级,需要的文件比以前多了些,我已经跟海关官员沟通了,只要咱们能提供技术认证文件,明天就能放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渊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文件,递给哈桑:“这是咱们的储能电池技术认证报告,还有国内质检部门出具的合格证书,你帮我交给海关官员,有问题随时跟我联系。”
“放心吧!”哈桑接过文件,笑着说道,“你们中国人做事就是靠谱,文件准备得这么齐全,不像有些外国企业,总是拖拖拉拉的。”
处理完清关的事,李渊又马不停蹄地赶回园区中控室。苏瑶正带着几位喀方工程师调试智能监测系统,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光伏板的发电量、温度、光照强度等数据。看到李渊进来,苏瑶连忙介绍:“老渊,这位是喀麦隆能源部的技术总监卡马拉先生,他对咱们的智能监测系统特别感兴趣,想了解系统的远程控制功能。”
卡马拉先生握着李渊的手,眼神里满是敬佩:“李先生,你们的技术太先进了!通过这个系统,不仅能实时监测发电量,还能远程调整光伏板的角度,最大化利用太阳能,这在非洲还是第一次见到!”
李渊笑着说道:“这是中国的‘互联网+能源’技术,我们不仅要把设备带来,更要把先进的管理经验带来,帮助喀麦隆建立自己的清洁能源管理体系。”
他指着屏幕上的灌溉控制模块:“你看,这个模块可以连接村里的灌溉系统,根据光伏发电量自动调整灌溉时间,既保证了农田用水,又不会浪费电力。等项目建成后,咱们还会培训当地村民操作这个系统,让他们真正掌握技术。”
卡马拉先生连连点头:“太好了!有了这个系统,咱们喀麦隆的清洁能源发展肯定能提速!我回去就跟部长先生汇报,希望能跟你们深化合作,在全国推广这个模式。”
晚上,李渊一家和姆贝勒村的村长姆博亚在园区的餐厅吃饭。姆博亚村长穿着传统的非洲长袍,手里拿着李悦白天给他的村落分布图,激动地说道:“李先生,我已经跟环保组织的负责人谈过了,他们同意明天来参加说明会。我跟他们说,你们的项目解决了村里的用电问题,还帮咱们修灌溉渠,是真正为老百姓做事的,他们不能因为误解就阻碍项目发展。”
李渊端起酒杯,跟姆博亚村长碰了一下:“多谢村长先生的支持!明天的说明会,还请您帮忙跟环保组织解释一下咱们的项目理念,让他们了解咱们的环保措施。”
“没问题!”姆博亚村长喝了口酒,笑着说道,“我还要跟他们说,以前外国企业来这里,都是只想着赚钱,从来不管咱们村民的死活。只有你们中国人,来了之后帮咱们修路、建学校、解决用电问题,咱们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李悦趁机拿出准备好的合作协议:“村长先生,这是咱们跟村里的合作协议,主要是关于光伏基地的维护、灌溉系统的使用,还有村民培训的内容,您看一下,如果没问题,咱们明天就可以签字。”
姆博亚村长接过协议,认真地看了起来。李阳在一旁解释:“村长,咱们会优先雇佣村里的村民参与光伏基地的维护工作,每个月给他们发放工资,还会定期组织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灌溉系统建成后,村里的农田都可以免费使用电力灌溉,只需要承担少量的维护费用。”
姆博亚村长看完协议,毫不犹豫地签了字:“我相信你们!跟中国人合作,我们放心!”
晚饭后,李渊和苏瑶坐在露台的长椅上,看着远处村落里渐渐亮起的灯光。李阳和李悦还在办公室里整理明天说明会的资料,兄妹俩偶尔传来的讨论声,让这个夜晚充满了温馨。
“老渊,你说咱们当初的决定是对的吗?”苏瑶靠在李渊的肩上,轻声问道,“有时候我也会想,如果咱们留在国内,阳阳和悦悦可能会有更安稳的生活,不用跟着咱们在非洲吃苦。”
李渊握住妻子的手,温柔地说道:“你看,现在园区的光伏板已经安装了三分之一,下个月就能开始发电,到时候姆贝勒村的村民就能用上稳定的电力,医院的冷藏设备也能正常运转,孩子们晚上可以在灯下读书。这些,都是咱们用双手创造的,难道不比安稳的生活更有意义吗?”
他指着远处的星空:“你看那些星星,就像中非友谊一样,虽然隔着遥远的距离,却能相互照亮。未来的路还很长,或许会有更多的挑战和困难,但只要咱们一家人同心同德,携手并肩,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难关。”
苏瑶看着李渊坚定的眼神,笑着点了点头:“是啊,有你在,有孩子们在,我什么都不怕。咱们不仅要把这个项目做好,还要把中非友谊的种子播撒在这里,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此时,李阳和李悦走了过来,手里拿着整理好的资料。李阳笑着说道:“爸,妈,明天的说明会资料都准备好了,咱们还做了个短视频,里面有咱们项目的环保措施、村民的采访,还有光伏板的生产废料回收流程,相信能打消环保组织的顾虑。”
李悦也补充道:“我还跟当地的媒体联系好了,明天他们会来报道说明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咱们的项目,了解中非合作的意义。”
李渊看着儿女们充满朝气的脸庞,心中充满了力量。他知道,自己选择的这条路虽然充满挑战,但却无比正确。未来,他们一家人会继续在这片非洲的土地上,用汗水和智慧谱写中非合作的新篇章,让这份深厚的友谊,像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着他们一直向前,永不退缩,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夜色渐深,园区的灯光与远处村落的灯火交相辉映,构成一幅温馨而充满希望的画面。在这片充满生机的非洲草原上,一个来自中国的家庭,正用他们的行动,诠释着中非合作的真谛,书写着属于他们的奋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