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这就是“听见计划”的意义

这短短的一句话,如同一道闪电,劈开了她心中压抑已久的阴霾。

那是清洗协议解除后,林小满第一次自主书写的句子,也是她挣脱黑暗,渴望重生的信号。

叶雨馨迅速组建了一支临时医疗小组,三位曾参与“星辰之家”的退休医师被紧急召集,通过远程会诊的方式,对林小满的病情进行评估。

“情感触发疗法,或许是目前最有效的手段。”一位年长的医师缓缓说道,他的声音沙哑而沉稳,“我们需要用多重真实场景,叠加刺激她的记忆回流,唤醒她沉睡的意识。”

林晚秋的眼眸中闪过一丝睿智的光芒,她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我们可以加入‘错误音高’。故意在歌声中制造一些母亲年轻时跑调的片段,因为大脑对‘不完美真实’的记忆,往往比‘标准模板’更敏感。”

这个方案很快得到了批准。

林晚秋亲自录制了一版刻意走音的《月亮船》,她的嗓音温柔而充满磁性,但却故意在几个音符上跑调,制造出一种不和谐的美感。

同时,她还在背景音中混入了锅铲碰撞的声音,那是周玉芬当年做饭时的日常,也是林小满童年记忆中最温暖的片段。

徐墨辰主动要求陪同前往疗养中心。

他深邃的眼眸中充满了关切,他看着苏凌月,语气平静而坚定:“你不必站在床边向她道歉。你要做的,是让她有资格恨你。”

苏凌月的心微微一颤只有当林小满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无论是爱还是恨,她才能真正地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

抵达疗养中心后,徐墨辰并没有靠近病床,而是选择坐在病房的角落里,默默地弹奏着一个八音盒复刻件。

那八音盒的旋律悠扬而动听,但徐墨辰却故意让旋律在某个地方卡顿了一下,发出一个轻微的噪音。

那是当年周玉芬在唱《月亮船》时,经常在第三句犯的一个小故障。

病房内,原本呆滞地躺在床上的林小满,突然转过头,目光直直地射向声源。

她的眼神空洞而迷茫,仿佛一个迷失在黑暗中的孩子,正在寻找着回家的方向。

第七次治疗时,林小满突然抬起了她枯瘦的手,颤巍巍地指向苏凌月。

整个病房顿时陷入一片平静的寂静之中。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林小满的身上,他们屏住呼吸,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林小满的嘴唇微微颤动着,发出一个破碎的音节:“……吗?”

苏凌月的身体瞬间僵住了,仿佛被施了定身法一般,动弹不得。

她的大脑一片空白,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这不是认亲,而是创伤投射。

在清洗过程中,所有孩童都被灌输了一种潜意识指令:“代理人即母亲替代者。”这是一种扭曲而残酷的心理暗示,让孩子们在潜意识中将那些执行清洗任务的人,视为自己的母亲。

林晚秋迅速做出了判断:“她不是把你当成了妈妈,而是终于敢把压抑了三十年的呼唤释放出来。”

这不仅仅是对母亲的呼唤,更是对过去的呼唤,是对自由的呼唤,是对自我的呼唤。

这是一个被压抑了太久的灵魂,在黑暗中挣扎着,渴望着光明和救赎。

当晚,苏凌月独自一人留在病房守夜,窗外,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病房里。

凌晨两点,原本紧闭双眼的林小满,再次缓缓地睁开了眼睛。

她的眼神依旧空洞而迷茫,但却似乎多了一丝清明。

她缓缓地转过头,看向坐在床边的苏凌月,嘴唇微微颤动着,似乎想要说些什么。

苏凌月的心跳骤然加速,她屏住呼吸,静静地等待着。

她知道,这或许是一个重要的时刻,一个能够改变林小满命运的时刻。

她紧紧地握住林小满的手,用温柔的目光注视着她,鼓励她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林小满张了张嘴,发出一个微弱的声音:“……你……”

苏凌月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全神贯注地听着,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字。

“……你是谁?”

苏凌月的心脏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攥紧,窒息感瞬间涌上。

这三个字,像一把冰冷的刀锋,划破了她内心仅存的希望。

她强忍着喉咙的哽咽,竭力保持平静:“我是苏凌月,我……”

凌晨两点的病房,静谧得可怕,只有监护仪发出规律的滴滴声。

林小满的眼神依旧空洞,却又似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清明。

她凝视着苏凌月,干裂的嘴唇微微颤动,再次发出微弱的声音,却带着一丝咬牙切齿的恨意:“骗子……”

苏凌月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泪水夺眶而出,模糊了视线。

她上前一步,紧紧握住林小满冰凉的手,哽咽着说道:“是,我是。我骗了你,我做了很多错事,对不起……” 她将头埋在林小满的手边,任由泪水肆意流淌,仿佛要将所有的愧疚和痛苦都倾泻出来。

漫长的沉默,仿佛一个世纪那么久。

苏凌月抬起头,用颤抖的手擦拭着脸上的泪痕,准备接受林小满的任何指责和控诉。

然而,她却看到林小满缓缓抬起她那枯瘦的手,轻轻地……拍了拍床沿。

那是苏凌月无比熟悉的动作——童年时期,每当她害怕黑暗,想要外婆陪伴入睡时,就会这样轻轻拍打床沿。

这是一个无声的邀请,一个渴望被爱,渴望被保护的信号。

镜头缓缓拉远,病房的窗外,霓虹闪烁。

城市的广播电台,正播放着今日新增的“晚安语音”。

一个熟悉而又颤抖的声音,带着浓浓的关切和爱意,缓缓流淌在城市的上空:“小满,外婆今晚……也不关灯……”

林晚秋的办公桌上,静静地躺着一封寄自城北小学的信封,鼓鼓囊囊的,似乎装着什么东西。

信封上歪歪扭扭地写着几个字:“给星辰之家的阿姨”。

她拿起信封,撕开,里面除了几张稚嫩的儿童画,还有一盘学生自制的录音带……

林晚秋捏着那封来自城北小学的信封,指尖摩挲着粗糙的纸面。

孩子们歪歪扭扭的字迹,像稚嫩的树苗,努力向上生长。

“给星辰之家的阿姨”,这称呼让她心头一暖,曾经的阴霾似乎也消散了几分。

信封里,几张色彩斑斓的儿童画映入眼帘。

歪斜的线条勾勒出月亮,小船,还有一群手拉着手的孩子,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画的背面,稚嫩的笔触写着:“阿姨,我们唱歌给你听!”

最底下,还有一盘老式录音带。

林晚秋的心跳微微加速,小心翼翼地将录音带放入播放器。

沙沙的电流声后,稚嫩的童声合唱响起,是熟悉的《月亮船》。

孩子们的声音纯真而清澈,仿佛山间的泉水,洗涤着人心灵的尘埃。

但当歌曲进入副歌部分,孩子们却唱出了一句从未听过的歌词:“坏梦走了,好梦留下。”

林晚秋的心头一震,这句歌词像一颗石子,投入了她平静的心湖,荡起阵阵涟漪。

她连忙拿起信封,仔细阅读校长充满敬意的来信。

“三年级班上有七个孩子父母曾参与Φ项目,最近他们自发成立了‘夜歌队’,每晚轮流在家门口唱《月亮船》…”

孩子们自发的行为,像一颗颗微小的火种,点燃了希望的火焰。

一种难以言喻的感动涌上林晚秋的心头。

她连忙将录音输入电脑,进行声纹比对。

结果显示,这句新歌词最早出现在一个月前某次社区广播中,源头竟然是陈志远康复后参加公益合唱团的作品。

曾经被Φ项目摧残的灵魂,如今却用自己的歌声,治愈着更多的人。

叶雨馨得知此事后,坐在指挥室里,目光深邃地望着屏幕上孩子们的笑脸。

这些自发涌现的“夜歌队”,已经形成了“反向仪式”的雏形,正在悄无声息地瓦解着Φ项目留下的残余影响。

“是时候推一把了。”叶雨馨的声音坚定而充满力量。

她站起身,走到巨大的电子沙盘前,指尖在屏幕上轻轻滑动。

“启动‘万家灯火行动’,鼓励家庭录制个性化晚安语音上传平台,并由Ai智能匹配可能唤醒的对象。”

技术团队的负责人有些担忧:“指挥官,这样会不会有数据滥用的风险?毕竟…涉及到个人隐私。”

叶雨馨转过身,目光如炬:“真正的安全不是封锁声音,是让更多声音被听见。当无数声音汇聚成洪流,任何阴谋诡计都会被冲得无影无踪。”

“我相信,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

“万家灯火行动”上线首日,便收到了两千三百条语音,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们,诉说着不同的故事,传递着同样的温暖。

叶雨馨逐一浏览着这些语音,突然,一条特殊的录音吸引了她的注意。

“闺女,爸错了,现在才学会唱摇篮曲……”一个沙哑而颤抖的声音,带着浓浓的悔意和期盼,在空旷的指挥室里回荡。

录音的署名是:监狱服刑人员。

听到这条语音,叶雨馨的眼眶有些湿润。

即使身陷囹圄,也依然渴望着亲情的温暖,渴望着被救赎的机会。

徐墨辰静静地站在叶雨馨身后,深邃的目光穿过屏幕,仿佛能看到那些正在黑暗中挣扎的灵魂。

“雨馨,注意一则异常反馈。”徐墨辰的声音低沉而平静。

“某老旧小区连续三晚出现‘空中歌声’,居民称半夜能听见孩童齐唱《月亮船》,却找不到声源。”

叶雨馨眉头微皱,立刻联系了阿福,让他实地调查。

很快,阿福传来消息:“是几位退休电工自发改装了废弃广播线路,将‘听见计划’的音频接入了老式喇叭阵列。领头人是个聋哑老人,他说…他看不见嘴型,但他能感觉到震动,那是活着的声音。”

徐墨辰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即使无法听见声音,也能感受到那份温暖和希望,这就是“听见计划”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