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投资柳氏集团
霍云燕最终放弃了收购老百姓鞋业有限公司的念头。
陈阳身价几百亿,他亏的起。而对霍云燕来说,投资这种纯亏损的项目就是在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
不过,对于被陈阳拒绝,霍云燕还是感觉到很不爽。于是找了个媒体人把陈阳投资老百姓鞋业有限公司的行为在报纸上狠狠地嘲讽了一顿。
陈阳收到消息的时候,网上关于他的讨论已经炸开了锅。很多人赞美他支持家乡人的行为,也有很多人嘲笑他是个败家子,迟早将手里的财富全部败光。一些原本对老百姓鞋业有限公司的招工感兴趣的人也打起了退堂鼓。
对此,陈阳并不在意。东江省有几千万人,只要工资给到位,招一万名员工还是很容易的。
为了躲清静,他连续几天都没有离开别墅。直到柳世杰给他打电话,说是柳青青的爷爷和奶奶要跟他见一面。
虽然感觉柳老爷子的突然约见有其他的目的,陈阳还是决定见上一面。
柳青青以未婚之身给他生了两个孩子,从情理上说,他对不起柳家。
因为心虚,陈阳将见面地放在了自己的半山别墅里。
柳老爷子已经年过古稀,眼神却很犀利,看着陈阳就像审查犯人一样。相比而言,柳青青的奶奶更显得和蔼可亲。
“陈阳,很早就听过你的名字,没想到过了几年咱们才见上面。”
“奶奶好,我一直听青青提到您,说您是这世上最好的奶奶。”
“你这孩子嘴真甜,我可没青青说的那么好。”
柳青青的奶奶听到陈阳夸她,瞬间笑开了花。不过,他们之间的谈话很快就被柳老爷子用咳嗽声打断了。
“陈阳,青青带着孩子一直躲在港岛也不是个事。你总得给她一个名分,也给柳家一个交代吧?”
陈阳对柳老爷子说道:“青青那边,我肯定会负责到底。但是结婚的事,恕我暂时没法答应。”
柳老爷子脸色顿时变得很难看,沉声说道:“你现在已经是单身,给我孙女一个光明正大的身份都不可以?还是说,你觉得我们柳家好欺负?”
陈阳和声安抚他道:“老爷子,您别生气。我才离婚没多久,现在就宣布再婚,怎么跟外人解释孩子的事?那些八卦媒体为了流量,肯定会想尽办法挖掘青青和孩子和隐私。”
“一旦真相被曝光,不仅青青的名誉受损,你们柳家也会跟着受影响。”
柳老爷子闻言,立即沉默了。柳家一直没有找陈阳,其实就是担心消息外泄后有损家族的形象。要不是陈阳现在是国内首富,并且已经跟林家千金结束了婚姻关系,他今天都不会来这里。
“陈阳,你的意思是不打算对青青负责了吗?”
“老爷子,我可没说过这话。除了港岛的别墅,我还给了她五个亿。这些已经够她和孩子这辈子生活无忧了。”
“哼,我们柳家的孙女在你眼里就值五个亿吗?”
“老爷子,您别误会。只要青青需要,别说五个亿,五十个亿我都不会犹豫。我的意思是,现阶段除了给她生活上的保障,我无法给出任何其他方面的承诺。”
柳老爷子闻言,对陈阳说道:“如果青青让你给柳氏集团投资二十个亿,你会同意吗?”
“当然!”陈阳早就猜到了柳老爷子此行的目的,很淡定的做出了决定。
柳老爷子有点不确定的看着陈阳。好一会儿才问道:“你就不担心柳氏集团把这二十亿都亏完吗?”
陈阳笑道:“钱没有了可以再赚。我对柳氏集团的未来也一直都很看好。”
柳老爷子来之前想了很多逼陈阳就范的策略,没想到都没机会用上。这把他给整糊涂了。
“陈阳,说说看,你为什么看好柳氏集团的未来?”
陈阳说道:“我对科技公司都很看好。柳氏集团作为国内科技公司的佼佼者,自然更值得高看。”
柳老爷子再次无语了。这样一个随心所欲的人,竟然能成为国内首富,太离谱了。
“陈阳,既然你同意了,那我们就回去等你的消息。”
柳老爷子说完就搀停柳青青的奶奶离开。
陈阳让保镖将他们送回柳家。然后给柳世杰打了一个电话。
“杰哥,老爷子让我给柳氏集团投资二十个亿,你觉得青青她爸会接受吗?”
“这个不好说。我记得上次开家庭会议的时候,青青她爸就很反对来找你。”
“这样啊,那我还是不去了。”
陈阳可以投资柳氏集团,但真有点害怕面对柳青青的父亲。
挂了电话后,他给胡海泉打了一个电话。让他以老百姓金融投资公司的名义去柳氏集团拜访一下。顺便谈谈投资二十个亿的具体事项。
当天晚上,胡海泉给陈阳回了电话,说是已经谈妥具体投资项目。有两个方案,第一个是直接投资柳氏集团,用于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第二个是以老百姓农产品贸易公司的名义向柳氏集团下二十亿的采购订单。
陈阳闻言,直接选择了第一个。虽然下订单可以给公司省不少钱。但现阶段网民对电子产品的网购信任度远远不如其他产品。与其赌那个不确定性,不如直接投资来的实在。
于是,陈阳在老百姓金融投资公司的官网上发布了一宗投资柳氏集团二十亿的临时公告。
公告一出,st天启和柳氏集团的股票全都涨停了。
而陈阳又被刘江华叫到了省政府办公室。
“陈阳,你既然要投资柳氏集团,不如试着劝他们在星城建立一个分公司。只要回来星城投资,省里会给他们等候的补偿。”
“省长,这个事还是您就跟柳氏集团的负责人谈吧!”陈阳最不想见的是柳青青的父亲,立即婉拒了刘江华的提议。
刘江华很是惊讶的看着陈阳。“你跟柳家的千金没有去领证?”
陈阳无奈的说道:“现在不是最好的时机。等孩子长大了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