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洛维约夫在沙俄1796黎塞留号战列舰

第868章 068 莱比锡会战(三)

拿破仑在瓦豪的背后,这里在他整个军团的部署当中,位置也比较靠前,可以说是战场的关键所在。°ˉd优>@[品¢小t3说2?网> :免2费??o阅}?3读′

他本人一贯是喜欢采取积极主动的加入到攻击当中去,然而布吕歇尔这个老混蛋,每一次在法军接近西里西亚军团的时候,就逃之夭夭,导致拿破仑围绕着萨克森进行的作战,一直就被局限在这个狭小的战场上。

实际上和过去相比,法国人在没有那些仆从国军队的时候,反而战斗效率可能还更高一些。

虽说这当中有萨克森的重骑兵,巴伐利亚的掷弹兵,还有符腾堡的步兵,这些仆从国的军队都算是不错的补充力量

但是他们的忠诚度,现在全都是问题,在巴伐利亚和反法同盟达成协议以后,法军在主力部队当中,只剩下了505人来自巴伐利亚,可以说也就比薯片包装袋里的空气要强一些,怎么说还算是薯片的碎片。

不过拿破仑因为依靠法国本身的力量,兵员是一定会紧张的,因此他也绞尽脑汁地要这些军队都加入进来。

现在,到了主战场上,因为不少盟友现在已经是貌合神离的状态,大概也就意大利老乡和那些为了独立事业一直跟随这法国的波兰人在积极加入战斗。

拿破仑骑在白马上,他手握着望远镜,看着前方的情况。

“现在要奥地利人继续进攻,我们要消耗他们,接下来就会有好看的了。”

以往拿破仑总是在进攻一方,今天却一直在防守。

他因为联军的兵力更多,也在仔细考虑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可惜的是贝特朗在回师的路上和俄军缠住了,不过那个总是给自己找麻烦的大外甥不到战场上来,他也算是移除了一个不安定因素。

毕竟这小子,没少跟自己作对,尤其是在埃劳,那一次战斗俄军摆出来的一个可以遥相呼应的“乌龟阵”,里面还留好了预备队随时能够接应,结果导致准备多点开花,三面进行夹攻的拿破仑,最后只是在俄军主动退出了战场以后,才宣告了在1807年初的胜利。

“陛下,这一次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科兰古,我们这一次要让敌人先进攻,他们因为对前方阵地的争夺而疲惫,我们的部队都还在阵地当中战斗,消耗比预计的要小。二捌墈书网 勉沸岳独在这个时候,投入预备队加入到反击当中,先是我们的骑兵,然后是近卫军,只要能够打开一个突破口,我就有信心获得战争的胜利。”

说起来,这一次拿破仑想用他手上的精锐骑兵,趁着联军正面被消耗的时候,发起一次规模巨大的冲击,打开战场,最后来获得胜利。

甚至他还不忘了引述一下希腊化时代的战例,来评价当前的局势。

“在马格尼西亚,安条克大王应该取得一次胜利,可是他只顾着用自己的骑兵在战场上追击,最后得到的就是失败。我们的骑兵要打开缺口,让亚历山大和他的君主朋友们感到震撼,这一次愚蠢的奥地利人,大概也不会继续战斗了吧?”

遇事不决,确实也可以打一下奥地利人。

而且现在还有个好消息,就是那个莫罗的死党勒古布,居然把把在林德瑙活动的奥军给打退了。只不过他因为谨慎,只是选择保持这条路完全掌握在法军手中。

拿破仑虽然有些不满,但是看到了勒古布的来信以后,反而是开怀大笑。

这让他身边的元帅和将军们,都有些不解。

“陛下,勒古布只是在林德瑙继续坚守,并没有按照您的命令来行动,为什么您要笑出来呢?”

“这个克劳德,他虽然进攻和防御都是把好手,总归还是太谨慎了。他表示留在林德瑙,可以为我们保证交通线的安全。”甚至称呼变成了名字,而不是这位将军的姓。

但是拿破仑并没有过多的评价,毕竟这位将军是典型的共和派,启用他的时候,还拒绝了帝国男爵和奖金作为这几年软禁时光的补偿。

勒古布在河对岸,甚至还在加固阵地,并且保障道路畅通。

哪怕是坐了这么多年冷板凳,他还是像过去那样,没事儿就在巡视阵地。

拿破仑知道自己的退路非常安全,就把注意力放在了正面的战场上。

两个主要战场当中,一侧是麦克唐纳和劳里斯顿那里,面对着奥地利人,而波尼亚托夫斯基这边,在一系列被河流分割的阵地上,还是奥地利人。

虽然拿破仑现在只是从战略上考虑,而不是遇事不决,先对着奥地利人打两炮。

现在还不是发起进攻的时候,他需要两个苏格兰人和波兰人都坚持一阵,然后他才会投入预备队。

没错,劳里斯顿其实也是苏格兰那旮旯的,只不过他似乎出生在印度。~8*6-z^w^w^.`c*o`m*

劳里斯顿的正面,此时倒不是那些软弱的奥地利人,还是俄军和普军。

不过戈尔恰科夫这里最大的问题,大概就是他实在是比较缺兵。

他第1军的部队,甚至连一万人都拉不出来,因此补充了不少普军进来协助战斗。

联军当中,俄普两军之间的配合倒还好。

奥地利人,那实在是不能够用什么言语来形容。

现在从莱比锡附近的林地里出来,刚刚加入战斗,俄军的一个师就遭遇了猛烈的炮火打击。

毕竟劳里斯顿也是个炮兵,他这边的炮兵阵地又在步兵的前方,给向着法军阵地发起进攻的俄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看到了梅森佐夫这样撤下来,戈尔恰科夫就容易想到,以前在苏黎世被法国人给击败的时候。

他是苏沃洛夫的外甥,虽然经常会依靠舅舅的关系,但是却经常分属在另外一些将军的指挥下。

只不过上来就是法国人一通劈头盖脸的炮击,也总是能够让他冷静下来,去寻找另外的通路。

好消息是,侧翼的奥地利人这回上来支援了,只不过付出的代价可不小。

两个带兵发起进攻的将军,都在战斗中挂了彩,好消息是奥军那边夺取了外围的阵地,至少清除了路障,要是发起进攻的话,两边也能够遥相呼应。

不过现在这边的进展,也就是这些了。但问题并不在这里,还是出在波兰人的那片到处都是水的阵地上。

沙皇本人也在关注着战况,因为三国君主都在这里,他也不好发作,只能暗搓搓的对着施瓦岑贝格的行动阴阳怪气。

当然了,他要是回到俄军的大帐篷里,肯定会对着自己的随员发表些意见的。

“这个施瓦岑贝格,之前在德累斯顿的时候,就是因为河水暴涨,导致行动出了问题,现在又把奥地利人自己的军队放在那里。”

很显然,拿破仑抬举了这家伙当奥地利元帅,多少还是有些意想不到的作用。

也难怪拿破仑总是嘲笑施瓦岑贝格,提到他的名字就像是提到个笑话,还经常狂笑不止。

“陛下,可是我们该怎么办呢?”

“那里又没有我们的军队,现在也只能够指望各条战线都不要出太大的问题。”

在他们面前的瓦豪,双方还在反复争夺,维特根斯坦又攻上去了,不过收效甚微。

但还有比他们情况还要糟糕的,因为莱比锡南面这几条河流的水位暴涨,导致奥军互相之间,并不能相互呼应,这样只会让配合变的更差。

那条该死的普莱瑟河,实际上把战场给割裂了。

这个愚蠢的指挥办法,因为亚历山大多少喜欢搞微操,总是比另外两位君主同行能够意识到问题所在。

fw国王这本事是不够的,但是他多少也听劝。

至于弗朗茨皇帝,那就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了,似乎哈布斯堡有点军事天赋的人,基本上都是卡尔大公这一系血脉,一直到奥匈帝国都完蛋。

他本人和卡尔是亲兄弟,但是卡尔在这方面,比兄弟们都高的多,真是让人感慨物种多样性。

但卡尔大概也想不到,施瓦岑贝格给自己打过下手,但是他的单独指挥能力,大概仅限于躲开敌人的主力,还有带着几万人跑路,要真的在会战中,这样的统帅是靠不住的。

奥军本身就只能在几个互相孤立的村庄和渡口过河,然后对波兰人的阵地发起进攻。

不过波兰军以外,还有奥热罗元帅率领的第9军在这里,虽然这位元帅和老兵痞马塞纳,以及苏尔特,可能对于打劫的兴趣,要比打仗更大,但也不妨碍他是个勇敢的军人,而且把部队部署在这里。

看到了那些奥地利人正在准备渡河,两位元帅也各自下达命令,要自己的部队都列队准备加入战斗。

法国人利用了河流的一侧展开防御,奥热罗把部队都放在后面,而且对于炮兵阵地做了精心的布置,看起来是吸取了之前在埃劳的暴风雪当中,让自己的部队在敌人的炮口下近乎白给的教训。这一次他是防御方,准备给冒然渡河的敌人,用暴风雨一半的炮弹进行打击。

奥地利人先占领了几个没人控制的建筑,然后就要对着在夹角上的波尼亚托夫斯基发起进攻。

在这边奥地利人负责发起主攻,而站在他们侧翼的,倒是一部分普军和俄军在侧翼的部队。

波尼亚托夫斯基所在的地域也很不巧,奥热罗那里隔着河,只要奥地利人去占领学校,他就可以发起反击。

这一边的波兰人,实际上阵地并不太好,甚至还要面临着敌人的威胁。

但是波兰人的猎兵已经部署在灌木和各种树林背后,随时准备给联军一个打击。

除此以外,这边的波兰枪骑兵也准备加入战斗,除了他们以外,还有些轻骑兵骑的是矮种马。

连拿破仑都说他们是“侏儒骑兵”,不过这八百骑战斗力并不弱,只是因为兵种特性和马匹的问题,受了一些限制。

而奥地利人对学校发起的进攻,奥热罗看到了,也有些不满。

“这些混蛋,居然找到老子这里来了。而且还封锁了大门!”

于是,他除了派出部队反击以外,还加入了战斗工兵。

这些工兵最大的特点,就是在行军队列当中,他们的步伐在阅兵场上总是最缓慢的。

如果看过法国国庆阅兵的,大概都会知道,最后出来的外籍军团工兵队,总是穿着皮围裙,扛着把斧头,在缓慢的检阅曲当中慢步前进,经过香榭丽舍大道。

那个速度,可以说是相当缓慢。

但也不是没有作用,这些工兵其实都是精挑细选的出色战士,在攻破一些路障的时候,总是有奇效的。

脾气不好的奥热罗,也不想放着自己面前学校的阵地就这么被奥地利人占领,他的弟弟之前被皇帝在俄国的外甥半天就给打垮了,这是很丢人的事情,他总是要本人给找补回来,才能够改善皇帝对他们的印象。

虽然皇帝本人是原谅了小奥热罗的行为,而且认为那种情况战败也不是没有理由,毕竟索洛维约夫这小子太难对付了,小奥热罗又是依靠着哥哥名望才能够当上将军的。

然后,倒霉的变成了奥地利人。

奥军在进攻的时候,也不可能知道一个法国元帅,在俄国将军,法国皇帝的亲戚那里吃的亏,要在他们这里找补回来。

因此,法国步兵发起进攻的时候,这种凶猛的炮火,还有步兵不开火,挺着刺刀发起刺刀冲击,还是在灌木丛的边缘这么干,多少就出人意料了。

法军的奇袭很快也有了结果,那些工兵带着斧头,在步兵的掩护下,清理了障碍物以后,不由分说就用斧头劈开了大门。

这样法国人也对学校发起了攻势,由于拿破仑和之前大革命各路政府时期,很多地方也都开设了学校,对于学校老师的怨念么.

法国有一点和中国一样,那就是老师手里总是拿个尺子,韩麦尔先生是这样,代课的某个意大利光头也是这样,甚至还给自己打了个老婆出来。

因此,总是有些心理阴影,他们破坏起来,居然还很带劲儿!(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