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洛维约夫在沙俄1796黎塞留号战列舰

第1044章 在江户登城未免太快了

说起来,江户城这个地方,确实也比较容易发生火灾。^小¤说=C%?www.st21 ?更|?新&最|.?快?′

就日本这个街道上全是木头建筑,随便有个地方崩点火星子出来,可能那都是大火。

1657年被烧毁的江户城那一部分,到现在也没有完成重建。

过个几十年,又要烧一次,弄的将军的家眷都要搬到没有被毁的西之丸去。

再然后,就是李梅烧烤了,只不过李梅没想着烧皇居,他不过是把霞关那一片炸了而已,然后大火就牵联过来。

这样下来,现代那些,都是战后重建的。

现在能看到的,也就那次振袖大火以后,江户的样貌。

至于日本人这点地方,分开登城召见,也是很正常的。

而且昭梿的爵位实在是太高,哪怕把天闹黑卡放在和皇帝一样的级别上,幕府将军和铁帽子王里的长房放在一块,也只能闹个地位平级。

昭梿来到这里以后,还象是那些武士一样,得盘腿坐在那里。

虽说满人和北方汉人都习惯了上炕,但是公开场合这么坐着的时候,还是比较少见的。

不过幕府将军这边,也是充分的交流了意见,并且还送上了给礼亲王的礼品。

“清国毕竟也是上邦,来日本府也当派重臣前往北京,说明情况。减封一事,不知亲王殿下认可否?”

“如此处置,倒也合理。本王也知道萨摩隐居的前代藩主是将军泰山,又涉及到亲戚,这种事情,本难决断。如今减封一事,倒也合乎情理。”

至于幕府这回还要给嘉庆一个说法,大概也是要在嘉庆二十四年,皇帝六十大寿的时候前往道贺。

幕府的家里蹲本质是不会改的,去北京也就是走个形式。

至于嘉庆那边,只要幕府这边有个处置,不再有人常驻琉球,搞出这些名堂来,就算是能够接受的。

而且减封的手段,以后要是再给加回去呢?

那就不是众人能够关照到的了。

而清朝和幕府之间,也交换了一些意见,幕府还有给皇帝的“贡品”,到时候清朝应该还会派正式的使者,从长崎登陆,按照标准流程来对幕府将军进行册封。

猴子和狸猫们的区别,就是猴子实在是看不出天高地厚来。

老狸猫以后,幕府虽然保守,锁国玩私服,但是他们还算是能够看清形势的。

清朝和俄国这两个领土面积上极大的巨无霸联合起来,听着就已经够吓人的了。

俄国的本土虽然遥远,但是看起来他们的舰队以后会在极东之地活跃起来。`s,w¨k~x¨s_w/.,c~o^m¨

清国的军队,就是战斗力再差,也有百万大军。

虽然都是存在主义的军队,但这个数量非常惊人,而且八旗精锐虽然拉了,但是还没有一拉到底。

清军要是干架,还是能够拉出来几万人的。

而幕府这边,几万旗本武士养起来,那也是要吃掉很多白米饭的。

干吃饭不干活,在街上还没准要拿人试刀。

就是多尔衮那个版本,打仗了以后要图图,也没说个人层面七天无理由砍人吧?

主要还是俄国的军舰,一侧就是几十门大炮横在那里,看着就让人害怕。

以至于幕府这会儿帮俄国人提供补给的时候,一边还在码头上堆起来大米,用来表示自家的实力。

确实,日本因为环境差异很大,国土又是这么狭窄,气候不同导致农民的耕种方式也有所不同。

北海道的老农,可能还要魔怔到用热水浇地,以后慢慢的也就培育出来在高纬度能够种植的水稻。

他们的石高,还真的都是按照大米来算的。

不过就是德川家齐这样生活奢侈的,大概看到现代这种环境,他都要震怒,然后命令农协切腹。

都能发工资了,结果有的株式会社变成了发大米,倒退到了武士这个时代,这就有些搞笑。

但幕府这个时候发大米,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德川家齐这边和昭梿谈论,也是在进行试探。

至少他可以确认,清国没有过来打他的意思。

毕竟清国疆域潦阔,物产丰富,可以称为天朝上国,如今派了一位亲王前来,兴兵的没有,问罪也不过是谴责萨摩藩,幕府主体是没有受到什么影响的。

这样总是能让他放心下来,不打仗总是好的。

至于双方的关系,清朝也没有让幕府称臣的意思。

以前也不过是贸易关系,一般就是福建和浙江巡抚,和长崎奉行之间有中间人进行连络。

正式的外交关系,日本大概也是东亚地区唯一不是藩属国身份的。

朝贡这一块,幕府也没有进行过。

不过索洛维约夫都送礼了,昭梿本人也抄写了祈福文章,他的书法虽然不及成亲王永瑆,但是其学识不差,这也是有些意义的。

幕府就是因为免动干戈,也要遣使前往北京的。

清朝的事情,在藩属国和邻国看来,其实还是比较好解决的。*s¨i¨l/u?x_s?w·./c?o\m~

琉球担心的问题是萨摩藩,萨摩藩这边闹事了要幕府来摆平。

幕府本身担心的,还是各路南蛮人的到来。

一个英国虽然不经常来,已经让幕府很丢面子了。

这个俄国呢?

索洛维约夫这会儿登城,也是进入了江户城内,看到了这座日本城堡没有被毁坏时的面貌。

等待的时候,他也没有闲着,倒是和一旁前来的水户藩主德川齐修攀谈起来。

毕竟前面这家有过水户黄门,虽说是电视剧微服私访类的先河,但人家也是有名的学者,除了作为画外音和开场白解说了德川三代以外就是开创了以“朱子学”为内核改良的“水户学”,还有水户藩一直在编撰“大日本史”,藩中文化事业倒是有些进步。

“大日本史”从1657年开始编撰,其实到了明治年间,在栗田宽等人的校对下才最终完成,确立了南朝正统的观念,此时幕府和日本朝廷都已经知道,也难怪德川家的人提到室町幕府的对头那个“花将军”的绰号,倒也无动于衷。

他和德川齐修争论的问题,就是渤海国和日本的关系,不应该被视作朝贡关系。

毕竟崔致远这种新罗在唐朝能中进士的大贤,他也要撰文来表示,新罗要比渤海更优越一些。

至于新罗、渤海和日本,对于唐朝都是朝贡关系,应当都划在宗藩体制以内。

这个过程,要到了元朝两次征伐,日本此后又陷入内战而结束。

等到明朝的时候,也就是草草的定为不征之国。

结果以后又是闹倭寇,又是猴子侵略朝鲜,打来打去,等到老狸猫把门一关,这才算安定下来。

说起来,锁国体制下,幕府早期的统治还算是繁荣安定,就是迫害切支丹,引发岛原之乱,那是打了一场大规模的征伐。

以后的日本,过了一百八十年的安定日子,就到了这个时候。

“如此一来,水户殿也当知晓来龙去脉了吧?”

“正是如此,伯爵果然如昭梿公所说,是西洋有才学之人。”

起码水户藩的人,不会总是把欧洲人当成南蛮。

南蛮入侵,哪有这样的啊?

人家从西面绕了大老远过来的,按理说幕府以前也不是没有接收过欧洲来的人员以为己用,应该不会搞错的。

至于天下之大,确实也超出了不少日本人的想象。

但这个时候敲鼓,按照顺序,也应该是俄国使者入见。

不是觐见,那也是从官职上来说,幕府将军上面还是有个天皇,是征夷大将军,为最高位的武官。

而索洛维约夫呢,有世袭伯爵的身份,又是俄国的二等武官,在清朝皇帝面前都能免予下跪,更别说是来到了幕府这里。

因此德川家齐的接待,还是比较谨慎的。

他让之前负责接待的松平定信和大久保忠真负责引荐,索洛维约夫也就在幕府的回廊里缓慢前行。

说起来,这么走路,那是很难受的。

他在军队当中的习惯,经常也是改不过来。

也难怪日本人的这种礼法,能把人搞的神经衰弱。

等到入见以后,幕府的这些武士,都被在俄国军官当中都偏于矮小的索洛维约夫,给衬托的高大起来。

就是让卡佳跟着一起来,也要比这里面不少武士个子要高。

至于德川家齐,他的位置暂时还是空着的。

总是要摆谱,其实他之前已经和昭梿会谈,可以直接坐在这里接待。

但幕府这边,法度就是如此僵硬。

“将军大人驾到。”

索洛维约夫盘腿坐在那里,行礼就可以了。

以前幕府也不是没见过荷兰人过来参勤交代,但是他们都是一副商人打扮。

而索洛维约夫到了这里,挂满了勋章,还佩戴了折扇来代替短剑,这样子确实也有些古怪。

不过他这扇子,扇面还是昭梿给选的,打开以后能看到纪昀的墨宝。

考虑到昭梿和晚年的纪晓岚有些私交,这墨宝出现在他的王府里倒也不奇怪。

按照基本的礼节,索洛维约夫还要献上国书。

德川家齐看了以后,就让侧近收下国书,以及俄国方面再度献上的“国礼”。

索洛维约夫除了皇帝赏赐,还正经的收购了一些官窑流通器,以及从朝鲜进口的青瓷。

这些宝物也都是精选的,索洛维约夫没有出访日本的计划,但是幕府的事情,也不得不安排一下。

德川家齐倒也满意,便开口问道:“卿在露国,现居何职?”

上来先问官职,索洛维约夫倒也把自己的一长串职务报了出来。

“如今俄国沙皇,与昔日女皇乃是何等关系?”

“自女皇薨逝后,先皇保罗继位,之后乃是如今的皇帝陛下。”

“为何汝称露国君主为皇帝?”

“是为最高统帅,在拉丁文中,解作‘英白拉多’,是为凯旋将军与最高统帅,与将军大人所处,倒是颇为相似。”

幕府这边,毕竟是实际的最高统治者,对于索洛维约夫讲的这话,是事实,他们也好受用。

“在日本还有天皇,又作何解?”

“将军大人自家康公开创幕府以来,是为第十一代将军,是为授器以用,不做他解。”

德川家齐听了以后,也不免会皱眉头,便对身旁的老中水野忠成言道:“倒是有些机辩之才。”

索洛维约夫能看到这小动作,不过他也不好说什么。

递上的国书,德川家齐也没有立即回复,只是开始提到俄国和幕府在虾夷地,以及国后岛的争端。

索洛维约夫听了这个,也知道对方还是高度戒备的。

“将军既然知晓此事,此处争端,倒也要看看,虾夷之地,以箱馆之外,本为虾夷所有。而幕府如今戒备苦寒之地,实属无益。我国的重心在欧洲,以及北美洲的领地,并没有想要强占虾夷属地之意,只求与幕府通商。因之,幕府自当给出答复,在何处通商为宜。”

索洛维约夫的语气虽然平和,但是说出来的事情,确实也是态度强硬。

“若是如此,通商自当在长崎。”

德川家齐这边没有说话,倒是老中水野忠成讲话了。

“诸位以为如何?”

对于幕府来说,这倒是非常好的解决办法。

索洛维约夫倒也没有意见,只不过荷兰人的商馆,那不是一般的憋屈。

因此他又提出来要上岸,德川家齐登城看到巨舰以后,倒也知道这个对手的实力。

总归是让荷兰商馆除了在原地的旧馆以外,和俄国的商馆一起进入了长崎,但是仍然要听从长崎奉行的管辖。

这倒是没啥问题,索洛维约夫自己还表示,嘉庆皇帝也不过是让俄国和荷兰的商馆在广州进城,官员以外也都要听从两广总督和广东巡抚的安排,这倒是也没什么。

而创建大使馆这种事情,不要指望幕府能够理解。

清朝这边,索洛维约夫也费了很多口舌,到了最后也没能够让大使馆开进北京城。

以幕府的榆木脑袋,更难以理解这个事情了。

其实清朝可能比日本这边更早的意识到了问题,但是内部的阻力比较大。

这个问题对于日本来说,就轻松的多,不管是幕府统治、公武合体、强藩同盟还是大政奉还,只要解决了反对势力,很多革新措施就可以推下去了。

世界上也没有几处,象是日本这样韭菜的地方。

而德川家齐,最后也只是同意了长崎的通商罢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