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7章 在加勒比的拿破仑
英国人的船,也没有盘查,虽然那面黄龙旗有点扎眼。+完+本`神?站? +更¨新~最~快+
毕竟,英国人在海上见的多了,就是没见过这面旗。
而大清的黄龙旗,此前也从来没有用过,这是嘉庆皇帝为了这次出行,特意准备的。
国旗、国歌都是临时的,虽说后者本来就是大清出产,只是提早了近一百年。
英国人没见过,但是俄国舰队里有战列舰和重型护卫舰,这也不好说什么。
已经在非洲见过“崐仑奴”的大清官员们,在太子港见到的,也是如此的情况。
至于本地的城市是意译,不是音译,也不是大清官员们关注的重点。
下了船,他们就看到了皇帝近卫军的仪仗。
说起来,这熊皮帽,到了热带也不见了,都换成了热带制服。
老近卫再精锐,也不可能整天在加勒比都穿成那样,就是在埃及的时候,掷弹兵的帽子也是考虑换掉的。
至于皇帝本人到达现场的时候,老兵们都在高呼“皇帝万岁”,这个气势确实很足。
而皇帝现在,要比在圣让山和贝蒂讷的时候更胖了,一个意大利胖子。
“陛下,很高兴看到您在这里还很健康。”
“米歇尔,我们有多久没有见到了?内伊他在哪里?”
“他的船还在后面,进港自然是我的船更快一些。”
“是啊,这一次的出使,我在这里也知道了,而且我的外甥,你还带来了远方的客人。”
拿破仑虽然退位,但他仍然是皇帝,因此地位自然也会高一些。
只不过,对于清朝官员来说,不能象是索洛维约夫那样脱帽行礼。
毕竟摘帽子,不是坐在一边,在公开场合,就象是丢了官一样。
因此都是拱手作揖,拿破仑略微有些失望。
“他们这样行礼,是什么意思?”
“为首的是中国的亲王,而且还是鞑靼开国皇帝次子的后代,地位很尊贵,自然不会有跪拜礼了,后面还跟着这些官员呢。在中国,我们有过关于礼节的争论。”
至于详细的,公开场合,这样也不好说。
索洛维约夫是没想到,拿破仑对于那些礼节,居然还有些特殊爱好。
大概是宫庭中的那一套,特别受用。_微~趣-小/说-网, ?最′新~章,节`更,新/快+
但拿破仑也没有去过东方,这可能还是有一些好奇心在内的。
而行礼过后,皇帝也有所表示,只不过又是军队检阅。
昭梿的疑问是欧洲君主们,他们怎么都这么爱检阅?
在军队检阅过后,拿破仑也要在原来的总督府,现在皇帝的行宫来招待客人。
对于中国皇帝,拿破仑自然也是好奇的。
不过他现在远在加勒比的海岛上,此生大概是没有机会前往了,但是对于中国的情况,他也是颇为好奇。
至于昭梿这边,他还要依赖翻译回答,双方的谈话倒是亲切和友好的。
拿破仑也知道,俄国舰队还带了大量的商品和珍宝,很多宝物都是中国皇帝赐予的,他的妻儿也有一份丰厚的回礼。
听说了诏书之事以后,他也比较满意。
不过这些好处,都是因为睡了他妹妹的,约瑟芬那没血缘的外甥斡旋带来的。
法国和中国的通商,在和平时期也是很有意义的,尤其是中国皇帝对于内伊颇为赞赏,到了哪里,别管是勇士还是巴图鲁,你要是打仗足够猛,看起来足够威风,那是很受重视的。
“既然是这样,我想中国皇帝应该也在欧洲创建大使馆,更好的了解欧洲,可以雇佣法国和俄国的顾问,将来英国必然是我们共同的敌人。虽然我已经隐退到这里,统治这个海岛,但是我了解英国人,他们到了哪里都会要求特权。”
索洛维约夫就知道,大姨夫会这么说。
不过现在还太早,也好在今天在场的人,只有清朝、俄国和法国的内核人物在一个小会客室里面。
昭梿的职责是“宣慰”,和俄国的密约他也了解,没想到到了这里,这位退位的法国皇帝(但还不是太上皇),他也注意到了英国的威胁。
甚至看起来,比索洛维约夫还要高明。
索洛维约夫做了长期的准备和分析,他只是当面听到了以后,就做出了判断和建议。
但这一点,昭梿并没有权力,他只能表示,这一次出使也是回访,等到回见皇上的时候,才能够转达法国皇帝的意
见。
事实上,在正式签订条约的时候,俄国和法国的君主,都是按照他们的身份,本国的皇帝来确认身份的,实际上是平等的条约,这个待遇听起来就不一样。
这些,也是使团合作达到的小国,拿破仑听了以后,甚至还有些想法,就是以后应该还有使者能够经常和中国皇帝见面。
如果是有外交官、科学家和军人充当清朝皇帝的特别顾问,那当然是一件好事。^微·趣`小?说~ -无?错-内+容\
当他说出来的时候,索洛维约夫也有些吃惊。
毕竟自己琢磨一件事情,都要斟酌很长时间,拿破仑他是张嘴就来。
这个姨父,还是象以前一样性急。
而且就是快五十岁了,他的反应还很迅速。
甚至在加勒比海岛这舒适的环境里,他的胃病也有所缓解。
这样的话,反应也更快了。
索洛维约夫被旁人说成是聪明,甚至是天才。
但是人外有人,总是有比他更高明的。
甚至拿破仑,都是临场反应。
显然在一个岛上当岛主的时光,聪明的智商可能又占领高地了。
以前外交方面的短板,因为不是当事人,现在倒是灵光了不少。
而昭梿也惊讶,法国的退位皇帝,大概以前是过于倾向武力了。
当然了,虽然都说项羽拿破轮,但是项羽那是一持戟,一瞋目,然后率领江东子弟和精锐骑兵出击,杀的对手丢盔弃甲。
只是这个,实在是太low了,主要就是靠着他比较猛,选择个好突破口冲垮敌军。
而拿破仑提到自己的过去时,昭梿听说了在莱比锡的过往,倒是感叹这位皇帝统兵有方。
两次失败,他自己打的都很好,项羽都没法碰瓷。
“米歇尔,项羽是什么人?”
虽说法国本来就是上古中国吹的集中局域,但拿破仑也不可能太清楚项羽的事情。
而且知道这事的索洛维约夫,他翻译孙子兵法,又和卡尔大公编写战例的时候,用的都是欧洲战例,至于项羽的故事,也就是在翻译三国的时候走个过场,里面要是解释起来,也比较复杂。
拿破仑以前写小说,但是后来把这玩意儿当女仆读物,虽说他也看过三国,但是就奔着打仗部分去了。
辩论的部分,他是一点没看啊。
索洛维约夫还得解释,这都是怎么回事。
而且特意补充了一句:“和汉尼拔同一时代的名将,他们都擅长获胜,但又不懂得利用自己的胜利,最后都是伏剑自尽的下场。”
“原来也是一位悲剧的名将啊,他如果不贪恋于国王的身份,而是安心的做个将军,或许不会有这个下场。要取得政权,也应该在天下大定以后。”
这话,倒象是苏沃洛夫以前评价他的,还带了些奇怪的引申。
“中国的情况,和欧洲又不太一样,陛下。”
然后,索洛维约夫还得给昭梿解释,汉尼拔又是什么人。
德麟和安成坐在一旁,听着索洛维约夫提到,又是翻越阿尔卑斯山,又是以少胜多大破敌军的。
他们阿玛前些年也干过,另外就是他们二位对索洛维约夫和拿破仑保有好感,因为大家都是翻山取得过大胜的,这回又加进来一个和楚霸王同时代的汉尼拔。
甚至汉尼拔这命运,倒是和岳爷爷有点象,身份象是吴家兄弟。
甚至比岳爷爷幸运,能有个直捣黄龙的机会,虽然差了一招。
但比岳爷爷还倒楣,家里的猪队友,还t不如宋高宗呢,宋高宗在怂了以前起码还支持岳爷爷。
他们二位,虽然是武将,但也不是不读书。
典故总是知道点的,要不去看戏的时候,文官们容易引经据典的笑话他们。
不过以他们二位的神奇理解,索洛维约夫也只能发懵。
至于清朝来的武将,也就是他们二位,加之个宗室奕山,剩下的就是一些宗室子弟的各级侍卫和军官。
拿破仑还是对军人特别感兴趣,于是还询问他们二位是什么出身。
这个时候,翻译就不够用了,还得是索洛维约夫能够准确的表达两面的意见。
“回法国皇上的话,我二人此次出使,是以都统职务各自管带一佐领,以为护卫仪仗。末将德麟,承蒙皇上厚爱,承袭父职,居于都统之位。至于安成将军,也是承袭父职。”
“德麟贝勒的父亲福康安,生前是乾隆大皇帝的爱将,曾经翻越
喜马拉雅山征讨廓尔喀,并且屡立战功,在征讨叛乱期间病故,因此特授了二等亲王爵位,这在清朝已经是特例,因此才承袭了贝勒爵位,以为世袭。至于安成将军,其父是索伦人中的勇士海兰察,从军三十馀年,为先登陷阵的猛将。”
解释要简短,拿破仑听说了以后,也知道都是了不起的将军后代,只不过索洛维约夫的解释里也能听出来,都是承袭父亲爵位以后,有所安置。
比上一代大概是差了不少,但是从讲话的时候来看,也是对拿破仑非常尊敬。
毕竟在他们看来,这就是把韩信的用兵和项羽的命运捏在一块了。
在大清,也见不到这么牛逼的将军,当然是要拜见的。
“二位都是名将之子,当然也要互相勉励我这外甥,虽然是我前妻约瑟芬皇后那边的,倒是骁勇善战,你们这样就很好。”
而且拿破仑听说了他们的父亲曾经翻越喜马拉雅山击败廓尔喀人,也对印度很有兴趣。
甚至在这里,他也对索洛维约夫说。
“我的朋友保罗沙皇,如果他没有遇害的话,我们就可以实践那个伟大的计划,从中亚远征印度,在到达印度以后,就可以击败英国人。只是可惜,大概很难有个机会,能够看到有人把这个计划付诸实施了。”
索洛维约夫听着也明白,欧洲大概会经历一段大体和平的时光,但是以后还是要打仗。
俄国和英国,总是要打起来的。
而法国也要等到伤口愈合,以后积蓄力量,还要再战。
英国人虽然看起来赢了不少,但是他们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作为老大,将来还是会面临第二和第三的挑战,甚至群起而围攻。
拿破仑对于下一次战争,还是有些构想的。
但是索洛维约夫没说话,他的计划虽然目标是印度,但总是要经过一些准备的步骤。
要去印度,就要解决通往印度的道路,这一点怕是要回到彼得堡以后,才能够有个定论。
索洛维约夫坐在那里,也是异常平静。
他没表态,只是一笑。
拿破仑知道,对方理解了这个意思,但是却象是亚历山大那样反馈意见。
真是什么地方的君主,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他手下的大臣。
至于详细的事情,其实拿破仑还想要和索洛维约夫密谈。
既然这小子也有对付英国的计划,将来就要付诸实施的。
剩下的时间,就是提到了英国使团此前的失败,还有索洛维约夫后来赶到,在中国的巨大成功。
对此拿破仑也锐评道:“如果英国的阿美士德勋爵,能够提前了解中国的情况,而且以完成这次外交使团的目标为第一目的,而不是为了面子上的问题,他至少也应该象是马嘎尔尼过去那样,能够见到皇帝本人。这种固执和傲慢,只会带来问题。而且我想英国的皇家海军,一定也会在中国的沿海搞测绘活动,了解清楚中国外海的水文情况,将来他们还是会来的。而且会选择要害的地域,发起进宫。米歇尔,你应该把地图拿来,过去都是做参谋工作的。我来讲,你来给中国的朋友们,演示一下,英国人可能的进攻线路。”
好家伙,他这是在圣多明各的时间长了,实在是按捺不住,要亲自给各位演示他的构思了。
也好在,他说话不象是发布命令那样抽象,还知道让长期当副官和参谋的索洛维约夫来给他演示。(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