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5章 定方案

张辽顿时没话说了。,二!八!墈-书/旺~ .勉-废*悦+渎~

他就是从军总转过来的,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这点,这些文官世家门阀的结果,已经是可以预料的了。

但他还是劝说道:“丞相大人,下官还是觉得稳妥些比较好,没有大乱出些小乱也不好,现在咱们大乾正是开疆扩土之时,最需要的稳妥。”

他这话中是有深意的。

开疆扩土,意味着更多的职位空出来。

觉得朝廷里面有些滥竽充数之辈也无妨,调到打下的地盘上就是,又何必如此赶尽杀绝呢?

现场群臣没有一个是傻子,听出了他话中深意,纷纷出言附和。

“张大人所言极是,现在各衙门都有人调到了高丽和天狼两个行省,岂能再削减人手?”

“是啊,即便有些人是滥竽充数之辈,但他们好歹有些经验,就这样被清除掉也不合适啊。”

“没错,这些人终究是有些用的。”

“……”

秦羽闻言暗暗冷笑。

从这个地方挪个地方,跟没有动有什么区别?

去地方上又如何?

今日能走,他日便能想法子回京。

而且即便不回京,难道对地方上就没有影响了?

既然做了,就得做彻底!

他看向李承业。

李承业目光跟他碰撞在了一起。

秦羽从李承业眼中看到了期待、坚定,还有一丝丝潜藏着的杀机,顿时把心彻底放了下来。

他冷冷的道:“诸位!如今我大乾正是欣欣向荣之时,一切都在快速发展,是祛除弊政的最佳时机!无论是谁都不能阻碍大乾向更好的未来前行,你们最好抛去私利为我大乾考虑!”

这就明显带着几分威胁味道了。

群臣立刻闭嘴不敢再多言。

张辽闻言知道大势已去,不由得长叹了口气,问道:“请问丞相大人,说了这么多,你到底打算如何改革科举制度?”

此言一出,现场所有人都看向了秦羽。

秦羽前面说要清除京城各衙门滥竽充数之辈确实可怕,看李承业的态度此事怕是已经难以改变,不如就从新的科举制度入手谋划。

他们得到的是第一手信息,将来想法子让自己的子嗣亲族再考入便是,这方面他们可是极为擅长的。

李承业也是满脸期待的看着秦羽。

秦羽环顾众人一圈后道:

“今年的科举考题制度,就按照各衙门需要的人才来命题,举个例子,比如说工部专职治水的官吏,就考他们治水的本事!

你们想啊,读书读的好不会治水留在公布治水司能干什么?在这里本官必须再重申一下,专业的事情觉得让专业的人去做,不能外行人指挥内行人!

谁能考过,谁就做这个官吏,哪怕他不会读什么圣贤书都无所谓,只要能把水治好就行,再比如军械制造、冶炼、农耕等,都是如此!

刑部、大理寺、等衙门也是如此!

再比如户部,非精于算计者都应该剔除出去,户部需要的是会算账的人,你圣贤书读的再好有什么用?”

……

接下来,秦羽便把前世那个世界各衙门录用人才的方式大致讲了一下,李承业闻言双眼都在冒光只觉得茅塞顿开如醍醐灌顶。¨三*8·墈?书_枉~ +埂+辛·嶵!哙?

是啊!

很多衙门根本就不需要读圣贤书的书生!

想要有效率,就得用专业的人。

这一点军队表现的尤为明显,读书人要是去上阵杀敌带兵厮杀指挥军队,那整个军队都得完蛋,纸上谈兵便是这么来的。

现场许多大臣虽然反对这个改革措施,但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能为大乾选拔出真正的人才。

他们一想到平日里许多看不起的泥腿子,就要跟他们一样登堂入室,心里就觉得不是滋味。

但他们不敢提出反对意见。

这个时候敢提出来,那就是不想让大乾好。

这个帽子扣下去,那可是要掉脑袋的啊。

许多人暗暗感慨,大乾怕是要变天了。

什么是大刀阔斧?

这就是!

秦羽说得爽了,差点没把教育制度改革说出来。

幸亏他及时刹住了。

否则又是一个令人头疼的事情要落在他身上。

实际上这事儿不需要急。

后面人才需要出现缺口后,人们发现不仅仅读圣贤书能改变命运,懂其他使用的技术也能改变后,教育会被动改革。

或者李承业看出来后,主动去改革。

等他讲完,李承业当即拍板。

“此事就这么定了!肃亲京城官场和科举革新

一事全权交给秦丞相,尔等需鼎力配合,谁敢搞小动作,朕绝不轻饶!”

说完李承业略微想了一下,转身将身后帝剑拿下来沉声道:“朕赐秦丞相此剑,准他先斩后奏之特权,为了便于行事再调一千御林军给他指挥,哪怕是皇亲国戚也动得!”

剑是赐给秦羽的,但李承业话是对着现场群臣说的,由此可见其对秦羽的支持,也反应出了他改变现状的决心。

群臣见状心都凉了半截。

先斩后奏?

皇亲国戚都不例外?

在京城指挥一千御林军?

简直是疯了!

秦羽微微一笑躬身接旨。

他倒是一点都不意外。

这也算是李氏皇族的传统了,以前乾武帝在时就这么干过,而且还不止一次,现在李承业不过是更加慷慨更加大胆了一些而已。

“好了,各部尚书和翰林院众爱卿留下,其余众人退下,曹景云,传朕的旨意,六部三司以及京城各衙门的主管全部入宫见朕!”

李承业说道。

秦羽把方案定了下来。

但要快速顺利的推行下去,单靠秦羽一人是不行的,他这个皇帝必须给各部首官通个气,恩威并施也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也罢,得让他们全力配合才行。

这其中一部分人的利益肯定是要保住的。

李承业知道。

秦羽也知道。

这世界不是非黑即白,许多事情不能是完全按照规则去实行的,总有一些人需要拉拢,让他们站在自己身边。

就比如张辽。

李承业故意问秦羽:“秦爱卿,你觉得张爱卿那个在兵部任职的儿子,留在兵部是不是不有些屈才了?朕记得他上过战场,有杀敌经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