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能共患难,却难同享福
牛金城跟许振峰斗了这么久,几次三番要置许振峰家人于死地,许振峰没理由不报复。^微\趣\小^说~ _首^发-现在牛金城失踪了,十有八九是被许振峰收拾了。
马运站在落地窗前,指尖夹着的雪茄燃到了尽头,烫得他猛地一缩手,烟灰簌簌落在昂贵的羊绒地毯上,他却浑然未觉。
窗外是艾狸集团总部大厦下川流不息的车河,霓虹初上时,那些光点像极了他年轻时追逐的资本幻影——可此刻再看,只觉得晃眼得慌。一想到牛金城如今可能的下场,他后脖颈子的汗毛就根根倒竖,凉气顺着脊椎往天灵盖冲,手里的雪茄烟蒂“啪”地掉在地毯上,他才惊觉般抬脚碾灭,喉结滚了滚,又快步挪到酒柜边。
酒柜是意大利工匠手工打造的,深色胡桃木上嵌着细碎的水晶,里面码着世界各地的名酒,从波尔多的百年红酒到苏格兰的单桶威士忌,都是他当年意气风发时一点点收来的。可此刻他没心思挑,随手抓过一瓶带麦卡伦标志的威士忌,连杯子都没拿稳,“哐当”一声磕在台面上,琥珀色的酒液哗哗往杯里倒,漫出杯口,顺着指缝往下淌,凉得他手指发颤。
他举起杯子猛灌了一大口,辛辣的酒液像火炭一样滑过喉咙,烧得食道火辣辣的,可心里的恐慌半点没压下去,反倒像被浇了油的火苗,窜得更高了。
他这辈子跟人斗了无数次,早把“算计”二字刻进了骨子里——刚创业那会儿,跟最早的合伙人在小办公室里拍桌子,为了公司控制权争得面红耳赤,最后他靠着一份藏了后手的合作协议,让对方净身出户;后来艾狸集团做电商,跟其他互联网公司抢市场,他带着团队熬了三个通宵改方案,硬生生从对手嘴里抢下了半壁江山;甚至跟国外那些眼高于顶的财团掰手腕时,他也没怵过,靠着对政策的精准预判,把几个想低价收购艾狸股份的外国资本耍得团团转。`天\禧^小¢税¨网` ~醉\歆-彰~截?埂¢芯¨快·
每次他都能靠着那点精明和狠劲占上风,哪怕偶尔落了下风,也总能找到翻盘的机会。可唯独在许振峰面前,他心里没底,那种没底不是“怕输”,而是连对方的底牌在哪都摸不透。
就像小时候在村口摸鱼,他知道哪些地方有水草、哪些地方藏着大鲫鱼,可许振峰就像突然闯进池塘的鲸鱼,你不知道它要往哪游,更不知道它一摆尾会不会把整个池塘都搅翻。
尤其是这两年,两人的差距越拉越离谱。许振峰手里的振峰集团像是按了火箭助推器,从最初那个不起眼的风投公司起步,几年时间就跟吹气球似的膨胀——先是盯上了安保、科创和影视公司;接着又涉足酒店,别人做传统酒店,他偏要搞“科技+文化”,酒店里摆着ai导览员,客房里的智能系统能记住客人的睡眠习惯,硬是把一个新品牌做成了高端酒店的代名词;随后通过振峰地产公司吃下整个横丰集团的地产板块,结合集团公司的优势,别家地产公司还在拼拿地的时候,振峰集团已经靠着智能安防系统把楼盘做成了“安全标杆”。¨零?点\看¨书/ !蕪!错¢内?容+
更让人咋舌的是,振峰集团没停在传统行业,转头就扎进了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这些硬科技领域。
许振峰吃下麦氏新能源公司后进入新能源领域,别家还在拼电池续航,振峰新能源公司已经搞出了能快速充放电的固态电池;人工智能领域,他们研发的大模型不光能做数据分析,还能精准预测市场趋势,不少公司拿着重金求合作;就连最烧钱的生物医药,振峰集团也敢砸钱,听说最近还研发出了一种能治疗罕见病的新药,刚进入临床试验就被业内盯上了。
如今的振峰集团,早不是“华国知名企业”能概括的了,财报上的数字一年翻一个跟头,许振峰本人也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首富,媒体报道他的资产时,后面的零多到让人数不清。
过去,经常有人说许振峰只不过是会金融投资,说白了带有点投机的色彩。可如今他的实体产业也是全世界最顶级的,就让人无话可说了。马运也曾经轻视过许振峰,毕竟还年轻,只会炒股的绝大多数都
而他马运的艾狸集团呢?这两年也在发展,电商业务稳中有升,还拓展了几个新的海外市场,财报拿出来也算亮眼,可跟振峰集团一比,就像小舢板遇上了航空母舰——人家在大洋上乘风破浪,他还在近海小心翼翼地躲着风浪。
这落差已经够让他堵心了,更窝火的是艾狸集团那点股权的事。他当初创立艾狸集团时,哪有现在的风光?那会儿他还是个刚从大学毕业没几年的毛头小子,手里攥着个电商平台的想法,跑遍了大半个城市拉投资,磨破了嘴皮才凑够了启动资金。公司刚起步时,他天天睡在办公室,白天当老板,晚上当客服,订单多的时候还得自己去仓库打包。好不容易把公司做起来了,却没能拿到绝对的话语权——最大的三个股东是美国、南非和日本的财团,他这个创始人,手里的股份连人家零头都比不上,只能算个第四股东。
尽管公司的决策他说了算,可还是要受制于资方。
那时候公司赚钱了,大头都被那些外国人拿走,他不是不憋屈。有一次开股东大会,美国财团的代表翘着二郎腿,用生硬的中文说“艾狸的发展方向要跟着我们的全球战略走”,他当时攥着拳头,指甲都快嵌进肉里了,可也只能笑着点头。但那时候他没那么窝火,毕竟那些人是“外人”,人家投了钱,要分红、要话语权,情理之中,他打不过也认了,大不了自己再拼几年,慢慢把股份赎回来。
可现在不一样了。两年前许振峰花300亿美元收购了艾狸集团30%的股份,成了最大的股东。按理说许振峰是华国人,还是个比他有能力的华国人,股东换成“自家人”,他该高兴才对——至少不用再看外国人的脸色了。
可他偏不,心里那股火气,比当年被美国财团压着时还旺。尤其是这两年艾狸集团的股价翻了两倍,许振峰当初投的300亿美元,硬生生变成了900亿美元,这钱赚得也太容易了。
在马运看来,这都是他自己的功劳。
是他带着团队稳住了电商基本盘,是他力排众议拓展了海外市场,是他在疫情那几年调整了供应链,才让艾狸集团没掉队。
他就像个驾船的领航人,顶着风浪把船往前开,而许振峰呢?不过是在船快靠岸的时候跳上来,找了个最舒服的位置坐下,等着分战利品罢了。
凭什么?
他拼死拼活干了这么多年,凭什么许振峰动动手投点钱,就能坐享其成?
这口气,他忍不了。
马运放下酒杯,手指用力敲着酒柜台面,发出“咚咚”的闷响,眼神里那点恐慌慢慢被狠劲压了下去。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千方百计让许振峰乱了方寸,尽快让出手里那30%的股份。最好是让许振峰主动低价转让,到时候他再联合几个老股东把股份接过来,重新拿回艾狸集团的控制权——只有那样,他心里那口郁气才能顺出去。
人总是这样,能共患难,却难同享福。
他想起艾狸集团股价触底的时候,集团里的那些老股东们天天找他闹,不是抱怨分红少了,就是指责他经营不善,甚至有人偷偷联系外部资本,想把手里的股份低价卖了跑路。他那会儿焦头烂额,为了稳住这些老股东,只能四处拉资本注资,想办法提振公司股价。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许振峰映入了他的眼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