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时光匆匆,何筱也长大了

……

时光匆匆,一转眼两天半的时间过去了。

9月28日,农历八月二十,星期日,宜婚嫁。

当然,八月十九也是一个好日子。

这一天,95号四合院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何家有喜。

何筱,何家长女,如今已然变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小姑娘这一生,真的是很幸运。

58年,出生时虽然处于最最困难时期,可小丫头可是一天苦没受过,说是蜜罐里长大的孩子一点不为过。

72年中学毕业,这时候政,策已经放松,允许以推荐的方式读高中。

何雨弦以自然局局长身份,亲自保送大侄女上了高中。

75年高中毕业,又是何雨弦以强硬的态度让大侄女在家好好复习,为以后考大学做准备。

果然,两年后恢复高考,何筱又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成为最幸运的77届考生。

而后一路开挂,仅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一个时代的特色“两年制专科”,顺利从大学毕业。

两年制专科,是国家为了弥补起风时造成的教育损失,有意加速某一批“天之骄子”完成学业,好尽快的投身到建设中,特事特办所创建的特殊专科。

自然,毕业及分配。

仅此一批。

可以说,所有时代的红利,何筱基本都享受到了。

就连现在结婚,她也是最幸福的那一批人。

自古以来,婚嫁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等一大事,都是尽可能的往大了办。

谁不想风风光光的把媳妇娶进来?

谁不想风风光光的把女儿嫁出去?

华国,自古以来便有摄盛一词。

意指在某些特定仪式中,地位较低者可越级使用更高等级的仪制,以彰显身份或表达尊重。

比如,“凡我汉家女子,无论贫穷富贵、身份高低,嫁为人妇之时,皆可凤冠霞帔。”

这是无数平民女子,人生中唯一一次突破自我身份的象征。

然而这个刻在无数华人骨子里的基因,在某一个时间段被制止了。

不仅如此,就连宴请宾客,甚至结婚的当事人本人,在结婚这一天都不允许请假。

只能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抽空把婚结了。

人生一等一的大事,甚至还没有多拧两个螺丝重要。

牛马一生,多么的可笑。

而眼下,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始,长期被压抑的民间习俗正在强劲的复苏。

政,策上是不提倡大操大办,但也不禁止。

被压抑了十几年的传统婚俗和人情往来,迎来了近乎病态的强烈反弹。

大办!

大办特办!

但凡有点能力的老百姓,一个赛一个,变着法子的为子女办一场别开生面的婚礼。

这是无数家庭最重要的心愿,也有最有必要的“面子工程”。

毫无疑问,何雨柱现在就是这么想的。

恨不得把大席都摆在两公里外的城门广场上去!

当然,那有点不现实。

就在家里意思意思吧。

把好友都叫上,有一个算一个,在院里弄上个十几二十桌的。

鸡鸭鱼大肘子,全上!

排面做的相当足。

当然,这种“腐败”现象,带来的也不全是好事。

攀比成风!

何雨弦作为小叔,简简单单的给大侄女陪嫁了一辆本田cg125。

就是第一代炸街神车,车坛常青树,同时也是当下最着名,最受推崇的摩托车之一。

眼下这辆崭新的,红白相间,油箱上还系着大红绸子的摩托车,就那么扎眼的停在院子当间。

明珠在前,何雨水这个当姑姑的也不好小家子气。

为了不跌面儿,也是拼了老底,咬牙托关系弄来一台18英寸的牡丹牌彩色电视机。

包装盒上那朵大牡丹花,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因为这,雨水被自家那个如今已经升为正儿八经的所长的男人好一顿抱怨。

都到家门口了,还嘟囔呢,跟个小孩似的。

“咱就是个小所长,我这一生如履薄冰,弄这么大场面,合适吗?”

“你糊涂啊!我二哥给筱筱陪送一辆重骑,等咱们家建晨结婚的时候,他这个当二舅的,不得送辆小汽车!”

“而且,我大哥现在也阔起来了,怎么着咱也赔不了。”

“小汽车?!这个可以有!建晨,快把电视机给你大表姐抱上!”

刚上初中的宋建晨,噘着嘴把本该属于自己的大彩电从自行车上抱了下来,耷拉着个脸朝院里走去。

“你这孩子,这什么表情?给我笑起来!”

“呵呵。”

……

本来嘛,放学回家的宋建晨看到家里新买的大彩电,美得不行。

他再也不用去同学家蹭黑白电视看了!

刚准备正美滋滋的拆开包装盒,心里盘算着今晚能看上彩色版的《恐龙特急克塞号》

可一扭头,大彩电就被无情的搬离了自己家。

原来,这是送给大表姐的结婚礼物。

小孩子能有什么坏心思?

他只是眼睁睁看着那已到嘴边的大彩电,“嗖”的一下飞到了大表姐的嫁妆堆里。

心里那股最原始的不满和失落,怎么也压不住,小嘴可不就撅了起来么。

不过,这不高兴来得快,去得也快。

刚蔫头耷脑的蹭回院里,目光唰的一下,就被房檐下那辆盖着透明塑料防尘罩,却依旧遮不住其拉风线条的摩托车给死死钩住了。

“我靠!”

宋建晨惊呼一声,那点小情绪瞬间抛到九霄云外。

一路小跑着把怀里抱着的电视机纸箱塞进屋里,然后像颗炮弹似的冲出来,围着摩托车转起了圈。

那眼神,比刚才看彩电时炽热一百倍。

不止是他,院里大大小小的孩子,连同许多年轻爷们儿,此刻都彻底被这铁家伙征服了。

谁见过这稀罕玩意?不夸张的说,就是在电视里都见的不多!

一个个全都围在摩托车前驻足,眼里全是毫不掩饰的羡慕和惊叹。

红白相间的流线型车身,锃光瓦亮得能照出人影儿。

造型夸张的发动机在阳光下闪着冷硬的金属光泽。

那粗壮的前叉、镀铬的排气管……

每一个细节都散发着令人心潮澎湃的工业美感。

宋建晨蹲下身,小心翼翼的伸手,想摸又不敢摸的悬在塑料膜上方,隔着薄膜感受那冰冷的金属触感。

在他年轻的心里,十个大彩电,也比不上这一辆能载着风与自由的“本田王”。

“想要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