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阴谋与反制

第283章阴谋与反制

公元1940年7月3日,清晨,山西,太原城外。

一场震惊华北的大战,在晨曦微露中,轰然打响。

而发起这第一波攻击的,并不是任何一支地面部队,而是山西民团那浩浩荡荡的空中机群。

高空中,五十多架包括b-25“米切尔”轰炸机、sbd-2“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在内的庞大机群,如同遮天蔽日的钢铁秃鹫,带着刺耳的引擎轰鸣声,对日军在外围苦心经营的防线发起了地毯式的猛烈轰炸。

一时间,整个太原城外被火光吞噬,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连绵不绝,仿佛大地都在哀嚎。

地面如同被无数道硫酸雨泼过一般,原本还算整齐的防御工事、坚固的钢筋混凝土碉堡以及各种隐藏的暗堡、严密的掩体、深邃的战壕,所有的一切,都在那倾泻而下的弹雨中被无情地碾碎,彻底淹没在了漫天飞舞的硝烟和尘土之中。

空气中弥漫着焦土、火药和烧焦的血肉混杂在一起的刺鼻气味。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b-25“米切尔”轰炸机,在此次的轰炸中大放异彩。

作为另一个时空里颇受好评的一款中型轰炸机,它展现出了惊人的多面性。

它不仅仅能够携带多种弹药执行对地支援任务,进行低空攻击,还能进行精准的水平轰炸,甚至在必要时能执行对舰攻击等各种复杂任务。

而且它的携弹量也颇为可观,最大2.27吨的载弹量足以将目前已知的所有炸弹类型,无论大小,都一股脑地装进那巨大的弹仓里,然后毫不吝啬地倾泻而下,将地面的一切都化为乌有。

太原城外的天空,轰鸣声震耳欲聋。一队由六架b-25轰炸机组成的轰炸编队,在完成了一轮精准的投弹后,正有条不紊地在半空中盘旋着,等待着下一轮的攻击指令。

负责指挥这个轰炸中队的指挥官潘政宇,透过座舱的玻璃,看着地面上不断冒起的浓烟和火光,心里正飞速地盘算着下一波攻击的最佳位置和路线。

就在这时,座舱内突然响起了一阵急促的警报声,伴随着飞行员们紧张的惊呼。

“所有单位注意……西北方向,高度三千六百米,距离两千……发现日机!”

那声音带着明显的颤抖,显然是这群突如其来的不速之客把他吓了一跳。

紧接着,一个沉稳而有力的声音,通过公共频道清晰地传达下来,那是此次轰炸机群的总指挥杜立特。

“我是空中总指挥杜立特!所有轰炸机停止轰炸,立即向我靠拢,立即重新编组,立即重新编组!”

杜立特的命令简洁而果断,所有的轰炸机飞行员几乎是条件反射般地拉动操纵杆,巨大的机身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迅速朝着杜立特座机所在的方向靠拢,庞大的轰炸机群开始在空中重新排列,形成严密的防御编队。

机翼下,那原本用于对地攻击的炸弹,此刻仿佛也感受到了空中杀气的降临,在弹仓内微微颤动。

与此同时,另一个同样熟悉而充满自信的声音,也通过公共频道响彻在所有飞行员的耳边,那是山西民团海盗大队的大队长程如风。

“所有护航飞机注意,立即对日机进行驱逐,绝不能让他们靠近轰炸机群一步!”

这些事情说起来似乎很繁琐,但实际上,从发现敌机到命令下达,再到机群开始行动,整个过程仅仅发生在短短的二十多秒钟之内,空中战场瞬息万变,容不得丝毫迟疑。

很快,三十多架由三菱a6零式战机和中岛一式战机组成的日机编队,如同乌云一般,出现在了太原外围的空域。

它们的机翼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光芒,螺旋桨高速旋转,发出尖锐的呼啸声,径直朝着山西民团的轰炸机群扑来。

这个日机群的指挥官,正是日本驻山西的第60飞行战队指挥官——仪峨彻二大佐。

这位屡败屡战的日军在山西的最高陆航指挥官,没有任何废话,当即通过无线电下达了攻击命令,日机群瞬间加速,如同捕食的鹰隼一般,对山西民团的轰炸机群扑了过去。

空中,一场惨烈的空中绞杀战,就此拉开序幕。

太原上空,杀机四伏。

驾驶着一架零式战机,如同利箭般飞在编队最前面的仪峨彻二大佐,透过座舱玻璃,死死地盯着下方那片由银色金属组成的乌云……那密密麻麻、严整有序的轰炸机群。

阳光反射在b-25轰炸机光滑的机身上,闪烁着刺眼的光芒,那庞大的机体和井然的队形,无声地宣告着一种绝对的力量感。

看到这一幕,仪峨彻二的心脏猛地就是一紧,一股熟悉的寒意从脊背升起。

这一年多来,他和这支被称为“山西民团”的飞行大队交手的次数已经不算少了。

虽然帝国的宣传机器上总是宣扬着武士道精神的胜利,但他自己心里清楚,战绩是何等的惨淡。

也正因为如此,他对这支神秘而强大的对手,了解得也愈发的深切和……恐惧。

山西民团装备的战机,无论是火力、动力还是装甲厚度方面,都足以碾压帝国最新、最引以为傲的零式战机。

他不知多少次亲眼看到同僚的零战在p-47那八挺12.7毫米重机枪组成的火网下,如同纸片般被瞬间撕碎。

也曾被f4u海盗战机用“殷麦曼机动”轻松甩开,然后从上方俯冲下来,用绝对的速度优势将他打得狼狈逃窜。

光是从去年六月到现在,仅仅在山西这一个战场上,帝国航空兵损失的飞机就不下上百架。

这个数字已经足以让日本感到肉疼了,而且上百架飞机的损失已经占了整个大日本帝国在中国战场飞机损失总数的百分之三十。

由于此时的日本尚未能全面转入战时经济体系,所以去年日本全国的飞机总产量,也仅仅只有可怜的4768架。

这区区上百架战机的损失,在那些东京大本营的官僚们看来,或许只是报表上一个不起眼的数字,但只有他们这些一线指挥官才知道,这已经严重削弱了日军在华北的局部制空权,更深刻地影响着帝国在整个中国战场,乃至未来的兵力储备。

要知道,帝国陆军和海军航空兵,一直以来实行的都是最严苛的精兵政策。

培养一名合格的海军航空兵,需要整整三年的时间,他们从十四到十六岁的少年航空兵,或是从军校毕业生中万里挑一,淘汰率高达恐怖的百分之七十。

而陆军航空兵的训练周期虽然略短,也需要一年半到两年,但同样极端强调飞行时长和残酷的格斗技巧训练。

在如此严苛的筛选和漫长的培养下,整个日本每年也只能培养出一百到两百名合格的飞行员。

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帝国最宝贵的财富。

而现在,仅仅在山西这一个省份,就在这支“山西民团”的手上,已经折损了七八十名这样宝贵的精英飞行员。

这对于日本来说,打击不可谓不沉重。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战术失败,而是在战略层面上,对帝国战争潜力的持续放血。

就在仪峨彻二心神激荡的瞬间,他眼角的余光瞥见了从更高空俯冲而下的数十个黑点——是p-47和f4u!它们来了!

冰冷的现实将他从沉思中拽回,他深吸一口气,握紧了操纵杆,眼神重新变得冷静起来。

他明白,无论代价多大,他都必须为脚下的帝国陆军撕开一条血路。

透过无线电,仪峨彻二冰冷而决绝的声音,传入每一位日军飞行员的耳中:

“帝国的勇士们,准备战斗!

记住我先前的话,先驱散后歼灭,第一中队,率先出击!”

他的话音刚落,一队由八架涂着日之丸标志的一式“隼”式战斗机组成的编队,便如同从主体上剥离的刀片,猛地一压机头,率先朝着下方那片银色的轰炸机海洋冲去。

这一队一式战机的任务明确而残酷……他们是诱饵,是吸引猎犬注意的兔子,要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引诱那些强大的护航机群围攻他们,为后续的主力机群撕开攻击轰炸机的宝贵窗口。

但很显然,山西民团的空中指挥官也是个身经百战的老手。

程如风从他的p-47驾驶舱里,冷眼看着那八架明显是来送死的一式战机,嘴角勾起一抹不屑的冷笑。

这种小伎俩,他在中央空军的时候就见得多了。

他根本没有上当,只是通过无线电冷静地下达了分兵指令。

随即,十二架f4u“海盗”战机,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从护航机群中分离出来,以优雅而致命的姿态,划出十二道弧线,迎向了那八架一式战机。

而剩下的,由p-47“雷电”和更多“海盗”组成的庞大主力集群,则看都未看那边的诱饵一眼,依然保持着高速和队形,朝着仪峨彻二率领的日军主力集群直扑而来!

看到对方根本不上当,应对得如此冷静和精准,仪峨彻二轻叹了口气,心中最后的一丝侥幸也消失了。

他知道,今天指挥对面空军的肯定是一名老练的指挥官。

他不再犹豫,只能对着送话器,用尽全身力气嘶吼起来:

“勇士们,都跟着我一边打,一边往轰炸机群靠拢!”

仪峨彻二的想法很简单,甚至有些无赖——你不是阻止我靠近轰炸机群吗

那好,我就把整个战场都拖到那些巨大的、脆弱的轰炸机身边去!我倒要看看,在自己人的眼皮子底下,你们的子弹还敢不敢乱飞!

他的想法是对的,而且极其有效。

当双方的战斗机群如同两股汹涌的钢铁洪流,在b-25轰炸机群的上方和侧翼猛烈地撞击在一起时,整个天空瞬间变成了一个混乱的绞肉场。

曳光弹如同红色的火链,在空中疯狂交织,引擎的轰鸣、机炮的咆哮和金属被撕裂的尖锐声响混杂在一起。

而此时,那些b-25轰炸机上的机枪手们,反倒一个个都有些投鼠忌器起来。

他们紧握着机枪的握把,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眼睁睁地看着一架零式战机从自己的射界里呼啸而过,却不敢轻易开火。

因为就在那架零式的尾后,紧紧地咬着一架涂着鲨鱼嘴的p-47!他们生怕一梭子弹打出去,没打中鬼子,却误伤了自己的友军。

反观那些“海盗”和“雷电”的飞行员们,也同样变得小心翼翼起来。

他们驾驶着性能优越的战机,在狗斗中占据着上风,但每当他们将一架日机套入瞄准光环,准备按下扳机时,视野里总会晃过一架友军轰炸机那庞大的银色身影。

要是一时手滑,一梭子弹不小心打中了那些满载炸弹的“宝贝疙瘩”,那他们的罪过可就大了!

一时间,整个战场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僵持。

仪峨彻二用一种近乎自杀式的战术,成功地将山西民团空军的利爪给束缚了起来。

面对仪峨彻二这种近乎“泼皮无赖”式的打法,作为此次轰炸机群总指挥的杜立特思索了一会后,这位传奇飞行员迅速调整了对策。

“所有轰炸机,执行‘疏散阵型’!重复,所有轰炸机,执行‘疏-散-阵-型’!”

杜立特清晰的声音,通过无线电传达到了每一架b-25和sbd-2的驾驶舱内。

命令下达的瞬间,那片原本密集如乌云的庞大轰炸机群,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搅动,开始了有序而迅速的分散。

一架架轰炸机,如同棋盘上的棋子,精准地拉开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原本紧凑的编队,瞬间变得稀疏起来。

机翼与机翼之间的间隔,从原本的几十米,迅速扩大到了数百米,甚至更远。

如此一来,仪峨彻二想要将整个战场捆绑在轰炸机群周围,让民团空军投鼠忌器的想法,当即就落了空!

日军飞行员们愕然地发现,他们刚刚还在利用的“人质”,突然之间就四散奔逃,让他们失去了可以利用的掩护。原本混乱的战场,瞬间变得清晰起来。

失去了“人肉盾牌”的束缚,程如风和他手下的那些王牌飞行员们,就像是挣脱了枷锁的猛虎,瞬间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

“弟兄们,给老子狠狠地打!把这些狗娘养的都给老子打下来!”程如风的咆哮声在公共频道里回荡。

束缚被解除,双方重新回到了最原始、最残酷的传统空战模式——性能、火力和技巧的正面硬碰硬。

一时间,整个太原上空,战斗的激烈程度陡然升级!

一道道由机炮和重机枪组成的炽热弹幕,如同死神的镰刀,在天空中疯狂地划过。曳光弹在空中拉出长长的、鲜红的轨迹,将蔚蓝的天空切割得支离破碎。

几乎每时每刻,都有一架或者数架飞机,机身上冒出滚滚的黑烟,如同被折断翅膀的飞鸟,拖着长长的、绝望的尾迹,从高空螺旋着坠落。

机体在空中解体,碎片如同暴雨般洒落,飞行员的惨叫声被淹没在引擎的轰鸣和爆炸的巨响之中。

在这场纯粹的性能与火力的较量中,装备着零式和一式战机的日军,显然是处于绝对的下风。

他们的战机装甲薄弱,火力贫弱,面对着p-47那八挺重机枪组成的“飞行霰弹枪”和f4u那强悍的动力与坚固的机身,几乎是一触即溃。

日军的损失,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增加起来。一架又一架的日之丸战机,在空中化为绚烂而短暂的烟火,然后永远地从天空中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