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手握大义的好处
第303章手握大义的好处
太原城内,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
随着井关仞那封充满诀别的电报抵达,整个司令部内的气氛凝重到了极点,死寂得仿佛能听见空气凝固的声音。筱冢义男的脸色阴沉如水,他紧握的拳头因为用力过猛而指节发白。
“田中君,第三十六师团……井关君他……他真的……”
筱冢义男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沙哑。
他怎么也想不到,被他给予了厚望的第三十六师团,竟然会如此迅速地溃败。
仅仅三天时间,一万多人就被全歼了。
参谋长田中隆吉的表情同样沉重。
他刚刚收到了前线传来的最新战报,那份报告的每一个字,都像一把利刃,刺痛着他的心。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震惊,然后缓缓地抬起头,眼神中带着一丝疲惫,却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残酷。
“司令官阁下,第三十六师团,全体……玉碎了。”
田中隆吉的声音带着明显的颤抖,每一个字都像从喉咙里挤出来一般艰难。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组织语言,又像是在努力消化这个残酷的事实。
“根据最新侦察机冒死传回来的航拍照片和城外守军的报告显示……太原城外围的阵地,已经全部……失守。”
他指了指桌面上展开的巨幅军事地图,那上面原本标注着日军层层迭迭的防线,此刻却只剩下了一片代表着沦陷的红色区域。
“井关中将和他的师团指挥部,在山洞前发起了最后的万岁冲锋,但被支那军的密集火力瞬间消灭……没有,没有一个人生还。”田中隆吉的声音越来越低,眼神中充满了痛苦。
他沉默了片刻,似乎在回忆着什么,然后声音带着一丝颤音,补充道:
“参谋长铃木敏夫大佐,炮兵联队长铃木清大佐,步兵联队长福岛忠雄大佐、大内贞雄大佐……以及所有随师团长殿下进行最后突击的参谋人员、卫兵、通讯兵……全部,全部阵亡。”
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难以言喻的悲痛。
“第三十六师团,已经全军覆没……司令官阁下,太原城外围的所有防御,已经不复存在了。
如今支那军的先头部队,甚至已经推进到了……推进到了城门不足五百米的位置,随时可以对太原城发起进攻。
司令官阁下,我们必须要做好准备了。”
司令部内,空气凝滞得如同铅块,沉重地压在每一个人的胸口。
良久,筱冢义男才长长地叹息一声,那声音里充满了无尽的苦涩与疲惫。
“支那人有句古话,叫做世事难料啊……”
他喃喃自语,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却又字字清晰地回荡在这死寂的空间里。
“当初我刚来第一军任职的时候,还想着大展拳脚,将山西境内的支那势力完全清除,让山西变成帝国稳固的大后方……没想到啊……”
他的目光从地图上移开,转向窗外那漆黑的夜空,仿佛透过夜幕,看到了自己曾经意气风发的模样,以及如今这令人绝望的现实。
“司令官阁下!”
田中隆吉猛地挺直了腰板,他无法接受司令官如此沮丧的姿态。
“您也不必沮丧!”
他加重了语气,试图以此增强筱冢义男的信心,“三十六师团虽然已经玉碎,但我们在太原城内,还有第三独立混合旅团驻守!”
田中隆吉的语气带着一丝急切,他快步走到地图前,指尖重重地落在太原城中心的标识上,仿佛要将那座城池的命运牢牢地抓在手中。
“再加上皇协军的话,人数也有一万多人。
完全可以将太原坚守很长一段时间!等到援军赶来后,再给支那人来个中心开,将他们消灭掉!”
然而,筱冢义男只是摇了摇头,动作中带着一丝无奈和疲惫。
“要是这么简单就好了……”
田中隆吉只是从军事层面上考虑问题,唯独漏算了政治和人心,那才是真正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决定胜负的关键。
“田中君,山西境内的势力太复杂了。”
筱冢义男踱步到窗边,背对着田中隆吉,他的目光投向远处那片被夜幕笼罩的山峦,仿佛那些山峦之间,正隐藏着无数难以捉摸的眼睛。
“晋绥军、中央军、八路军、山西民团以及各地的私人武装势力……多如牛毛。”
他每说出一个势力,语气就加重一分,每一个势力都代表着一个潜在的威胁和无法预测的变数。
“刚开始山西民团和386旅攻打太原的时候,其他势力都是抱着看笑话的心态看待的,大部人都不看好他们,认为仅凭山西民团和一群土八路想要拿下太原无异于白日做梦。”
筱冢义男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自嘲,他们曾经也是这样认为的,将这些“乌合之众”视为儿戏,不屑一顾。
“可现在不一样了……”
他的声音突然变得低沉,“三十六师团被全歼引起的震动实在太大了。”
筱冢义男缓缓地转过身,“要是晋绥军还不趁机跳出来占便宜,那他也不叫阎锡山了……”
他冷哼一声,他能够想象到,那个平日里胆小怕事的阎锡山,此刻的脸上正带着贪婪的笑容磨刀霍霍,准备扑向太原这块肥美的战场。
五台县城的城门外
一辆漆黑的轿车在一辆满载士兵的卡车的护送下风尘仆仆的从远处驶来,轮胎碾压着水泥路发出低沉的轰鸣声。
夜色已深,县城外围的灯火稀疏,唯有城门处高悬的油灯,摇曳着昏黄的光芒。
负责城门守卫工作的卫兵们,虽然早已习惯了夜间的各种往来,但面对这般阵仗,还是第一时间提高了警惕。
几名手持冲锋枪的士兵迅速上前,拉开警戒线,示意车队停下。
轿车的车窗缓缓摇下,露出里面端坐的两位军官。
“证件。”一名卫兵伸出手,语气严肃。
轿车内,一名军官递出了几份文件。卫兵接过证件,在油灯下仔细核对,借着微弱的光芒,他看清了证件上的钢印和照片,以及那赫然入目的二级上将军衔。
他的目光在证件上的名字……“杨爱源”。
在和坐在后排的那名将领的面容之间来回比对,确认无误后,脸上严肃的表情瞬间松弛下来。
“报告长官,核验无误。”卫兵恭敬地将证件还给对方,身体站得笔直。
“长官,夜路难行,我等派两名兄弟为长官带路。”卫兵头目上前一步大声道。
话音刚落,两名士兵便迅速跳上卡车的车厢,示意车队可以通行。
轿车和卡车再次启动,在夜色中划过一道弧线,很快便来到了五台县指挥部的门外。
指挥部外,几盏瓦斯灯将大门照得通明。
此时,苏耀阳、白崇禧以及陈旅长三人,早已等候在门口。
他们身着整齐的军装,在微凉的晚风中,身姿笔挺如松。
当黑色轿车的车门打开,佩戴着二级上将军衔的杨爱源从轿车上走了下来。
“星如兄,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
白崇禧率先率先迎上前去,语气中带着热忱,伸出手与杨爱源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建生兄,好久不见啊。”杨爱源打量了一下白崇禧,这才感慨道:“数年不见,你的白发多了不少啊。”
“谁说不是呢,岁月不饶人啊。”白崇禧无奈的笑了笑,指了指一旁的苏耀阳和陈旅长道:“来来,我为你介绍一下两位俊杰。
山西民团的总团长苏耀阳苏明曦,八路军386旅的旅长陈。”
“苏团长,陈旅长,各位久候了。”
杨爱源的脸上虽然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却依旧锐利而有神,他微笑着分别跟陈旅长和苏耀阳握手,语气中不失军人的爽朗。
几人简单寒暄几句,交换了眼神,没有过多的客套,彼此都明白此行的目的。他们打了招呼后,便齐齐转身,迈着沉稳的步伐,一同走进了指挥部的大门。指挥部内,作战沙盘上灯火通明,等待着他们对太原城下一步的战略部署。
指挥部内,一间专门用于小规模会议的作战室里,灯光明亮,气氛却显得有些凝重。
长方形的木质会议桌旁,四人依次落座。
白崇禧坐在主位,苏耀阳和陈旅长分坐他的左右,而杨爱源和孙楚则坐在对面的位置。
空气中弥漫着一丝莫名的紧张气氛,作战地图被平整地铺在桌面上,其上密密麻麻地标注着红蓝双方的态势,但在座之人的目光,此刻却没有落在地图上,而是紧盯着彼此的脸庞。
刚一落座,甚至连茶水都未来得及端上,杨爱源便迫不及待地将身子向前倾了倾,双手交迭放在桌面,目光如炬,扫过苏耀阳、白崇禧和陈旅长三人,开门见山,语气中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果决。
“建生老弟、苏团长、陈旅长,大家都是明白人,我也不说什么废话啦。”
杨爱源的声音带着沙场老将特有的粗犷与沉稳。
“想必你们也知道我这次为什么过来了,我此次过来就是奉了阎长官之命过来的,太原乃是山西的首府,应该也必须应该掌控在中央政府,也就是阎长官的手上,我这话各位应该没什么异议吧”
他将“应该”和“必须”咬得格外重,语气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强硬,仿佛他所说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定论,不容丝毫反驳。
苏耀阳、白崇禧和陈旅长三人相互对视了一眼,短暂的眼神交流中,仿佛已经达成了某种默契。
白崇禧那张素来平静的脸上,此刻浮现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他端起手边的茶杯,轻轻啜了一口,慢条斯理地说道:
“星如兄,事无绝对,你先不要那么肯定,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再商量嘛。”
苏耀阳的嘴角也微微勾起一抹弧度,眼神中带着一丝玩味。
他将身体微微后靠,让自己更舒服地陷入椅子中,姿态从容。
“杨长官,非是职部不给您和阎长官面子,实在是这事阎长官办得不地道啊。”
苏耀阳的声音听起来带着一丝无奈,却又暗含指责,他将“不地道”三个字说得极轻,但指责的意味却格外浓烈。
他指了指桌面上的太原城图,语气中带着一丝讥讽。
“我们正和日本人打得激烈呢,你们突然跑过来想要吃现成的,这不管怎么说都说不过去吧”
他的话语虽然听似玩笑,但其中的讽刺意味却不言而喻。
尤其是“吃现成”三个字,更是赤裸裸地揭露了对方的真实意图,如同锋利的刀刃,直刺杨爱源的心窝。
陈旅长脾气素来耿直,此刻更是直言不讳。
“杨长官,事不是这么办的!”
陈旅长的声音粗犷而响亮,带着一股子不加掩饰的火药味。
他向前探出身子,目光灼灼地盯着杨爱源。
“打仗的时候没看到你们,要吃肉的时候你们就跳出来了,有这么办事的吗”
“阎长官想要太原没问题,那就请他派部队过来,让晋绥军自己来光复太原,我们愿意为他助威!”
杨爱源当然明白这件事确实是他们办得不地道,也难怪对方说话会夹枪带棒,但他也是带着任务而来的,自然不会轻易退缩。
他盯着苏耀阳和陈旅长,面容严肃:“自从太原失陷后,这几年阎长官时常夜不能寐,无不思索着要光复太原。只可惜晋绥军实力不济,阎长官也只能一边收拢旧部默默发展一边静待时机。
如今时机已到,试问倘若你们两位是阎长官的话,会怎么做
况且阎长官身为中央政府任命的二战区司令长官,整个山西都是阎长官的管辖范围,他下令晋绥军光复太原有什么错”
这下轮到苏耀阳和陈旅长不吭声了,阎锡山此番要吃现成的固然有些无耻,但不管怎么说,有一件事杨爱源没有说错,人家再怎么样都是中央政府任命的二战区司令长官,他要派部队光复省会绝对是名正言顺的,这就是手握大义的好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