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2章 劝告,迷茫,走亲戚
厦门。
豪华办公室内。
听了马向前的话,刘峰的眉头皱的更紧了,遥望窗外的月色——自己该怎么办呢?
另一边。
大泉乡野外,河边。
许大海看了看快要爬上中天的月亮,打着冷颤道:
“嘶~老朴,咱们回去吧!天儿实在是太冷了,过了把夜钓的瘾就行了!”
“嗯呐,最后一条!再钓最后一条!”
哗啦啦~
没成想朴秀成最后还上了一条大鱼,溜鱼就溜了很久!两人更冷了!
好在大鱼没有脱钩,等把一条半米多长的大鱼拉上岸,悬着的心放回肚子里去,两人都很高兴。
“这是今天钓的最大的一条不?”
“将近一米长了吧,累我一身汗,应该是最大的收获了!”
突突突~
回去时,换许大海骑着摩托,朴秀成坐后边。
灯光刺破黑夜。
等颠颠簸簸回到朴秀成家,已经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了,只有村民家的狗子,听到动静,吠叫几声。
隔天。
一觉睡到上午十点,起来后,许大海两人就在院子里架好锅,一个抱柴,一个杀那条最大的鱼。
边忙碌着边闲聊,等丝丝缕缕的热气从锅内飘出,并带出大量鱼香味儿后。
有路过的村民,与朴秀成相熟的,也进院儿来瞧。
“做的啥好吃的啊?”
“炖鱼呢!中午别走了,留下来喝点儿啊!”
“行啊!”
“哈哈,光等着吃啊?赶紧过来帮忙干活儿!”
“来来来,让我烧火!”
“还要柴火不?我家还多着呢,小推车呢,我去推些来!”
一时间三五个汉子凑了过来,有的蹲下帮忙烧火,有的推着独轮车去运柴火,还有的进屋刷盆,准备待会儿盛鱼。
许大海,朴秀成两人倒是闲了下来。
在弥漫整个院子的鱼香味儿下,边抽烟,边聊天,时不时哈哈大笑一番,倒也相当悠闲,自在。
与后世不同。
这年代的很多人,在农闲时是真的悠闲,等同于放长假。
当然,大家的物质生活远远不如后世丰富,很多家庭逢年过节时才舍得吃猪肉。
而听大家交谈,在场的几个汉子,平时偶尔也投机.倒把,寻个机会,十天半月的可能就能赚千八百块。
之后大吃大喝一番,潇潇洒洒把钱花光,日子回归平淡,继续寻找下一个机会。
许大海脑海里闪过两个字——躺平!
但这就是这个年代,很多人的正常生活状态。
“鱼好喽!”
“盛到盆里边儿!进屋,开吃!”
“有酒吗?老朴,你藏起来的好酒呢,快拿出来!”一个姓王的消瘦长脖子的汉子嚷嚷着。
许大海也认识他,初中时他比许大海大一届,那时经常看见他和别人干架,不是打别人,就是让别人打。
“墙角呢!”
“那是散篓子,不喝那玩意儿!”
“你小子!行行行,我去拿酒。”朴秀成笑骂一句,把盆递给别人,自己往西屋走:
“就剩一瓶儿了,不够的,待会儿还是要喝散篓子。”
“没事儿,先喝完再说!”
端鱼进屋,大家围坐一桌,边吃边唠嗑。
许家屯儿。
老爹这院儿也来了客人。
听到一阵阵“姥姥!”,“姥爷!”的稚嫩嗓音,老爹老妈两人连忙迎了出来。
“哎哟~冷不!让姥姥抱抱!”
“姥姥!”
“嗯呐,快进屋,姥姥给你做好吃的!”
来人是妹夫姜宁,妹妹许芳,以及两个孩子。
老妈很高兴,连忙让大家进屋,她让老爹许厚田陪着女婿说话,自己则是系上了围裙。
中午做了丰盛的菜肴,王秀秀也被喊了过来,暖融融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炕上,众人边吃饭边唠着家常。
倒也十分惬意。
就是两个孩子很不老实,尤其是大的那一个,简直是混世小魔王,饭也不好好吃,吃几口后就跑来跑去,不是在拽猫尾巴,就是在追狗,撵鸡……
许芳也扒拉了几口饭,追出屋逮住他,扬起巴掌要打。
老妈也跟了出来,连忙劝住,把孩子护在身后:
“别打别打,孩子还小呢,有话好好说。”
“噗嗤~”许芳瞬间笑了,双手撑着膝盖,边站起来边道:
“我和我哥他们小时候不听话,你可没少打!”
“有吗?我不记得了。”
许芳又板起脸,瞪了调皮的孩子一眼:
“你老实点儿,别以为有你姥护着就能无法无天了!当心我回家收拾你!”
“略略略~”
孩子吐舌头,扮鬼脸:
“我不回去了!”
老妈附和:“在许家屯儿住着就行,想住多久就住多久!这边也不缺学校,也能在这边念书。”
孩子眼珠乱转,很是机灵,他觉得自己终究是要回大西乡的,所以为了防止到时候屁股开花,行为到底收敛了很多。
几人的对话,被在里屋和老爹许厚田一起喝酒的姜宁听的清楚,他心中一动,笑道:
“大泉乡新开的那所中学,听说教学环境可好了。
好多人想把自家孩子也安排进去念书,听说什么不对外招生。”
老爹许厚田没怎么关注过这事儿,对于学习,他向来是“爱学就学,不学拉倒”的态度。
端起酒杯喝了一口,诧异道:
“新开的中学?乡里不就一所中学吗?”
“就是小婷子,小花她们念书的那所。”
姜宁目光看向王秀秀。
后者没想到一直非常低调的学校,名气还是传了出去,想了想道:
“那是定向培养的学校,学校是一家私人公司盖的,学生们毕业后,大都要进那家公司上班儿。”
“哦,这样啊,相当于工作前的培训?”
“有点相似,不过教学质量挺好的,学生们也可以考大学。”
“不是初中吗?”
“初高中全有,读五到六年。”
姜宁压低声音:“这学校,是不是孩子他舅花钱盖的?”
孩子他舅——指的许大海。
王秀秀笑着摇头,遵循许大海不要太高调的要求:
“不是的,小海和花钱的老板是朋友,那老板想办所学校,给他的公司培养人才。
小海就说,那就在我老家盖吧,遇到一些事,也好照应着。”
“是这样啊。”
王秀秀又表示,如果姜宁,许芳的两个孩子到了念中学的年纪,应该也可以过来。
姜宁之前想过,到时候可以在省城买房子,把孩子送去省城念书。
但转念一想,许大海这么牛逼的人物,都把孩子送去家门口的学校,这学校恐怕不是那么简单,那自己何必舍近求远?
所以便开心的答应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