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终于理顺

第463章 终于理顺

杨小龙道:“当晚在房内你故意灌醉他,为的就是让他酒后吐真言。而他也恰如其分的喝醉了,也如你料想那般说出实情。”

程小姐愤恨道:“是!他当着我的面承认了所做一切,甚至都不做丝毫掩饰!”

“我当然非常愤怒,就将院中的下人仆役都辇了出去,随后与他大吵了一架!”

“他借着醉酒居然骂我,说我要不是有个好父亲自己什么都不是,还说我父亲是傻子,这么简单的骗局都看出来。”

“又说都是您多管闲事耽误他的计划,不然他早就带着董小姐远走他乡了。”

“我拿出董小姐写的自述,他看完后又辱骂董小姐,骂婊子无情,戏子无义。”

“自己一心一意对她,她却出卖自己,说完就撕了那封自述,出手就打我,我的保镖听到…”

杨小龙看着越说越激动的程小姐,自己高声打断道:

“程姑爷追着你打,你一个弱女子岂能是他的对手,所以你跑开躲避他的追打,你们两人一前一后跑到井边。`_?我$?2的-??书£?城(3/ ?}?追^£最′{?新?章?节1{?”

“他之前早已饮酒过度,经过剧烈运动酒劲上涌,胃里翻江倒海想要呕吐,就啪在轱辘上对着井口吐了起来,由于轱辘是活的他一个没扶稳,不慎才跌入井水中。”

“你的保镖在院外巡视,听到院中发生争吵跃墙而入正好看到所有的一切。而守在院门外的丫鬟小红,同往听到院中的争吵也推门而入看到一切。”

“但黑灯瞎火他们两人也无法马上施救,只能冲出院子寻找更多人手前来帮忙。”

“这才有了一开始丫鬟小红支支吾吾不敢说出实情,而保镖顾左右而言他不切入主题,我说的对吗程小姐?”

程小姐张着嘴等着眼睛,嘴里小声的肚腩道:“是…这样吗?我…我该说对,还是…不对呢!”

丫鬟小红捂着嘴,看看杨小龙又看看自己小姐,结巴的说道:“好…好像…大概、应该是这样?吧!”

保镖李玉眯着眼盯着杨小龙,一句微不可查的声音发出:

“果然官字两张口,上下都有理,这样都能编的毫无漏洞可言,要不是我亲自将姑爷丢入井中,我特么都差点信了你说的鬼话!你果真是个狗官!”

程知府见女儿、丫鬟、保镖三人的表情,赶紧上前恭维杨小龙道:“经过杨百户的抽丝剥茧般的推理,原来事实真相是这样!”

“杨百户不愧是锦衣卫出身,我这知府当的真是惭愧啊!居然连这等简单的涉及到自家的案子都看不出来,真是有愧啊!”

转过头又瞪着傻站着的女儿,给了对方一个“还愣着做什么,还不快承认!人家都给你把故事编的合情合理了,你像个木头一样杵在这里做什么!”

见女儿没有看到自己眼神,程知府抬手给了女儿一个耳光道:

“逆子!为什么不早将实情说给为父知晓!姑爷又不是你杀的,你担心什么!难道就怕家丑不可外扬,说出去丢人现眼吗?”

“现在可好,整个襄阳府的人都知道了,你这种隐瞒真情不报,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为父作为朝堂命官就是徇私舞弊保你都不成啊!傻女儿,你怎么这么傻啊!”

程小姐被一耳光抽醒,迅速反应过来,调整表情哭诉道:“爹!他是我夫君,他在外包养青楼女子做小,这要是传出去您的官声就毁了!”

“女儿为了爹爹的名声,自己就是再委屈也不能说出口哇!爹…你不要怪罪女儿,千错万错都是女儿的错,您就按照大明律处罚女儿知情不报吧…”

杨小龙翻着白眼,见这父女两人一个哭的比一个真,好想过去给他们一人一脚。

并大声骂他们:要不是老子早就认了程小姐当义妹,还需要你这老家伙给我当狗办事,我特么能昧着良心胡说八道吗?

你们两人给我记好了今日恩情,要是敢日后不给我好好办事,莫怪我收拾你们程家!

杨小龙看着两父女抱头痛哭,也装出一副悲天悯人的态度道:

“程小姐只是一时糊涂才隐瞒真相,但她才是整件事的最终受害者,虽然她味道大明律法,可王法无外乎人情。”

“所以本官认为禁足程小姐三月,并每日罚其抄写大明律一章以示惩戒。程知府管教子女不严,但为了不影响其正常公务,每日晚上陪程小姐一同抄写大明律。”

围观的众人没人发表不同意见,首先人家程知府又没违法,谁敢站出来说你们玩呢?谁站出来谁就等的被针对穿小鞋吧。

其次,程姑爷罪有应得,他仗着有些才能欺诈行骗在先,又

是对自己夫人动手在先,掉落井溺水身亡是他自己造成,难道还能让别人偿命?

最后,程小姐也是确实是受害者,被程姑爷骗财骗色,自己受骗发火质问对方也在情理之中。

怕家中丑事外扬也能理解,虽然她做伪证但并不是凶手,禁足三月抄写大明律也算是对千金小姐最大的处罚了。

程知府用袖口摸着没有眼泪的眼睛,偷瞧周围人群没有人出声反对,立马道:

“小女做伪证在先,导致整个案件无法自圆其说,这是我作为父亲的管教失职,我愿意捐出三年俸禄赠予城内善堂孤儿购置食物。”

“购置义庄内被淫贼残害妇女的棺材,就当本官为百姓们做点善事积德了。”

知府捐三年俸禄看起来不少,但真实情况是有几个官员真的会靠那点银子养家糊口?人家随便找个由头举办宴会都能收几百两贺礼。

围观人群有脑袋活的站出来道:“程知府心系百姓此乃大义,我等众人也不能落了名头,我也捐五十两银子给善堂孤儿,和义庄内停放的受害惨死妇女办法事。”

剩余众人反应过来纷纷跟着喊道:“我捐一百两!”

借着有人喊道:“一百五十两!”

随后又有人喊道:“我出两百两!”

凡是能来参加知府女婿吊唁的人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这群人前来吊唁就为与知府老爷攀交关系,出点银子算什么?

只要能在知府年前露脸并记住自己,就是再出一千两都有人挤破头!

程知府向众人鞠躬道:“多谢诸位能慷慨解囊,我替城内善堂孤儿和义庄内受害惨死的妇女感谢诸位了。”

“为表诸位行善积德的行为,本知府将命人刻一块功德碑立在义庄外,让所有得到救助的妇女儿童和路过的百姓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