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 姜九霄亲自上
与此同时,太子殿下在龙卫派出去的那些已经退下来的老龙卫的护送下,顺利回到了京都。
圣上吊着最后一口气终于等来了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一身是伤,好在没有大碍。
他也顾不得孙皇后坚持要为他请太医,拖着残腿先去给太后娘娘的灵位祭拜,恸哭自己不孝。
得知太子殿下入宫的五部尚书以及代行吏部尚书职责的魏大人赶来后,都红了眼睛。
在诸位大人的苦劝安慰下,太子殿下才歇了声。
然后在六位大人的簇拥下赶去圣上的乾安殿。
孙皇后一直守在乾安殿,半月之前圣上差点没了。
但姜九霄大胜钦察汗国,大军直指钦察汗国都城乌兰茶台,气死了钦察汗国老汗王。
圣上像是被打了一针最强的强心剂,又挨了下来。
他当时意气风发的大笑出声。
大喊老天待他不薄,竟让那个老来依然健壮如牛的钦察汗国老汗王先他一步见了阎王。
加上太子殿下还未归京,圣上放心不下。
还有就是那金帐汗国又生了变故。
孙皇后对圣上有一句评价是没错的,他是个毅力极强大的帝皇。
太子殿下拖着残腿扑到了圣上的床边。
看着被孙皇后亲自扶着,半躺在孙皇后怀里,形容枯槁,枯瘦的几乎不成人形的父亲,泪如雨下。
“父皇……父亲!”
太子殿下恸哭起来,哽咽着半天都没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你……您怎么成了这样啊!”
圣上伸出枯瘦的手轻轻摸了摸太子殿下的头顶,真心的笑道:“孩子啊,辛苦你啦……”
“这么多年来,我最想听到你喊的便是这声父亲,而非那个隔着君臣,高高在上的父皇啊。”
太子殿下恸哭的不能自已。
“别哭了。”圣上含笑看着他,一脸的欣慰,“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人也如此,帝皇也是如此。”
“父亲等你等的很辛苦,你平安归京了,父亲终于安心了,能卸下这副压垮父亲的重担了。”
“只是儿啊,往后,这副重担你若担不住了,就早些卸下罢。”
“你与父亲不同,你虽只得太孙这一个儿子……
但你也不用如朕这般为了选择能担当这副重担的继承人左腾右挪,殚精竭虑,最后还是落得个手足相残的下场。”
“太孙一人,足抵得上父亲的全部手足加上你全部的手足……”
“儿啊,你儿子虽少,却比你祖父和父亲我要幸运也要幸福的多。”
“你还有姜九霄,你的儿子和善嘉那丫头也有很深的缘分。
有他们夫妻保驾护航,你们父子定可承前启后,让大应朝进入前所未有的强大盛世!”
“父亲,您歇一歇,儿子明白您的苦心,儿子求您好好养身体!
儿子还不能做一个合格的帝皇,儿子知道自己的能力,不及父亲您一半……”
圣上打断他,“胡说!谁也不是天生就会做帝皇的,你祖父不是,你父亲我也不是。”
“你如今有了能媲美咱们开国祖皇帝的军功,就算你半点做皇帝的天赋都没有,也不耽误你能做好这个皇帝。”
“就凭你这不世之战功,就能压制的住朝堂上下了。只是……”
“你要记得,我们皇家最大的敌人其实不在外祖番邦,而是在内部啊!”
“历朝历代的皇家最大的敌人,都是大应朝那些底蕴深厚,比皇族传承更加久远的各大世家……”
圣上强撑着,在最后的几日里,才正式教了太子殿下治国之道以及帝皇心术。
……
“儿啊,今日……二十几了?”
“父亲,今日是腊月二十八,明日就是除夕了……”
今年除夕是二十九。
圣上看着太子青黑的眼眶,还是那一身血污的衣衫,知道他这是守着自己一刻都没离开。
“又是一年除夕了啊,你父亲我多撑了好几年,也不亏了……如今,真的撑不住啦。”
“父亲,儿子求您再撑一撑,您还不能撒手离开啊!”太子殿下紧紧握着圣上干枯的手求道。
圣上含笑看着太子殿下,“拥有姜九霄是我大应朝之福,也是我们皇家之福。”
“金帐汗国已认输求和,和谈的结果……咳咳咳咳……”
圣上说到激动处,剧烈的咳嗽起来。
太子殿下忙用手抚摸着他的胸口替他顺气。
“和谈的结果,朕并不担心,姜九霄定不会让大应失望的……”
太子殿下满眼苦涩。
他不敢告知圣上的是,偏偏这个时候礼部使团里头大部分使节因水土不服加上塞外酷寒病倒在大营。
尤其是礼部左侍郎袁大人,他是谈判的最高长官,却病的最重。
姜九霄身边医术最厉害的是苗嬷嬷,但袁大人年纪大了,之前也大病过一场伤了底子。
这塞外酷寒,尤其对上了年纪的人不利,何况是底子本就不好的袁大人。
苗嬷嬷为保住袁大人的命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等,姜九霄是不愿意等的。
袁大人自己也愧疚。
作为大应朝的臣子,他本该为大应朝和敌国争取最大的利益。
也是抱着这一腔热血,不惜以病弱之身亲自前往酷寒的塞外边疆。
若是要因他的病老残躯耽误了大应朝使团和金帐汗国的和谈,他万死难辞其咎啊。
大应朝礼部使团病倒的其他大人们也是如此心思。
不管是病着的,还是没病倒的,都希望在年前替大应朝拿到和谈的结果。
毕竟,多拖一日,也多一分变故。
金帐汗国和钦察汗国不一样,钦察汗国周边都是贫穷小国。
但金帐汗国西边南边和北边都有相对强大的邻国。
尤其是金帐汗国西边的一些西洋国。
他们近几十年国力上升,加上祖上都是海盗出身,可不是省油的的灯。
姜九霄也已经接到京都传来的消息,太子殿下已顺利归京,但圣上恐怕就这几日的日子了。
疑心病那样重的圣上,却给了他,给了姜家超乎寻常的信任。
士为知己者死。
他作为人臣,更想在圣上殡天之前,拿到金帐汗国的降书和和谈的结果。
于是,他和礼部左侍郎袁大人商议后,他亲自上!
取代礼部左侍郎带领大应朝的使团和金帐汗国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