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谢文东喜欢沙袋鼠的月陇

第357章 春天的消息

第三百五十七章:春天的消息

1946年的早春,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太阳早早地爬上了地平线,将温暖的阳光洒向大地。根据地旁边的小河,在阳光的照耀下,冰面渐渐融化,潺潺的流水声“哗啦啦”地响着,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到来。

岸边的柳枝也感受到了春的气息,嫩绿的芽儿从柳枝的缝隙中探出头来,迎着微风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它们的生命力。风里也少了冬日的凛冽,取而代之的是一丝丝的暖意,轻柔地抚摸着人们的脸颊。

谢文东扛着锄头,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向田间。他的心情格外舒畅,因为自从上次成功抓获了三个敌人的眼线之后,根据地就一直平安无事。粮食也足够支撑到开春,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开始忙碌着春耕的事情。

谢文东站在田地里,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然后用力地挥动着锄头,将坚硬的土地翻松。他的动作熟练而有力,每一锄头下去,都能听到土地被翻动的声音。随着他的劳作,原本坚硬的土地变得松软起来,散发出泥土的芬芳。

“东子!东子!”远处突然传来小李的喊声,他跑得飞快,棉鞋踩在泥地里,溅起一串泥水,“有、有骑兵来送信!好像是捷报!”

谢文东心里一动,扔下锄头就往村口跑。张彩霞正在院子里晒草药,见他跑过去,也跟着跑了出来:“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不知道,说是有捷报。”谢文东拉着她的手,脚步更快了。

村口已经被人们围得水泄不通,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在人群的中央,李团长正站在一个骑兵身旁,他的手中紧握着一张纸,仿佛那是一件无比珍贵的宝物。

李团长的脸上洋溢着激动的神色,他的双眼紧盯着那张纸,似乎要透过纸张看到背后的秘密。他的嘴唇微微颤动着,似乎想要说些什么,但又被内心的激动所抑制。

而那位骑兵则显得有些疲惫不堪,他身穿军装,身上还沾染着一路的风尘。显然,他是经过长途跋涉才赶到这里的,他的额头上挂着汗珠,呼吸也有些急促。

“团长!怎么样?是不是前线打胜仗了?”谢文东跑过去,声音都有些发颤。

李团长缓缓地转过身来,他的眼眶像是被火烤过一般,通红通红的,但他的嘴角却高高地扬起,露出了一个格外灿烂的笑容。

他的手中紧紧握着一张纸,那纸张在他的手中微微颤抖着,仿佛也在为这个好消息而欢呼雀跃。

李团长深吸一口气,然后用尽全身的力气,将手中的纸张高高举起,同时扯开嗓子,大声喊道:“同志们!乡亲们!我有一个重要的消息要告诉大家!”

他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在空气中回荡,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人们纷纷停下手中的事情,抬起头,目光聚集在李团长身上。

李团长的声音越发激昂起来:“就在今天,苏联红军出兵东北,给了日军沉重的打击!日军的主力部队已经全线溃败,他们再也无法抵挡我们的进攻了!”

人群中开始传来阵阵惊叹声和欢呼声,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和兴奋。

李团长的声音继续在人群中回响:“更重要的是,日本天皇已经宣布无条件投降了!这意味着,我们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就在这一刹那,整个场面像是被点燃了一般,瞬间沸腾了起来!人们的欢呼声如雷贯耳,此起彼伏,仿佛要冲破云霄。他们兴奋地跳跃着,挥舞着双手,脸上洋溢着无法抑制的喜悦。

彼此之间,人们紧紧相拥,感受着对方的温暖和力量。有些人喜极而泣,泪水像决堤的洪水一般奔涌而出;而另一些人则开怀大笑,笑声在空气中回荡,传递着无尽的欢乐。

这个消息就如同春天里的第一缕微风,轻柔地拂过人们的面庞,吹散了战争带来的阴霾。它宛如一道明亮的曙光,穿透黑暗,照亮了人们心中那片被恐惧和绝望笼罩的角落,给他们带来了希望和光明。

“轰”的一声,村口瞬间沸腾了!村民们欢呼着,互相拥抱,有的老人甚至激动得哭了起来。战士们举起枪,对着天空“砰砰”开枪,枪声在山谷里回荡,却不再是让人恐惧的声音,而是胜利的欢呼。

谢文东如同被施了定身咒一般,直挺挺地站在原地,双眼凝视着前方那片欢呼雀跃的人群,脸上的肌肉却像是失去了控制,突然毫无征兆地抽动了一下,紧接着,一阵低沉而压抑的笑声从他的喉咙里传出。

这笑声起初还很轻微,仿佛只是他内心深处某种情绪的自然流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笑声却如同决堤的洪水一般,越来越响亮,越来越放肆。他的身体也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原本挺直的腰板逐渐弯曲,最后竟像一个被抽走了脊梁骨的人一样,瘫软在地。

然而,就在谢文东笑得几乎喘不过气来的时候,两行清泪却如同断了线的珍珠一般,顺着他那满是胡茬的脸颊滑落。这泪水与他的笑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诡异而又令人心碎的画面。

他想起了那些曾经与他并肩作战的战友们,他们有的在枪林弹雨中倒下,有的在严刑拷打下坚贞不屈,最终都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他想起了那些被残暴的鬼子残忍杀害的乡亲们,他们的鲜血染红了脚下的土地,他们的哀嚎在山间回荡。

他还想起了这几年在山里东躲西藏、忍饥挨饿的日子。那是一段充满了恐惧和绝望的时光,他和他的同伴们每天都在死亡的边缘挣扎,不知道明天是否还能看到太阳升起。

而如今,经过漫长而艰苦的战斗,胜利的曙光终于照耀在他们身上。这是一场充满鲜血与牺牲的战斗,但他们的坚持和努力没有白费,他们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然而,在这胜利的喜悦背后,他的内心却被深深的悲痛和哀伤所笼罩。那些逝去的生命,那些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他们已经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再也无法回到他的身边。

每一个牺牲的生命都代表着一个家庭的破碎,一份梦想的破灭。他想起了那些曾经与他一起欢笑、一起流泪的面孔,如今却只能在回忆中寻找。这些生命的离去,让他感到无尽的痛苦和自责,他不禁问自己,是否还有什么可以做得更好,是否能够挽救更多的生命。

尽管胜利的喜悦充斥着周围的空气,但他却无法真正地沉浸其中。他知道,这胜利是用无数的生命换来的,而那些失去的生命,将永远成为他心中无法抹去的伤痛。

“东子……”张彩霞走到他身边,从背后轻轻抱住他,眼泪打湿了他的军装,“我们赢了……再也不用打仗了……”

谢文东慢慢地转过身来,他的动作轻柔而优雅,仿佛生怕惊醒了眼前这个哭泣的女子。他的目光落在她那如梨花带雨般的面庞上,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怜惜之情。

他轻轻地伸出手,小心翼翼地擦拭着她眼角的泪水,生怕自己的动作会弄疼她。他的手指轻柔地触碰着她的肌肤,带来一阵微微的凉意,却也让她感受到了他的温暖和关怀。

谢文东的眼神变得异常温柔,那是一种可以融化冰雪的温柔,仿佛他的眼睛里能滴出水来。他就这样静静地凝视着她,眼中的爱意如同春日里的阳光,温暖而和煦。

过了一会儿,谢文东似乎想起了什么,他慢慢地从怀中掏出一个东西。那是一个用弹壳做成的戒指,它的边缘被磨得光滑无比,显然是经过了精心的打磨。

这枚戒指是谢文东去年在雪地里用缴获的日军弹壳一点一点打磨而成的。当时,他在寒冷的雪地里,花费了很长时间和精力,才将这枚戒指制作完成。每一道划痕、每一处瑕疵,都见证了他对她的深情厚意。

“去年冬天,我就想给你了,”谢文东握着她的手,把戒指戴在她的无名指上,大小正好,“那时候总想着,等胜利了,就娶你。现在,胜利了,换我娶你了,彩霞。”

张彩霞看着手指上的戒指,眼泪流得更凶,却笑着点头:“好,我等你娶我。”

人群的欢呼声还在继续,李团长走过来,拍了拍谢文东的肩膀:“东子,咱们熬出头了!以后,再也不用怕鬼子了!”

“是啊,熬出头了。”谢文东看着远处的山林,雪已经化了,露出了青绿色的山皮,“团长,接下来咱们怎么办?”

“部队要整编,还要帮助乡亲们重建家园。”李团长说,“不过,这都是后话了,今天咱们先好好庆祝!杀头猪,包饺子,让大家都吃顿好的!”

“好!”大家齐声应和。

接下来的几天,根据地天天都像过年。战士们帮着村民们修补被鬼子烧毁的房子,张彩霞带着医疗队的同志,给乡亲们看病、送药。谢文东则忙着清点物资,登记伤员,虽然累,却笑得格外开心。

这天晚上,谢文东和张彩霞坐在院子里,看着天上的星星。张彩霞靠在他的肩膀上,手指摩挲着那枚弹壳戒指:“东子,你说,以后咱们会过什么样的日子?”

“我想带你回东北,”谢文东轻声说,“回我老家,那里有大片的雪原,冬天的时候,雪能没过膝盖。我教你滑雪,咱们还可以在院子里种上红薯,冬天烤着吃,暖烘烘的。”

“好啊,”张彩霞眼睛亮了亮,“我还想看看你说的那片白桦林,听说秋天的时候,叶子全是金黄色的,可好看了。”

“会的,都会看到的。”谢文东握紧她的手,“以后,咱们再也不用躲躲藏藏,再也不用担惊受怕,每天都能吃热乎饭,睡安稳觉。”

就在这时,小李跑了过来,手里拿着一封信:“营长!团长让我给您送封信,说是部队整编的通知。”

谢文东接过信,拆开一看,眉头微微皱了起来。张彩霞见他脸色变了,连忙问:“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李团长希望我留在部队,担任团长。”谢文东说,“可我……我想回家种地,想跟你过安稳日子。”

张彩霞看着他,轻声说:“东子,不管你选什么,我都支持你。你要是想留在部队,我就跟着你,继续当我的医护员;你要是想回家种地,我就跟你一起,种庄稼、养鸡鸭,过老百姓的日子。”

谢文东看着她,心里暖得发烫。他想起这些年,不管自己是当匪首,还是当营长,张彩霞始终都在他身边,从没离开过。他轻轻吻了吻她的额头:“谢谢你,彩霞。我再想想,明天给团长答复。”

第二天一早,谢文东去找李团长。李团长见他来,笑着说:“东子,想好了吗?留在部队,咱们一起建设新中国!”

谢文东沉默了半晌,抬起头,眼神坚定:“团长,对不起,我想回家。我打了一辈子仗,杀了太多人,现在只想跟彩霞过安稳日子,种种地,养养花,弥补这些年对她的亏欠。”

李团长愣了一下,随即叹了口气:“我就知道你会这么选。也好,你为根据地做了这么多,也该歇歇了。要是以后部队需要你,你还愿意回来吗?”

“只要国家需要,我随时都在。”谢文东说。

“好!”李团长拍了拍他的肩膀,“我尊重你的选择。这是你的退伍金,还有一封介绍信,你拿着,回老家的时候用得上。”

谢文东接过退伍金和介绍信,心里满是感激:“谢谢团长。”

离开指挥部,谢文东心里轻松了不少。他走到院子里,见张彩霞正在晾衣服,笑着走过去:“彩霞,咱们可以回东北了。”

张彩霞转过身,眼睛瞬间亮了:“真的?太好了!”

两人相拥在一起,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温暖而明亮。只是,谢文东心里还有一丝隐隐的担忧——他以前是匪首,手上沾过不少血,就算现在退伍了,老百姓会不会还把他当“匪”看?他和彩霞的未来,真的能像想象中那么安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