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注定又要一事无成
同时带领四个小组开发新材料,沈薇已经化身为人形机器,每天都从天不亮忙到半夜。
好在学校这边的研发已经接近尾声,超级电容器的原型机已经做出来了,马上就要接受测试。
虽然很多人都觉得这东西虽然技术含量高,可是因为实用性不强,所以一直都不怎么看好。
但不管怎么说,学校为此投入了大量研发资金,而刘校长和侯书记也相信沈薇的眼光,所以组织了学校相关专业的所有人参与测试,一起见证全世界第一台超级电容的诞生。
最激动的人就是司马霆了。
可以说沈薇这个项目,最初就是为他的研究量身定做的。
而有了超级电容,他对无轴泵推系统的研发就能向前跨进一大步,甚至年前就能造出第一代原型机。
为了见证今天这个时刻,昨天他难得没有加班,一大早就等在实验室门口。
上午八点,沈薇在李沧和杨凤的陪同下来到学校。为了今天的测试,杜小龙和黄芩带着实验室的成员,一整夜都没合眼,反反复复检查所有组件,架设检测设备等。
“沈教授,”刘校长道,“人都到齐了,要不现在就开始吧。”
沈薇也很想知道这次测试结果,便带着大家来到摆放电容器的房间。
“这些是什么东西?”进门口,余娜忍不住问道,“电容器在哪儿?”
其他人也是面面相觑。
因为整个房间的地上、空中、墙上,甚至是天花板上,都放满了竖着的片状物,彼此之间牵着红蓝两色的导线,看起来就像缠丝洞一般。
谁也没法将这些跟电容器联想到一起。
“沈教授,难道这就是你研发出来的超级电容?”一个教授问道,“学校给你调拨了那么多研发资金,你就弄出这么个四不像?”
“刘校长,以前我老是反对沈教授的观点,你们都觉得是我针对她,”余娜道,“但这次可不是我说的啊,大家的眼睛可是雪亮的。”
刘校长还没来得及说话,就听司马霆两眼放光地道:“你们懂什么?你们什么都不懂!不懂就不要乱发言!”
余娜和几个不喜欢沈薇的教授,气得鼻子都歪了。
好歹大家都是博士,都是大学教授,而且还是相关领域的佼佼者,竟然说他们不懂?
“司马教授,其他的我不敢说,但电容器我还是懂一些的。”一个汪姓教授道,“我知道这些板子的作用,但他们相互之间的距离,不是应该隔得很近,或者在中间隔上一层绝缘纸,这样才能储电吗?”
司马霆看了看他,丝毫没有掩饰看傻子的眼神,道:“这不是一般的电容器,这是超级电容器!如果真的按照你说的那样做,一旦通电,会出现什么后果?”
“什么后果?”
“整栋楼的电线都会在瞬间烧毁!”司马霆道,“所以沈教授才把距离调得这么远,这样存储的电量就不会太大。而我们可以根据测试结果,推断出最终成型的电容器的容量和充放电速度。”
被司马霆一通科普,汪教授不由一阵脸红。
其实他多少也猜到了是这个原因,但他就是因为沈薇占用了太多研发资金而不满意,故意跟余娜一样质疑沈薇,结果没想被现场打脸。
“好了,技术上的问题就不用讨论了。”见气氛变得尴尬,刘校长赶紧问杜小龙,“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吗?”
“都做好了。”杜小龙道,“随时都可以开始。”
“行,那你们开始测试吧。”
杜小龙立即招呼学生们各就各位,而其他人被请到了房门外。
这次测试是很危险的,因为整个屋子就是一个超级电容,而测试人员就在这个电容器内部,所以大家都穿上了绝缘服,看起来就像宇航员一样。
杜小龙确定所有人都到位后,便发出了开始测试的指令。
随着电闸的合拢,屋子里传来一阵隐隐的嗡鸣,站在外面的所有人的头发都被吸得漂浮起来。
这时屋里传来了学生们汇报各项数值的声音。
“充电时间2.35秒,充电曲线正常。”
“电压12伏特,稳定。”
“开始放电!”
……
研发花了几个月,资金耗费一百多万,结果测试只用了几秒钟,这就是高科技行业。
杜小龙把所有数据汇总,然后喜滋滋地送了出来,正准备交给沈薇,不过却被急不可待的司马霆截了胡。他快速翻看了所有测试数据,然后眼睛亮得发光。
“好,太好了!成功了!”
听到他这句话,刘校长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给沈薇了那么多研发资金,导致很多人都不满,觉得是他偏心沈薇,这让他的压力很大。
一旦这个项目失败,那他将面对的是各种口诛笔伐。
不过现在好了,第一次测试就取得了巨大成果,他现在可以名正言顺地告诉所有人,他的眼光没错!
而一些不喜欢沈薇的人,心里却是酸不溜秋的。
他们不知道沈薇的本事为什么会这么大,从她开始上大学起算,到现在也不过一年多吧?
结果人家已经完成了几个重要项目,学校建的特种电机车间,还给了她5%的股份。
说不眼红,那绝对是骗人的。
“不过就是个电容器而已。”余娜在一旁酸溜溜地道,“这么简单的东西,只要资金充足,在场的人谁弄不出来啊?”
“你说的对。”沈薇道,“不过有句话叫科技以人为本,我们这些科研工作者,还是应该考虑一下我们的研究成果,要怎么样利国利民,而不是一味追求高端。我的这项研究确实没有什么了不起,但它能解决我们目前面对的问题,我觉得这就是应用物理存在的意义。”
“说得好啊,”李校长道,“我希望大家要以沈教授为榜样,以后在挑选自己研究的项目时,多考虑一下实用性。好了,测试结果出来了,大家都各干各的去吧。”
第一次测试成功,但还远远不够。
接下来杜小龙和黄芩,将带领组员们继续不间断测试,然后还要各种改进,一直到性能、寿命和稳定性都能达标后,才能转入量产化。
这可能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不过都可以让学生们去完成,沈薇相信小问题肯定会有,但出现大问题的可能性不大,所以这个项目对她来说,基本上就算完成了。
现在她可以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驻地实验室那边,杜小龙和黄芩也能抽出时间,去完成锂电池的研发。
于是她找到了刘校长,表示接下来的几个月或者半年,她可能多数时间都要在驻地那边,听到这个消息的刘校长也是一脸无奈。
“有一个大项目国家非常重视,安排了三所大学共同研发,其中就有我们。”刘校长道,“原本我是想让你接手的,但现在你没时间,我们也只能放弃了。”
“什么项目?”沈薇问道,“安排学校其他教授不行吗?”
“是大功率激光。”刘校道,“学校没有相关方面的专家啊。”
这一点沈薇倒是认同,毕竟研究的是激光,而且是大功率的。
据她所知,国家从五十年代就开始立项研究激光了,那时候还被称为死光。但前前后后研究了四五十年,一直到国家完成全门类工业化之后,才一鸣惊人地出现在世人面前。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早期的工业水平不够,连那种高纯净度、耐高温的镜头都做不出来,更别提一整个激光系统了。
关键是这个东西特别花钱。
据她上一世知道的消息,这个项目到了九十年代,交由了盛海光机所在研发,每年消耗资金超过一个亿,在当时都是天文数字了,更何况是现在。
所以她觉得,这个项目就算要做,也不能由几家一起来,这样会浪费很多研发资金,短期内还不能出成果。
于是她对刘校长道:“我想放弃是明智的,现在研究这个还为时过早。”
“一点都不早!”刘校长还没来得及说话,余娜就从外面走了进来,“刘校长,我觉得咱们必须要接下这个项目!”
刘校长问:“余娜教授,你说要接下,可我们没有人……”
“我不是人吗?”余娜看了看沈薇,道,“刘校长,这个学校恐怕不止沈薇一个人能搞研发吧?”
余娜顿了顿,又继续道:“而且据我所知,美国和欧洲很多国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如果我们再拖拖拉拉,就会越来越落后。所以我觉得可以接下这个项目,由我来主持研发。”
刘校长都愣住了,问道:“你不是侧重研究理论物理吗?怎么突然对应用物理有了兴趣?”
沈薇心道这不是研究了这么久,一点成就都没有,知道自己不行,想要换赛道了吗?
只是可惜啊,虽然她放下身段来搞应用物理,但还是改不了好高骛远的个性,一来就选了个最难的课题。
估计到最后,注定又是一事无成的命。
这可能就叫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