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有血
“最近街上可不太平静,你居然还敢出来喝酒?”
幽都府一处偏僻冷清的酒肆。
屋外寒风凛冽,屋内冻手冻脚。
燃烧的火盆上架着一口锅,而锅里则炖煮着牛羊下水。
尤林拎着一坛酒跛着脚来到火盆锅前,漫不经心地朝着坐在自己对面的吴成说了句。
“你还不是一样,大冬天的都没什么客人,不见你关了酒肆在家里舒舒服服躺在热炕头上搂着妻子孩子……”
吴成没好气地撇了撇嘴。
本来他在幽都府便没什么朋友,尤其是刘三随军出征后,有事没事他都喜欢来酒肆与尤林闲聊扯淡,时间长了彼此关系都变得非常熟稔。
“因为我担心自己哪天懒下来的话,人都要真正废了。”
尤林耸了耸肩,并且拍了下自己受伤残疾的大腿。
他确实可以闲下来,单单是军队的抚恤赏赐便能让他安稳过完下半辈子。
只是他不想也不愿意这么做,无非是他心里清楚。
一旦闲下来无所事事的话。
人都会变得空虚迷茫。
反倒是给强迫给自己找点事情做还能感受到生活的滋味。
“不说这个了,喝酒喝酒!”
吴成端起酒碗与尤林碰了下,随后痛快地一饮而尽,尽情感受着酒水灼热着喉咙肠胃,身体都变得暖乎乎的。
陪着锅里熬煮的牛羊下水下酒。
几轮酒后,脸色都红润起来的吴成打了个酒嗝,说话都渐渐放开了顾忌。
“最近城里的气氛真是令人压抑不安,不说到处巡逻的士卒,甚至时不时都听说哪个大户人家给查抄了,也不知道上面究竟在做什么。”
“上面不都已经张贴告示了吗?清查奸细叛徒啊!”
尤林不以为然道,“你看啊,那些遭殃的哪一个不是幽都府有权有势的人家,而我们这些小门小户的压根都无人问津。”
“谁说没有的,昨晚与我相邻一条街的老毕便让人上门带走了,要不然我今天也不会特意找你来喝酒。”
吴成面露忧色地叹了口气。
“老毕?还有这回事?”
尤林听后都终于露出了惊愕的表情。
因为他也认识老毕。
和他们一样,老毕也是受伤从军队里退下来的老卒。
偶尔对方还会来他这里喝上两盅聊上几句。
在他的印象里。
老毕似乎没什么家人朋友,平常都是独来独往。
据说上面赏赐的戎人女人都找人换成了钱财,住也是一个人住,更没听说和谁有恩怨之类的。
所以他被抓走着实令人有些想不通。
“是的,我今早还去老毕街坊打听了一下,结果你猜老毕是以什么名义带走的?”
吴成压低了声音道。
“什么名义?”
“通敌!”
“通敌?”尤林抿了一口酒,皱紧眉头道,“他从军队里离开前不过是个小什长,就他能通什么敌啊?”
“是啊,所以我也想不明白。”
吴成神色凝重道,“我都怀疑他之前是不是在军队里得罪了什么人,然后让人借着通敌的名义给打击报复了。”
“……我还是相信上面不会无缘无故带走老毕的。”
尤林沉默了片刻道。
“但愿如此吧。”
对此吴成也不好说什么。
毕竟他们都是从军队里退下来的,比起常人都了解军队内部的情况。
正常情况下。
老毕这样的小人物还不配惊动军队亲自出手抓人。
咚咚咚——
突然。
酒肆关紧的房门敲响,旋即门外传来了一个严肃浑厚的声音。
“掌柜,开门!”
“嗯?”
尤林吴成闻言纷纷一怔,彼此下意识对视了一眼,都从各自眼神里看到了紧张与警惕。
“来了来了!”
身为掌柜的尤林抬手示意吴成稍安勿躁,一边喊着一边走向了门口。
来到门前,透过门缝看到屋外的人后,他的心都跌到了谷底。
因为对方穿着军队的黑色戎服!
他深吸口气取下门栓,打开门的瞬间都露出了热情的笑容。
“各位都是来喝酒的吗?快请进来吧。”
门一打开便能感受到刺骨的寒风袭来,而尤林却表现出一副正常掌柜招待客人的姿态。
“我们不是来喝酒的,而是来问你一些事情的。”
门外,为首的人毫不客气地带着两个人走进了屋子。
对方先是下意识扫视了眼空荡的酒肆,在看到吴成的时候仅仅只是顿了一下,旋即注意力都放在了面前跛脚的尤林身上。
“敢问各位是?”
尤林看似明知故问道。
“虎卫营的,你以前也出身军队,应该知道我们。”
为首之人掏出枚木质令牌在尤林面前亮了一下。
“原来是自家兄弟,要不先坐下喝两杯吧?”
一听到虎卫营,尤林心里都咯噔了一下,脸上却没有表现出丝毫异状。
“不用了,问完问题我们就走了。”
为首之人神情冷漠道,“你认识毕江吧?”
“认识。”
“他上次来你这里是什么时候?”
“我想想,好像在一个月前吧。”
“一个人来的?”
“是的。”
“你确定?”
“我确定?”
“那么他在你这里的时候,和谁喝过酒,又或者和谁接触过?”
“这个,我有点记不清了。”
“我希望你能仔细想想。”
“……等等,我想起来了,上回他喝酒的时候,途中有人和他拼了桌,两人聊了几句后,毕江便突然离开了。”
“那个人是谁?”
“不认识,但我大概知道他长什么样……”
等到描述完对方的长相情况,问话的人都点了点头,“如果下次再碰到他的话,记得第一时间通知我们。”
说完。
他们便直接转身离开了酒肆。
直到目送他们彻底消失在眼帘后,尤林才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紧接着立刻重新关紧了房门。
“老尤,你还好吧?”
吴成第一时间便走了过来神情紧张道。
“没事,回去喝酒压压惊先。”
尤林长舒口气,拍了拍吴成的肩膀便返回到了他们的桌位。
“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看到尤林一口干完了碗里的酒,吴成都忍不住说了句。
“看样子老毕确实有问题,不然也不会惊动虎卫营的人来走访调查。”
尤林抹了抹嘴巴的酒渍,缓了好一会儿才开口说道。
凡是在军队里待过的人都知道虎卫营的特殊性。
因为这是专门负责卫戍幽都府的部队,并且只听命于将军大人。
而虎卫营的统领叫徐虎,据说是将军的同乡,也是最早追随将军的人,忠诚完全毋庸置疑。
通常情况下。
虎卫营基本鲜少出动,但一出动便意味着幽都府有大事发生。
所以得知前来问话的是虎卫营的人后,深知事情严重性的尤林都表现得非常配合。
“难不成老毕还真是奸细叛徒?”
吴成仍旧有些不敢置信。
主要是他实在想不懂当奸细叛徒有什么好处?
难道将军给予他们的待遇赏赐还不够优厚吗?
“难说。”
尤林摇了摇头,重新给自己的空碗倒满,“从虎卫营的人问话就能知道了,老毕应该是什么人安插到军队里的,上面肯定还有接头的人。”
“也就是说,上次和老毕拼桌的人便是他的接头人?”
吴成略作思索道。
“谁知道呢,反正只要我们问心无愧肯定不会有事,而心里有鬼的人才会担惊受怕。”
尤林从沸锅里夹了块羊杂,沾上蘸料后便放入嘴里一边咀嚼一边含糊不清道。
“希望如此吧。”
吴成轻叹口气继续和尤林喝起了酒。
事实上他们却没有想到,一场血腥的清洗才刚刚拉开了帷幕。
远在山阳的薛云自然暂时不知道幽都府发生的事情。
但他却在晋王府里搜出了许多私下往来的书信。
这些书信大多都是有署名的。
其中一部分书信的主人便来自于幽都府。
看到上面的名字,薛云都不禁心中冷笑起来。
在没有拿下山阳前,考虑到大局为重他还能睁只眼闭只眼。
可如今山阳都已经落在自己手里,恰好都能给了他秋后算账的正当理由。
除此之外。
他还发现了来自京城叛军,楚王,东海城乃至南朝的书信。
其中最让薛云沉默的莫过于来自东海城方面的书信。
根据相互来往的书信内容。
晋王曾暗地里联系东海城一道向北境发起进攻。
事成之后,他承诺东海城会协同京城叛军兵出锁龙关夹击楚王。
由于兵力都投入到了与楚王的两府之战,再加上信不过晋王的关系。
起初东海城并未答应下来。
直至晋王表示,如果他顺利攻下幽都府,只要东海城愿意派遣兵马帮助自己抵抗住薛云的反扑,他甚至能割让南下五关的时候。
东海城终于答应了下来,前提是晋王成功拿下了幽都府。
看完这些书信,薛云并没有流露出多少愤怒。
他一直都非常清楚。
无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否则的话。
他何至于每次出兵都会在幽都府留下重兵看守。
除了防范内部的敌人外,南边毗邻的东海城同样是他防范的目标。
尤其在他彻底扫清北面戎人的威胁后,看似贫瘠穷困的北境都已经渐渐成了为东海城不可忽视的一股势力。
薛云更清楚,等到自己攻占山阳的消息传到东海城。
彼此的关系都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因为拥有北境山阳两地之后,他都已经具备了能威胁到东海城的实力。
一旦薛云集结重兵趁着东海城与楚王鏖战之际南下。
那么东海城出于自保都会选择撤兵防守,从而彻底输掉与楚王的两府之战。
所以未来的一年里。
薛云必须慎重处理与东海城之间的关系。
至少他目前并不想与东海城为敌。
何况有东海城在前面顶着,他也能避免直面楚王的兵锋。
毕竟在没有消化完山阳这块地盘之前。
他还不具备与楚王乃至东海城掰手腕的实力。
韬光养晦静观其变才是最合适的选择。
就算又要出兵打仗。
薛云都只会打南面占据进京城的叛军以及北面的戎人。
“来人,给我带封信回去幽都府给吕望吕长史。”
对于如何处理好与东海城的关系,薛云首先想到了吕望以及长明教。
他相信吕望比他更清楚北境与东海城的利害关系。
只要他依旧忠于自己,忠于北境,想必他一定能妥善处理好。
“属下遵命!”
一直候在门外的贾南走进书房,恭敬地接过薛云刚刚写好的书信。
“再去把余贵喊来。”
贾南退下离开前薛云都不忘交代了一句。
没过多久。
进城后便一直神出鬼没的余贵都来到了薛云面前。
“最近在山阳摸排得如何了?”
薛云自然知道这段时间余贵都在忙碌什么。
他交给了对方一个任务,一个排查山阳豪强大族情况的任务。
唯有仔细了解这些豪强大族,未来他才能更好的进行打击。
拉一批,打一批,恩威并施。
如此才能让他以最快的速度掌控山阳。
上次苗鑫来求见自己的时候,薛云便绝口不提晋王之死,反而是大大称赞了他一番。
甚至最后还让他肩负起了重建常捷军的重任,并且答应他往后便是常捷军的统帅。
因为他需要拉拢苗鑫成为自己对付山阳豪强大族的一把刀。
要知道豪强大族之间也并非是铁板一块。
只要薛云不亲自下场干涉,暗中挑起他们内部的矛盾,再放点好处出来进行引诱。
他们自己会把自己的狗脑子给打出来。
“回大人,目前只完成了一小半,恐怕要等来年开春才能完成大人交代的任务了。”
余贵如实回答道。
在没有地头蛇的帮忙下。
想要全面摸排山阳的豪强大族无疑是非常艰难。
他都是费了好大功夫才取得了一些进展。
“苗鑫那边呢,查到山阳哪家的大族与他们苗家不对付吗?”
薛云并没有为难余贵继续问道。
“不负大人所托,属下查到与苗家关系恶劣的大族有两个,分别是当地的范家与陶家……”
说到这里,余贵还解释了苗家与范陶两家对立的原因。
范陶两家和苗家一样都是山阳当地的军功世家。
但范陶两家发迹早,为了执掌山阳兵权往往会联合起来打压其他冒头的军功世家。
苗家便一直长期受到范陶两家的打压。
直至苗鑫迎娶了常捷军原主帅的女儿才彻底摆脱了桎梏。
可惜好景不长。
随着晋王开始收拢兵权,范陶两家宁愿将兵权让给晋王都不想给苗鑫冒头的机会,直接配合晋王将他再次打压出局。
所以苗鑫为代表的苗家怎么可能不恨范陶两家。
偏偏范陶两家又在薛云兵临城下的关键时刻直接反水。
即便事后苗鑫想要报复都找不到合适的借口。
毕竟范陶两家也是立了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