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牌坊
本朝对贞烈女子的旌表,一直非常重视,比前朝有过之无不及。¢0·0*小+说\网` ¢更¨新?最+全+
早先各地敕建贞洁牌坊,都是给守节多年的年老寡妇。
丈夫去世后不改嫁,独自抚养幼子成人,对女子来说极为不容易。
为她们营建牌坊张表事迹,看起来也是无可厚非。
梨月早先听凤澜院教引嬷嬷说过,从太祖至先帝,牌坊是以“节”为主。
为得是表彰与褒扬,做母亲的含辛茹苦的养育恩情,是为宣孝道而建。
毕竟年少守寡改嫁是常理,心志坚定能守家守业不散,才是凤毛麟角。
倒还真不是为了阻拦丧夫女子改嫁而做的门槛。
但至本朝万岁爷登基,理学风气渐渐兴盛,此事颇有愈演愈烈的模样。
从礼部到国子监,越来越重视“贞”字,以至于牌坊越建越多。
先前那些牌坊只颁建给尚在人世年,且年过花甲的老妇人们。
多是六十大寿的时候,由县府两级派人祝寿赠金,查看是否果有佳话。
地方查看无误再上朝廷,等待礼部核准,最后拨发钱粮石料建牌坊。
一年到头全天下也未必有多少,因此都能得到厚赐嘉奖。
可如今则不然,不知是谁先尝到了甜头,觉得这倒是个赚名声的好买卖。卡卡小说徃 勉费阅渎
礼部那些老夫子,还有国子监的理学名师,还要不停地教化各省各地。
除了花甲年迈的老妇,还把夫死殉葬或未婚殉情,全都划归贞洁之列。
最要命的是,当今万岁爷登基,沈阁老上位内阁首辅,把这事推到极致。
他大肆重用这些崇尚理学的腐儒,特别是当时的国子监祭酒魏老太爷。
下令各地州府县等地,将地方所贞洁牌坊的数量,作为官员的考察明证。
有道是上有好者下必甚焉,这事往各地一说,底下立刻就翻出花样。
各地的大户豪族竞相攀比,有的区区一个县,一年就弄出十几座牌坊来。
立牌坊的女子也从年过花甲,终于享受上儿孙之福的老人家,变成了年少小姑娘。
大多是些十七八岁加入读书人家,丈夫当年就死。
小媳妇自己身无所出,便在丈夫灵堂上上吊。
再有就是些十四五岁才订婚,未婚夫不幸短折而死的小姑娘。
这些做了望门寡的女孩儿,不顾家人劝解,把自己关在绣房里绝食而死。
那位教引嬷嬷是沈氏娘家带来的,这些故事讲得绘声绘色。
年头地方与人名都能叫出来,说她们沈家的女儿从小就懂得这些。
当时她心里还挺高兴,幸亏自己只是小丫鬟,不用读这些吓人的书。
让她不明白的是,那些拼死得了贞节牌坊的女孩子,竟然一个个都这么狠得下心,这般年纪轻轻说死就敢去死。
可后来长大了几岁,慢慢懂得了些人事,梨月心里才算明白了。
这哪里是她们自己要死,只怕是她们的家里人,无论夫家还是娘家,都不想让她们活着。
区区一个死了丈夫的小姑娘,对于大户人家来说,已半点用处都没有了。
但只要她死了,就能给父母公婆家族,乃至于全县讨来个牌坊荣耀。
如今临江侯府何家不成了,宫廷里的何才人也做不了贤德妃子了。
但只需宁二小姐去何家守节自尽而死,那临江侯府就有了翻身机会。
公府小姐殉节自尽,礼部的贞洁牌坊绝对会颁下来。
临江侯府何家全族都能受到旌表,起码在道德品行上总算上了个台阶。
何才人常以班婕妤长孙后自比,家里出贞洁烈女,对她帮助简直太大了。
说不定万岁爷见了此事,心思一软,就能把昭仪的位子复给她。
这种对何家百利的事,大约是宁老太君临终前,最后能搏一搏的事了。
这些年在宁府里当差,梨月对于这些事懂得多了,心里早已想通。
宁老太君此时的心意,只怕就是想闹得全家乃至全京师都知道此事。
毕竟宁家是世家勋贵,名誉是头等大事,绝不能轻易出尔反尔。
就算宁夫人不乐意,宁元竣念及兄妹之情,到时候也不
能反驳了。
想明白了这桩事,梨月心里有些难过,还是困倦的睡熟了。
在田庄上居住了几天,每个人都装作不知道此事,连丫鬟婆子都不议论。
宁夫人还是几次设宴招待荣国府贵客,大家说说笑笑的。
只是宁二小姐推说着凉,一直躲在屋里不出来,不肯露面了。
重阳节正日子这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空气里都凉浸浸的。
女眷们去佛寺进香添油后,特意佩茱萸登高祈福。
荣国公夫人婆媳刚进京,就得了如此招待,都是感谢不尽。
因得了京中送信过来,府里一切都铺陈稳妥,荣家人这才告辞。
当下说定了,等她们回府筹备些时日,就下帖子来回请。
宁夫人等苦留不住,说好第二天荣家人先回京。
第二天的清晨时,梨月醒来得很早,跑去杂院旁边的菜园看起菜。
这园子紧邻庄门,只有三面矮矮的篱笆,里头种的几垄秋菜。
梨月跟着庄妇一起拔菜,在旁边掸掉了土,装在菜篮里。
这园子里的蔬菜本就是宁府的,她打算多拔些走,拿回去做腌菜尝尝。
正埋头忙的热火朝天,忽然听到庄园门外,一阵马蹄声与人声嘈杂。
今天荣国公夫人婆媳两个要走,梨月估计是有车马来接,不禁抬头看。
“哎?小丫头!别找了,叫你呢!”
此时太阳刚刚升起来,就在东边逆光的地方,有个穿锦袍的人牵着马。
“叫我么?哦,来了……”
梨月眯着眼睛看过去,半天才认出来,对面是荣家面如张飞的三公子。
她真是不情不愿,但又不能做出扭捏姿态,只好过去低头不语。
“你是叫小月吧?前几天没摔坏吧?”
“奴婢没摔着,多谢荣公子相助!”
其实当时梨月就行大礼谢过了,此刻见荣三郎又提,只好再次行礼致谢。
心里却是在好奇,他这样的世家公子,大概不会闲得没事,特意叫小丫头来说话。
“不用谢!我正有个事来问你……”
果然,荣三郎将手里的马鞭举了两下,他身后的随从就往后退了两步。
他的个子高梨月个子矮,他说这句话的时候,还特意弯腰附身。
“那天在兰若庵,穿月白织金缎衣裳,戴着银花冠的姑娘是谁?是不是你家二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