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元宵的计划

火车还没到站,解军就交代了事情经过。+山~捌*墈.书`惘* ′首^发`

他解释其实自己不是想偷相机,只是好奇想看看。

然后被元宵发现,一时面子过不去,就诬陷了元宵。

而他确实是记者,只不过还在见习期。

去宁北也不是要采访什么,只是他只知道个宁北钢厂所以对外这么吹嘘的。

他去宁北是去找他师傅,像他们这样刚去报社的新人,要经历一年的下放劳动锻炼。

跟着老记者奔波在田间地头或者工厂车间,学习怎么写稿子,还要接受基层锻炼,改造思想。

直到一两年见习期过去,通过组织考验,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记者。

而这一次解军犯了糊涂,恐怕他的见习期要提前结束了。

下车前,车上的公安找到元宵,登记了她的信息,若是后续有什么问题也好及时联系。

没有用元宵跟着去做笔录,只是把解军带走了,估计是去联系他的单位。

不过元宵没有丝毫同情,如果不是她反应快,此时被带走的就是她了。

被冤枉偷贵重物品,即便后面可以找小叔解释清楚,又会多麻烦?

元宵内心对解军这种人嗤之以鼻,简直是又蠢又坏。′鑫!丸`夲\榊`栈* ,已¨发′布?罪·辛¢章`踕?

出了车站,元宵发现今天是妈妈来接她,她欢快的跑过去,跟妈妈抱在了一起。

母女俩互相看着,兰凤娇双手捂着元宵的脸,稀罕了一会儿把围巾给元宵包好。

见她就两个小包,想来连件衣裳都没多带,笑着说道:“你这懒丫头倒是省事,空着手脚就回来了。”

元宵亲昵的抱着兰凤娇的胳膊:“我一个人回来,带多了东西不方便。”

兰凤娇是搭厂里的车过来的,老元当了厂长,以前就忙,现在更是几乎住在了厂里。

还时常要出差,这两年宁北钢厂效益好,改进的生产设备应用到其他厂里,老元带着孙师傅挨个过去指导。

用一下厂里的车借闺女,也不算是什么上纲上线的的事。

汽车将母女二人先送回家就直接回厂了,母女俩到了家里才松了口气。

兰凤娇又是给元宵冲麦乳精,又是给她拿水果,家里早早就备了好了饭菜,元宵一回来,兰凤娇就扎进厨房给她做爱吃的东西。

“真好吃啊妈,我们学校食堂偶尔也有红烧肉,做得没您好吃。”

兰凤娇看着元宵的小脸,一直给她夹肉,说元宵有点瘦了。

听到这话,元宵却没了什么食欲,她看着盘子里油汪汪的肉:“李骁在国外,可能也难得吃上一口。”

兰凤娇知道闺女是想女婿了,就安慰道:“外国人也吃肉,饿不着的。”

“那能一样吗?”元宵放下筷子,拿出相机给母亲看。

“妈,等我爸回来,咱们拍个全家福,我明天去看看大舅跟大姐他们什么时候有空,尽量人都凑一起拍。”

兰凤娇接过相机小心的看着:“你会拍呀?”

“会,我小叔都教我了。”

“拍完洗出来,邮寄给李骁,他肯定想家了。”元宵越说越觉得心里难受。

兰凤娇看出来了,把相机搁到一旁,拉着元宵的手:“马上一年了,再熬一熬,就快回来了。”

元宵点点头,李骁走后,元宵跟自己学校的教授请教过留学的事。

李骁不是去攻读学位的,过去是为了吸收新知识然后归国做贡献,一般最多两三年。

“李骁回来以后还不知道怎么安排,你自己的学业也上点心。”兰凤娇叮嘱道。

元宵嗯了一声,她没有考研的打算,本科念完后,就看李骁怎么安排。

李骁应该不会太早工作,他回来之后说不定就直接读研了,到时候元宵就准备留在首都工作。

至于工作安排,有小叔这么多年在首都的关系,应该不成问题。

元宵一切以李骁为主,计划的挺好,没想到李骁那边却有了些变故。

自从上一次李骁在实验室解决了波动问题后,汉森教授就对李骁十分的赞赏。

他常常会邀请李骁参加一些学术性的派对。

派对的氛围跟实验室的严谨截然不同。

空气中弥漫着咖啡与红酒混合的气味,人们三三两两的站着,手里端着酒杯,语速飞快的交谈。

自从出国后,李骁对社交就有些抗拒,只专注知识领域,即便在这样的场合,他的目光也不由自主的被墙上的一副关于量子场论的示意草图吸引。

汉森教授端着酒杯走过来,身旁跟着一位白人老者。

“李,别像个孤独的质子一样待在那里。”熟悉之后

,汉森教授经常会跟李骁开玩笑,而已经掌握了语言的李骁,也能听懂外国人的幽默了。

“这位是斯坦福大学的安德森教授,他对你之前关于数据波动耦合的分析非常感兴趣。”

安德森教授目光锐利,直接切入了技术核心:“李,你的处理方法很巧妙,尤其是引入了环境参量作为弱耦合变量,但我好奇的事,你是如何想到这一点的?这似乎不是常规思路。”

李骁按压下内心的紧张,他知道这是机会,汉森教授将他引荐给其他的物理学家认识,这能让李骁学会更多。

只是李骁的回答也相当谨慎,尽量组织着语言,避开任何可能涉及未来理论框架的词汇。

“教授,这源于我过去的一点经验,在我以前工作的工厂里,老师傅教导我,最微小的异常,也可能是系统传递的关键信息,而非纯粹的噪声。”

“我只是尝试将这种思路应用于数据分析。”

安德森教授扬起了眉毛:“工厂?这很有趣。所以这是一种工程思维与纯粹的物理直觉?”

“可以这么理解。”李骁点头。

“很有意思的跨学科视角。”对李骁的回答,安德森教授只是笑了笑。

随后,他跟汉森教授交换了一个眼神:“看来,东方的智慧确实能带来不同的启发,保持这种视角,年轻人,它很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