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文盲治国的元朝到底有多奇葩?一省官场换了人,朝廷不知
【元朝到底有多奇葩?文盲治国!一省官场换了人,朝廷竟浑然不知!】【元朝有一桩惊天奇案,假冒朝廷钦差,暖灭一省官场。】
看到这里,各个朝代的古人,当即大吃一惊。居然还有这种荒唐之事?
要知道,既然是“省”,那必然是封疆大吏。
一个朝廷的封疆大更,居然可以任人假扮,还肆意斩杀官员?这是什么小说剧情吗?
实在是太逆天了。秦朝位面。
赢政眼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之色。
“朕一统六国,车同轨、书同文,意在消除乱象。”“即便是小吏,也必须人人背诵刑律,明白事理。
“但后世这元朝,竟有文盲治国?荒谬至此!”
【元顺帝智元年间,河楠有一个小吏叫范孟,大半辈子都有不得志。】
【好不容易获得升迁,俸禄却长期被拖欠,多次申诉也没有结果,就心生怨恨。】【他曾发狠说道,我必杀若辈!】
【他不仅嘴上这么说,还在墙上题诗。】
【人皆谓我不办事,如今办事有几人?袖里屠龙斩蛟手,埋没青锋二十春。】【越想越气,忍无可忍,最后他心一横,决定冒充朝廷高官。】
【他的计划分三步,第一步,伪造朝廷使者配饰。】【第二步,找来同伙,假扮朝廷特使。】
【第三步,假传圣旨。】
这诗句···倒是写得不错!挺有气势!
看到范孟的所作所为,历朝历代的古人彻底惊呆了。伪造朝廷印信,假扮朝廷钦差,假传圣旨。
这三个随便挑一个出来,那可都是杀头的大罪。这人竟然一点不怕,而且还真让他干成了!
大明位面
甚至元朝德行的朱元璋看了一眼天幕,顿时便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了。“元朝,!!”
“胡虏?豺狼禽兽而已!”
他记得自己从元朝的书籍之中,看到过这个故事。整件事无比荒诞离奇。
也暴露了元朝很大的内在问题。
”一群文盲治国,怎么能胜得过心思缜密的读书人?”“要咱说,也是这帮人咎由自取!
【在元朝,各地长官都是由蒙古人、色目人担任。【这些官老爷们,大多都是甩手掌柜。】
【喝酒吃肉,积极主动,亲力亲为。】【其他日常事务一概不管,都交给手下的汉人佐官处理。)
【所以,他们缺乏辨别真假的基本能力。】..
大明位面。
朱棣想起元朝的治国之策,顿时晒笑一声。
“尽管成吉思汗确实是一代天骄,打下了大大的疆土,但身死道消!家业全被后世子孙糟蹋了!”
“这元蒙,就压根没有治国能力!”
蒙古人在马上是王者,下马治理国家却是两眼一抹黑。关于他们的治国能力,只有一个字能形容;菜。
关于懒散治国和糟糕的族群关系,倒还是其次。
最菜的便是:内斗。
元朝短短四十年,走马灯一样换了九个皇帝。平均每个皇帝在位时间不超过五年。
到了元朝末期,朝廷内斗愈演愈烈。
1333年之前的六年里,皇帝几乎一年换一位。
别说百姓,官员们都没反应过来,龙椅上就又换了一掌张新面孔。朱棣冷笑:“也就那些没人管的权贵,拼死维护元朝罢了!”
【这年的农历十一月十四是冬至,河楠廉访司、儒学提举司。】【以及汴梁路总管府、万户府等衙门,在举办宴会。】
【达官贵人们都在喝酒,内外防备懈怠。】
【范孟趁机开始行动,他自己在行省值班,让同伙霍八失,假扮钦差乘驿站马匹。】【在范孟的接应下,从城外入城,直入行省正堂,然后召集官员到府门听旨。】
【这年的农历十一月十四是冬至,河楠廉访司、儒学提举司。】【以及汴梁路总管府、万户府等衙门,在举办宴会。】
【达官贵人们都在喝酒,内外防备松懈。】
【范孟趁机开始行动,他自己在行省值班,让同伙霍八失,假扮钦差乘驿站马匹。】【在范孟的接应下,从城外入城,直入行省正堂,然后召集官员到府门听旨。】
【于是,河楠行省平章政事月禄帖木儿,左丞劫烈,理问金刚努,万户完者不花等等。】【喝得迷迷糊糊的正三品、正四品官员,稀里糊涂地来到了行省
衙门。】
【他们一到衙门,还没回过神儿来,就被范孟、霍八失等人用铁骨朵锤死。】【不到一晚上,元朝全省的高`官几乎被团灭。】
大汉位面。
看到这里,刘邦顿时愣住了。“怎么会如此容易?”
“这到底是造反,还是过家家?”
若非天幕之前讲述过的事实,几乎未曾出过错,刘邦还真的不敢相信自已的眼睛。
想当初他起兵之时,攻略一县之地,都要深谋远虑,多次谋划,最终才成功夺取。但这元朝,一省之地的官员,竟然就这么轻而易举地全部被杀了?
“简直儿戏!”
“说他们是朝廷命官,都侮辱了官这个字!”下方的萧何、曹参等人也是连连摇头。
这可都是封疆大吏!一群喝得五迷三道的官员,就这么稀里糊涂被杀了?而张良则面色深沉,暗自觉得这个故事疑点颇多。
如果这范孟真的只是个区区小吏,会有如此大的胆子犯下这等弥天大案吗?其中必定有些隐情。
【紧接着范孟让同伙假传诏书,任命自己为行省的都帅。】
【然后以都帅之名,收缴各级衙门官印,还自配兵符,将全省的兵权政权尽收囊中。】【他派兵驻守省内的大街小巷,不准人们走动,就连黄河渡口也被控制。】
【这一下,城内风声鹤唉,南北毋通。】
【五天后,范孟又大张旗鼓地将的一批正官,首领官处死。】
【自此,整个省都改姓了范,范孟成了土皇帝。】【而此时的元朝皇帝,仍然毫不知情。】
糊涂!
看到元朝皇帝对一省之地改了姓都毫不知情,历朝历代无数皇帝当即怒斥。
眼中的嫌弃之色显露无疑。
其他的不说,光是上下不通,这一点就足以证明,这元朝皇帝是个彻头彻尾的昏君!大明位面,朱元璋更是冷哼一声:
“桀纣之君,安敢窃取华夏神州?!”
“从此等小事中也可以小见大,此等昏庸无能的皇帝和朝廷,被我大明取代,理所应当!++#
三国位面。
曹操想起自己出征顺便踏平的乌丸,脸上流露出一丝笑意:“后世之人说的那句话,还真没错。”
“这天下,就是个巨大的草班子!”
游牧民族的存在就为了劫掠,让他们从事生产,那完全不是他们的性格。等到亡国了,继续回到草原老家便是。
“一名小小官吏,稍加运作,便控制一个省,真是荒唐!”“甚至,还将省台官员处死,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曹操抚额叹息。
“要我说,以元朝这帮官员的智商,死得还真不冤!”.....
【但是范孟跟元朝其他权贵一样,贪酒,他自己也是因酒而败亡的。】【有个叫冯二社的人,被范孟任命为省宣使。】
【有一次范梦喝得迷迷糊糊,冯二社向其叩头请求,说:“幸引我见朝廷官。”】
【范孟酒后吐真言,何者为朝廷官,我便是也。】
【冯二社发现有问题,私下里告诉了省都镇府,然后发兵杀了范孟。】【直到范孟死后,元朝朝廷才知道此事,立即派人前来处理。】
【许多无辜的人给牵连了进去,成为轰动一时的大案要案。】三国位面。
吕布看到这范孟的下场,面皮顿时一阵抽动。他举起手里的酒壶,仔细端详一会,牙关一咬,顿时,砰!
将酒壶狠狠摔碎在地上。
“看来这酒,果然不是什么好东西!”
吕布面色一阵青一阵白,看向大殿内的正冠镜,长叹道:“我被酒色所伤,竟如此憔悴!”
“今日起,戒酒!”大汉位面。
张角却从视频当中,嗅到了一丝不对劲儿的意味。
“此等鸠占鹊巢之计,既然如此轻易就被识破,那么之前为何没人发现?”“此事背后,必然还有隐情!”
只不过具体如何,相比被被埋没在了历史尘埃之中,张角也不得而知。
而后世能流传下来的,只有这荒唐的故事。
真正的幕后黑手,说不定早已坐收渔利了。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古代官员上任,有严格的身份审核。】
【范孟他们,为什么能顺利地假冒钦差呢?】【因为元朝的统治阶层,按规定,主要由蒙古人和色目人构成。】
【蒙古人是马背上的部落民`族,习惯于杀伐征战。】
【对于文化知识缺乏兴趣,知识分子被称为视为臭`老`九。】【所以那个时候,读书人的地位一落千丈。】
【连元世祖忽必烈也认为,读书人吟诗作词唧唧歪歪,空谈误国。】
【搞什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那一套,不如让了解实际情况,能办实事的人当官。】【另一方面,元朝废止了科举制。】
【而大量前朝士大夫出于气节,大都选择归隐不仕当遗民,拒绝为元朝效力。】
新朝位面。
王莽感慨道:“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宋朝重武轻文,最终导致外敌入寇而灭,但这元世祖却一点不用读书人,以致朝廷被一群文盲所把控,何其可笑也!”
堂堂一个国家,竟然落到如此地步,实在让人唏嘘。不过王莽觉得,
这元朝关外胡夷出身,见识确实也就到此为止了。打天下靠武力,治天下还是靠脑子。
【元朝没有科举制选拔官员,前朝读书人又不肯出仕为官。】【以蒙古人为主的集团,又不愿意学习文化。】
【那么元朝的官员群体,就充斥着文盲】
【连省级高官中,都竟然没有一人通文墨,都是文盲。】【范孟敢肆意妄为,正是看准了这一点。】
【因此敢于冒险行骗,这个文盲治国的后果真可怕。】
大汉位面。
汉文帝刘恒望向天幕,微微摇头。
“这所谓元朝,不任用读书人,靠着一群蛮人治国,这很明显从开始便走错了路。”
于是,才会有这样一个小小官吏,假扮朝廷钦差,团灭一省官场这样荒唐的事情发生。刘恒神态淡然:“读书乃是总结前人的智慧,人可以不读书,但不能不学习先贤之理!”这也是为什么太祖让他们好生读书的原因。
“高祖自微末起家,少未曾就学,但开创大汉之后,重视子孙读书之道,正是因为如此。打天下可以靠武力,但武力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解决不了一世。
治理天下,还是要靠脑子。
而就在诸多古人们对这起奇葩案件议论纷纷之时。天幕之上,新的视频也刷新了。
【先生亲封的神炮手到底有多牛?迫击炮里塞辣椒,三炮救长征!】
【往炮弹里装辣椒面,这可不是抗日神剧里的剧情,而是窝军抗战史上的真实案例。】【并且,这种炮弹的威力超乎想象。】
【辣椒炮弹的发明者,就是华夏解`放`军炮兵二把手,赵彰成将军。】
【除了这些头衔之外,赵彰成还有一个响彻三军的名号,那便是迫击炮神!】
【要知道,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立下一等功,也没有人能随随便便在战场上封神。】
大秦位面。
赢政眼中闪过一抹赞叹之色:“后世华夏这一支军队,神人辈出,天不亡我华夏啊!”看了这么多天幕视频,赢政也对后世华夏龙国的这些战士,心中有万分的好奇。
他非常想知道,这究竟是怎么样的一支队伍?
有着钢铁一般的意志,热爱自己的国家,敢于拼命与牺牲,能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之下,坚持抗战,还涌现出各种奇迹!
让古人们来形容,简直就像是龚自珍《已亥杂诗》中的期盼那样,天公真的重抖擞了,不拘一格降人才!
无数天降猛人,都加入了这支军队当中!
【赵彰成是洛阳人,早年间一心抗倭,在军营的成长过程当中,红组织为国为民的抗倭理念,更符合自己精忠报国的崇高理想。】
【于是,赵彰成便在1931年加入了华夏红组织解防军。】
【赵彰成有一手绝技,迫击炮单兵射击,俗称“单手放炮”。】
【其实这本是我军的训练项目,但赵彰成和别人不同的是,他的射击奇准无比。】【迫击炮单兵射击无座板、无炮架,单人操作,自主瞄准。】
【左手扶炮身,右手放炮弹,手起炮发,机动性强,对射击环境要求低,但精准度难以保证。】
【而赵彰成的单手放炮,几乎是百发百中。】
百发百中!
大明位面,朱棣看到这个词后,当即张大了嘴,惊呆在了原地。
作为亲历战阵无数次的马上皇帝,大炮的威力和短板,朱棣心中都一清二楚。
大明的红衣大炮,虽然威力巨大,一炮就能浇灭敌军士气,但是行动缓慢,而且准头奇差无比。
在战场上,往往要经过长时间的试射和角度调校,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而如今,后世居然有此等百发百中的神炮手?
这可太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