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傅仪传国玉玺下落到底如何?龙国国玺的意义光耀千古!

【隋末,萧皇后带着传国玉玺逃往突厥,直到贞观四年,它回到大唐。】【唐朝末期,传国玉玺在五代十国中倒腾了好几轮。】

【最终,和后唐末帝李从珂,一起在熊熊大火中,碳化消失了。】

【这是传统传国玉玺故事的结局,但它还有好几个各式各样的版本。】大唐位面。

李世民怔在了原地。

传国玉玺,竟然就这样随着大唐的倾颓,一起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千年风云变换,难道就这么终结了?

虽然传国玉玺,其实早已超出其实际价值,成为了权力的象征。但如此辉煌的千年,如果真的就此落幕,还是让人心生感叹之情。李世民握着手里坚实的玉玺,情不自禁感慨道:

“千百年,权力交替,王朝更迭,唯一不变的就是人心对于帝位的追逐啊!”

“只是,如果传国玉玺就此丢失,后世皇帝们又该怎么处理这玉玺之事呢?”

“难不成,从今之后的皇帝,都失去了始皇帝受命于天的这一分正统性?”...

【一百年后,宋哲宗时期,有个农民种地的时候,挖出了一块玉,献给皇帝。】【以蔡京为首的十三个大学士,一致认定这就是始皇帝的传国玉玺。】

【体现了身为人臣非常高的情商。】

【靖康之难,二圣北狩,这枚传国玉玺又落到了金国手中,然后又消失了。】

【一个世纪以后,元朝大都,有个不明身份的人公开叫实传国玉玺,元朝官府买走了。】【朱元璋击败元朝后,几次去蒙古自驾游,索要玉玺,可都没找到。】

...大明位面。

朱元璋看到这里,忍不住叹了口气。

“都说咱的是历史上得位最正的皇帝,这一点咱也认同,但这玉玺,实在是令人惋惜,遗憾不已!”

没有找到这枚传自华夏正统,始皇帝一统天下的传国玉玺,一直是老朱心中最大的遗憾。

若是寻回这枚玉玺,那以他驱除鞑虏恢复华夏的声望,大明的正统性将完全无人能质疑!“人生一大憾事啊!”

【公元1635年,皇太极从察哈尔林丹汗的遗孀那里获得了玉玺。】【第二年,他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此时距离秦王赢政进阶为祖龙,已经过去了1857年。】

【在2000年的历史长河里,传国玉玺一共消失过接近10次。】【消失不见的时间,加起来有两三百年。】

【根据清太宗实录的记载,皇太极获得传国玉玺,就是元朝当年获得的那枚,他是古代历代帝王相传之宝。】

【但这枚玉玺,肯定不是秦始皇那枚。】

【因为这上面刻着的只有四个字,是“制造之宝”,并没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八个篆字。】

【按道理来说,刻的字都不一样,真假很好分辨了。】【但皇太极的文化程度,显然是不太高的。】

【高高兴兴地宣布,自己是秦始皇的最新传人。】

【还拿着这枚玉玺到处盖章,完全没有遮挡的意思。】【所以这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这是真糊涂。】

呸!

真不要脸!拿着假玉玺,还到处洋洋自得地宣扬是真的!看到这里,历朝历代诸多皇帝情不自禁地怒斥了一声。

这皇太极可真会装傻!

大秦位面,

赢政冷哼一声:“哼,这皇太极区区胡虏蛮夷,拿着并非朕传下的玉玺,自称朕的传人,真是荒谬至极!”

....

【雍正朝时,蜀地有人造反,自称有秦始皇那枚传国玉玺。】

【而且,极其肯定就是秦始皇的传国玉玺,并说是经过王莽之手那一收金玉传国玉玺。】【雍正听了之后,顿时很生气,眉头一皱。】

【雍正当即就说道:“他们有传国玉玺?那我还有传国玉玺呢?】【一句话,就粉碎了这个可笑的谣言。】

【直到乾隆继位,作为杰出诗人,大清最有文化的皇帝。】

【他登基之后,自然也拿到了所谓的传国玉玺,正是当年皇太极找到的那一块。】

【为了显摆,他找了一群大学士帮他搞鉴定,然后这群博学古今的老头,经过研究后发现,这枚玉玺是个赝品。】

【然后乾隆脸上有点挂不住,最后经过铁证如山的分析,他也不得不承认,悲剧啊,我的宝贝是假的!】

【他先强装淡定说,虽然不是秦始皇的,但高低也是元朝玉玺,代表了成吉思汗的天命。

【但过了几天,可能是思前想后,还是觉得太丢人,乾隆一时没绷住,把这枚玉玺磨平。】

【丢了秦始皇的传国玉玺究竟去了哪里,早就成为了一个历史谜团。】【甚至什么时候丢的,都是谜团。】

大清位面。

翰林院的一群大学士,正在围绕着乾隆给的传国玉玺做鉴定。

为了这次鉴定,他们还特意从全国上下,找来了无数考据学究的高人,以及德高望重的长者,不少千年世家的族长。

正在他们对传国玉玺进行研究时。

天幕视频的播放,顿时让翰林院内鸦雀无声,气氛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而看着天幕的乾隆,脸色都绿了。

但正在研究玉玺纹路形状纪晓岚却恍然不觉,而是有些迟疑的看向乾隆,并且问到:“陛下,那咱们这···还继续吗?”

天幕已经明说了,这玉玺···似乎是假的啊!

不等乾隆回过神来,一旁和坤当即抢先开口道:

“纪大学士,你这说法就不对了!”

“隔着这几百上千年,哪怕是天幕视频,又哪能精确知道这传国玉玺的下落?”“这也不过是后世的一种猜测而已,甚至就是野史!”

“我大清先祖找到的这枚传国玉玺,这才是历史正统,你说什么胡话—!”

乾隆这个时候才反应过来,眉头一皱,想到传国玉玺上代表的华夏正统性,下意识顺着和坤的话说道:“没错!这就是始皇帝那枚玉玺,准确无误!纪晓岚,在搞清楚真相之前,你还是先少下论断!”

乾隆看了一眼下方的纪晓岚,语气威严。啊?

纪晓岚还想继续,但看到乾隆漆黑一片的脸色,刚要出口的话又不得不收了回来。没办法,形势比人强啊!

眼下,这这块玉石就算不是传国玉玺,也得强行是了!

他瞥了一眼和坤,当下只能低头拱手道:“陛下说的是。”“哼!”

乾隆冷哼一声,示意他们继续。

【宋哲宗获得的那枚,就已经非常可疑。】

【宋朝很多人相信,这就是宰相蔡京自己伪造,自己叫卖,自己收购,自己鉴定。】【然后,自己拿去哄皇帝高兴的。】

【不过宋朝金石学发达,蔡宰相造的这枚应该做工不错。】大宋位面。

蔡京冷哼一声道:“信口雌黄!胡说八道!我收来的这玉玺,明明就是遗落民间的秦始皇重宝,华夏传国玉玺!”

“满朝文武,都一一看过了,连声感慨传国玉玺的历史厚重!后世天幕,难道眼睛还能比我大宋的满朝文武都要亮不成?”

“这天幕,真是吃饱了撑得!”

传国玉玺,在他大宋皇帝的手里,是真是假,还不是皇上说了算?重要的是要有这个东西。

上能象征大宋皇帝陛下顺应天命,下又能安抚万民,就算玉玺不是真的,它也得是真的!

【再往前,孙坚从井里找到的那枚,真假也很不好说。】

【根据汉朝学者的记录,秦朝传给汉朝的传国玉玺,玉质呈白色,上面写着受命于天,皇帝昌寿。】

【所以从唐朝开始,就有学者比如房玄龄,认为真正的传国玉玺是蓝田玉做的。】【何氏壁是谣传,既寿永昌是谣传,《三国志》里记载的传国玉玺就不靠谱。】【这个争吵持续了1000多年,所以就有学者提出了一种居中的解释。】

【秦始皇打造的第一枚传国玉玺,绿色的,是和氏壁做的,刻着既寿永昌,但丢进洞庭湖再也找不到了。】

【于是他打造了第二枚,白色的蓝田玉做的,写着皇帝昌寿。】

【那这个时候肯定就会人想要问了,传国玉玺,顶级至宝,国家象征,为什么没有准确的记录呢?】

【原因可能出乎意料,古代封建王朝最初的几位皇帝,可能压根儿就没把传国玉玺当太大回事儿。】

【对于刘邦这个大汉王朝的开创者来说,传国玉玺的意义也不重要。】

【汉朝在制度上承袭秦朝,但就法统与五德始终的角度而言,刘邦认为自己继承的是楚国和周朝。】

【刘邦和项羽一样,在楚怀王旗下出道,喊的口号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建国后认为自己汉继周德,和秦朝的水德没有关系。】

【作为秦朝的直接取代者,灭秦先锋,刘邦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秦朝捧得太高。】【毕竟,如果秦始皇是千古一帝,秦朝大一统有多么伟大,那灭了秦的我算啥?】

【所以汉代皇帝们各用各的玉玺,传国玉玺放在内廷很少使用,也几乎没在两汉历史中留下什么痕迹。】

大汉位面。刘邦微微点头。

天幕说得没错,正是此理。

大秦虽然一统天下,但国祚终究也不过十几年而已,凭什么一方玉玺,就能象征天下的权威?

天下,终究还是他一刀一枪,硬生生打出来的!

“没想到后世对这枚传国玉玺的重视程度,居然到了如此地步?”“看来,这千古一帝的名头,对于后世的影响还是非同一般。”刘邦在心中默默感叹道。

可惜啊,自己虽然跟秦始皇差不多年纪,但没能年少有为,抢先一统天下!

一旁,萧何客观分析道:“从历史角度而言,赢政的确是惊才艳艳之辈,天下一`统的功绩,万古流芳。”

刘邦微微颔首。

这一点,还是要承认的,若不是赢政先扫灭了六国旧臣,他想要让天下平定,恐怕还没那么容易。

“传国玉玺之意义,其实不在于材料,而在于其象征的那份华夏正朔,君权天授,天命所归。”

刘邦若有所悟。

“而传国玉玺最初的意义,都是因为其使用者是秦始皇,是后世人口中的祖龙。”“赢政自己,当然不需要一个玉玺来彰显正统。”

“朕开创大汉,对于这些身外物也不是那么需要。”

“但后世那些王朝衰微之时的皇帝,或是守成之君,或是从一介布衣逆袭而成的皇帝,就需要这个东西来告昭天下,让百姓信服了。”

刘邦右手食指敲打着膝盖,想到一件有趣的事情,脸上顿时流露出一丝笑容:

要是当初秦始皇更喜欢拿着猪骨头盖章,说不定,后世皇帝们争破头的,就是什么大秦神兽之骨了。”

【直到东汉过年,三国军阀混战开始,秦传国玉玺的地位才突飞猛进。】

【220年,汉献帝将传国玉玺献给曹丕,曹丕称帝,这相当于抢注了正统皇帝的商标。【一向以大汉正朔自居的蜀汉,瞬间就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局面。

【厚道人刘备,只能先宣布汉献帝被曹不暗中咔嚓了,禅让仪式、传国玉玺都是假的。】【然后擦干眼泪穿上龙袍,高呼自己才大汉正统。】

【至于称帝理由更加稀缺的孙权,就只能让手下,把老爹当年挖出玉玺的故事大书特书,然后请水军到处复制粘贴。】

三国位面。

听了天幕上这段言论,天下三国,可谓是谁都有些不满。

魏国位面。

曹丕当即拂袖而起,指着天幕怒斥道:

“岂有此理!这天幕怎么敢胡言乱语,说朕的禅让仪式和传国玉玺是假的?!大日昭昭,天下百姓共同见证的禅让,怎么可能是假的?

明明是汉朝失德,大魏继承正统,乃是理所应当!故而,曹丕对天幕此说法很是不满。

蜀国,刘备看向天幕之中,想起那曹不干的掩耳盗铃,篡夺大汉江山称帝自立一事,顿时不由得怒意上涌。

“逆贼安敢如此!”

“威逼大汉天子,谋夺玉玺以自立,我大汉百姓,当共诛此贼!”刘备心中,始终是这么认为的。

大汉的正统,从来不在被曹丕谋夺的魏国手里,而在他蜀汉,在他这光复汉室的决心之中!

一处玉玺代表得了什么?

迟早,大汉会将这块玉玺重新夺回来!三国东吴位面。

孙权看到最后那段抹黑他的话,则是额头青筋跳动,涨红了脸:

岂有此理!这天幕说是什么屁话!”

“玉玺此物,当然是有德之人居之!乃父当年挖到玉玺,难道不是说明我大吴天命所归,乃是华夏正朔吗?!”

“后世这些吃饱了撑得人,就会抹黑!”大吴获得玉玺,正是说明华夏的天命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