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7章 关木山的质疑
不久前,鞍阳市的领导们曾来过一次,当时的工作以检查为主,最后因为关木山和林正源的工作思路不合,检查草草结束。</p>
这次来的目的不一样,工作的重点在于石桥未来的发展。</p>
王满春知道这次石桥的主角是袁斌,因此对领导们这次的到来也并不是真的上心,只是做做样子。</p>
但袁斌对此非常用心。</p>
市领导的车队还没有到来之前,他让工作人员第五次检查横幅的悬挂角度。</p>
红底白字的“热烈欢迎市委领导莅临石桥检查指导”在微风中微微晃动。</p>
市府办主任姚华横看竖看,确认没有问题后,点了点头。</p>
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都是领导眼中的大事。</p>
几年前,有市领导到石桥做工作指导,就专门提出横幅摆放不正的问题。</p>
事后这名领导还在年度总结大会上把这事提了出来,点名批评石桥的领导班子。</p>
“连一个横幅都摆不正,如何能摆正自己的工作态度?”</p>
自那以后,几乎所有市县级单位,都把领导来检查时,横幅有没有摆正,看做是天大的事。武4墈书 蕞鑫蟑踕埂芯筷</p>
所以袁斌不想在这个小问题上让上级领导有文章可做。他要为石桥的经济,做出非常全面的准备。</p>
此时石桥政府的党政两套班子领导已经悉数到齐,全都等在石桥市政府大楼门口。</p>
领导班子成员全都站在最前排,西装熨烫得不见一丝褶皱,他们彼此交谈的时候,目光不时瞟向路口,好像生怕聊得太投入,市领导车子进来的时候,他们没有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显得怠慢。</p>
姚华突然走过来,小声和一众领导说道:“各位领导,我刚和车队那边通过电话,他们马上就要到了。”</p>
姚华话音一落,现场瞬间安静下来,有人小声清了清嗓子。</p>
二点二十分左右,三辆黑色红旗轿车缓缓驶入,几乎在同一时刻,市委书记王满春的脸上绽开笑容,率先鼓起掌来。</p>
班子成员也在这时迅速分成两列,掌声如潮水般涌起。</p>
三辆车缓缓在市政府大院内停下。</p>
最前面的车先停好,后面两辆车陆续停下。</p>
首辆车的车门打开后,市委书记关木山稳步下车。</p>
“关书记,一路辛苦了。咸鱼墈书徃 冕沸悦毒”王满春快步上前,双手握住关木山的手,微微欠身。</p>
就在此时,他身后的常委们,也都十分默契地围拢成半圆,每个人脸上都保持着恰到好处的微笑,像是经过专业的培训一样。</p>
一众常委中,只有袁斌的脸上没什么表情。</p>
这已经是他极为努力做表情管理之后的结果。</p><script>chapter_();</script>
关一鸣割腕的事情,像是插在他心口的一把刀子。他根本无法做到完全释怀。</p>
关木山也留意到袁斌脸上的表情有些僵硬,去看袁斌的时候,他的表情也显得有些严肃。</p>
其他市委领导陆续下车,对每个领导,王满春他们都给予极大的热情来迎接。</p>
和林正源握手的时候,袁斌发自内心的高兴,脸上的笑容也极为自然。</p>
林正源和他握手的时间最长,眼神也似乎在和袁斌说道:“你的工作干得非常漂亮!”</p>
市委领导一一露面后,众人开始朝着石桥政府大楼的会议室走去。</p>
大队伍朝前移动的时候,由二十余人组成的迎接队伍,像一支训练有素的仪仗队,每个动作都显得极为小心和专业。</p>
对于石桥这样的基层政府而言,迎接上面的领导检查,是他们最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所以他们才会在这件事上显出相当的素养。</p>
尤其像王满春这样的老同志,在这方面堪称是大师级别。</p>
近二十年的领导经验中,最为熟稔的便是迎接领导检查。</p>
下午两点四十,会议如期在石桥政府的会议室里举行。</p>
首先讲话的人便是关木山。</p>
他讲的话大部分都是空话套话,但参会的人都听得十分认真,仿佛他说的每句话都是人生极致的哲理。</p>
关木山足足讲了半个小时的话,基本上都是和党政思想有关,他几乎没有提及石桥经济建设方面的工作。</p>
关木山讲完,轮到了林正源。</p>
林正源则一开口就是经济问题。</p>
“政府工作的核心,就是经济问题。一切都要围绕以经济发展为前提。”</p>
接着,他提到了袁斌。</p>
“袁斌同志最近提出来的经济开发区项目,我认为非常不错。石桥是一个矿产城市,近些年的经济发展主体,都是依赖于当地的矿产资源。这样的城市都有相似的问题。首先是资源依赖性强,当地的经济、财政乃至就业,都依赖单一的矿产。</p>
由于产品结构的单一,也导致这个城市的生命周期,也几乎完全由当地的矿产资源决定。所以我觉得应该在资源不断地衰退乃至枯竭之前,要快速的完成经济转型。要避免矿产资源枯竭的时候,整个城市也随之消亡的局面。所以我非常支持袁斌同志提出来的模式,鞍阳市政府,也会大力支持石桥的转型工作”</p>
林正源讲完,鞍阳市委副书记赵玉东也就着这个话题讲了两句。</p>
“我非常赞同林市长的说法。资源城市的转型,是非常必要的。一个城市的发展和扩张,伴随着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相当规模的人群几代人的努力。可一旦城市的资源枯竭,城市的坍塌却是非常迅速的。当初的玉门油田就是典型的例子,类似的情况也不胜枚举。</p>
石桥菱镁矿的产量递减,是肉眼可见的。我当初就是从石桥走出来的,实在不忍心看着它走向末路,所以我个人也非常支持袁斌同志的工作。”</p>
前后两个领导表示支持袁斌,关木山脸上的表情变得十分微妙。</p>
因此当常务副市长常文斌也要夸袁斌几句时,被关木山及时叫停。</p>
“我觉得这件事不能光看好的方面,关于石桥经济开发区的模式,并不是袁斌第一个提出来的。大家应该思考一下,之前为什么没有搞起来!”</p>
实际的情况却是,袁斌的确是第一个提出这种模式的。</p>
可关木山公然这样讲,大家实在不好直接打他的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