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不装了摊牌了

朴熙载这人在朝鲜时师从大儒学习经典,平日里最是仰慕大梁,此前在悯忠寺不过是因为立场不同,所以才对大梁的士人做出些刁难的举动来。

但他的那些小伎俩,只三两下就被陈凡化解的干干净净,一来二去,这让朴熙载对陈凡这个状元的兴趣更大了。

这不,他在同文馆听说了黄会筹办送行三甲同年的聚会,知道陈凡肯定也会到场,于是便紧赶慢赶过来了。

谁知刚到,就听见陈凡刚刚吟诵的那首诗。

朴熙载的母亲到三十五岁才怀孕生下了他,他虽然出身朝鲜大家族,但父亲在他六岁时早亡,自小就是母亲将他拉扯长大。

临出使前,他的母亲眼睛已经不能视物,虽然他找了几个合用的仆人伺候,但自从离家之后便一直挂念。

刚刚突然听到陈凡那句“此时有子不如无”,便立马想到在临行前,母亲拉着他的手,摸索着抚摸他的脸,依依不舍担心的样子,于是泪崩如雨,不能自已。

大梁这帮人正沉浸在陈凡的诗中,谁知道突然来个人“┗|`o′|┛嗷~~”的一嗓子,顿时将大家吓了一跳。

陈凡也很意外,却见朴熙载来到陈凡面前恭敬深深施了一礼道:

“陈状元,熙载此前在悯忠寺多有冒犯,实乃井蛙之见,今日特来赔罪。方才闻君‘此时有子不如无’一句,如惊雷击心——家母目盲多时,熙载出使前,她摸索抚我面颊,哽咽道‘儿行千里,母如失明复失魂’。此刻闻诗方知,天下孝子之痛,竟如此相通……

状元公以诗道尽人子愧疚,熙载感同身受,失礼之处,还请见谅!”

众人没想到陈凡一诗威力若斯,竟让堂堂的朝鲜使臣不顾使臣体面,在众人面前痛哭流涕。

但细细一想,人心都是肉长的,想到自己的母亲,众人又有谁不哽咽呢?

陈凡轻轻将他搀扶起来道:“熙载兄请起,朱子曾言‘孝者,百行之源’,其本在于立身行道,以显父母——兄台既负才学,远渡重洋,若能以所学济世安民,使朝鲜闻中华上国之教化,便是对高堂最大的告慰!”

朝鲜读书人最是信服朱子,陈凡的话让朴熙载心中好受的不少,他又是一礼道:“谨受教。”

有了朴熙载这个小插曲,黄会知道今天他想要落一落陈凡面子的打算没戏了,正准备转开话题,让别人表现表现,冲淡陈凡刚刚那首诗的威力。

谁知一直谦恭有礼,如同“甘草”的陈凡这时却道:“刚刚第一首作完,思如泉涌,第二首竟也得了。”

不是,刚刚是谁一脸为难,半推半就来着?

这时候你牛逼了?

这时候你硬扎了?

不要啊,我真不想让你装下去了啊!

黄会心叫“要糟”。

可不就要糟了嘛,只见陈凡踱步上前,站在他和蔡万等一帮狗腿对面吟诵道:

地入维扬路,天分牛斗墟。

春帆二水外,蓁蓁六朝余。

冰雪生官舍,风尘走谏书。

从来经国者,宁不念樵渔。

又是一首,又是一首让人头皮发麻的诗。

脚下的路途已经进入古称维扬的金陵一代,这片土地的星宿分野正对应天上的牛宿和斗宿。

你的船帆将行驶在秦淮河与大江之外,春草繁茂,依然留存着六朝古都往昔的痕迹。

希望你为官清廉,心境如官舍中生成的冰雪般澄澈;同时也预想你将为国事不辞辛劳,谏书会伴着风尘急速传递。

自古以来,凡是治理国家、担当重任的人,有哪一个能不心系普通百姓的生计呢?

这……

这是送别诗嘛?

这分明是陈凡送别自己的诗,分别是展露自己心迹的诗啊。

表面上这首诗好像是在写送别去金陵上任的好友。

但结合刚刚黄会口中,说陈凡即将被贬去松江府。

都是南直隶,你说你说你送三甲同年去金陵?

开什么玩笑?

谁家三甲能去南都为官,大家伙没那么好运气好不。

倒是您状元公,被贬了也是去松江这种别人羡慕的地方啊。

所以,你说是送别诗,那也行。

但众人怎么看怎么是你自己送别自己,自己告诫自己,要心系百姓?

这是不是变相在告诉大家,无论你在哪里为官,都是清廉的官,都是好官?

嗨……

刚刚黄会说他那首诗不是讽刺陈凡。

陈凡转手来了个这个,好像是在告诉众人,哈,我这首诗是送给你们的,绝对不是送给我自己的,要证据,没有!

郑应昌像是被挠了下巴的猫,喉咙里发出舒适的“呼噜”声,爽了,对,没错,就是这里,陈凡,你成功让本翰林爽了。

再看黄会、蔡万等人,脸色已经很不好看了。

可这才哪到哪?

陈凡……陈凡又作诗了,第三首啦。

松江千里外,云帆济世行。

榜眼谈经史,白发死章句。

问以实务策,茫如坠烟雾。

足著青云履,首戴乌纱巾。

缓步登朝堂,未行先起尘。

九重降恩纶,重实干策人。

君非章句儒,与我本同心。

时事且通达,建功淞水滨。

不装了,彻底摊牌了。

陈凡这次直接是自己给自己送别了。

你们都是些什么人?

寻章摘句的腐儒罢了。

在这里跟我谈什么诗词歌赋、经史子集?

我是被贬嘀的吗?

我那是皇帝降恩,让我去松江府大干、实干去了好不?

呵呵,呵呵!

就呵呵!

就在众人目瞪口呆之际,突然顾贤不知从哪钻了出来,走近陈凡身边拉着陈凡的袖子,气喘吁吁道:“快,快,陈公子,快回府接旨。”

众人一愣,还没反应过来,陈轩急忙道:“老管家,出了什么事了?”

顾贤道:“皇上身边的魏公公来府里宣旨,说是要擢升陈公子为松江府同知,兼翰林院修撰的差事。”

“啊!~~~~~~~”

陈凡也愣住了,怎么……?

翰林院还能兼任的吗?

之前不是商量好,去任上海知县?怎么……?

众人见陈凡被顾贤匆匆拉走,顿时爆发出激烈的讨论声。

“从六品的修撰都还没去翰林院报道,这立马升官了?”

“可说呢?正五品的同知啊!”

“这又是清要储相之职,又是地方实权同知,这,这哪里是被贬,哪里是失了圣眷?这分明是要被大用的征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