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无人敢惹
第二百四十七章 无人敢惹
扈都,紫宸殿。@|:齐=3盛?小@d说1网? t更+??新§最¤快?/
宁帝手中的茶盏"啪"地摔在地上,碎瓷四溅。他盯着跪在地上的密探,声音微微发颤:"你说什么?王守成通敌叛国?"
"回陛下,齐王与驸马联名上奏,证据确凿。"密探额头紧贴地面,"王家父子已经认罪画押。"
董叔智站在一旁,面色阴沉如水。他缓缓捻动手中佛珠,指节因用力而泛白:"陛下,此事蹊跷。王守成为官二十载,素来谨慎,怎会突然"
"证据呢?"宁帝突然打断道。
密探呈上奏折,宁帝匆匆浏览,脸色越来越难看。当他看到那封与叛军往来的密信时,猛地合上奏折:"这字迹.确是王守成亲笔无疑。"
殿内一片死寂。董叔智眼中精光闪烁,突然问道:"驸马近日可有什么异常举动?"
"回太傅,驸马并无其他动静,已经率领大军夺取了汨罗城。"密探连忙说道。
董叔智与宁帝交换了一个眼神。君臣二人同时想到了一个可怕的可能——这根本就是赵穆精心设计的局。
"陛下!"殿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太监总管高声道:"许国公王策求见!"
须发皆白的老许国公踉跄入殿,未及行礼便老泪纵横:"陛下!老臣那不成器的侄儿绝不会通敌叛国!这定是有人陷害啊!"
董叔智上前扶住摇摇欲坠的老国公,沉声道:"国公爷,证据确凿,陛下也很为难。"
"证据可以伪造!"王策死死抓住董叔智的衣袖,"董相,王家世代忠良,您一定要在陛下面前美言几句啊!至少至少保住守成妻儿的性命!"
宁帝面露不忍,正要开口,董叔智却抢先道:"国公爷,谋逆大罪,按律当诛九族。陛下若法外开恩,如何服众?"
王策如遭雷击,踉跄后退几步,突然跪地叩首:"陛下!老臣愿以爵位换王家血脉延续!求陛下开恩啊!"
宁帝双手微颤,看向董叔智。老谋深算的宰相微不可察地摇了摇头。
"王卿,一个王守成而已,与你们王氏没有关系,没有人敢动你们嫡系血脉的。"宁帝艰难开口道。
“陛下自然是不会,但赵穆呢?”王策大声说道。
宁帝自然是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但赵穆却不会,这个人和王氏有着夺妻之恨,有着血海深仇。从儿子王方开始,到现在的侄孙,王氏已经死了三个人了,而王禅已经不是男人了。
赵穆分明就是冲着让王氏断子绝孙来的。
“唐王也是一个讲究的人,只要王氏子孙尽忠职守,唐王是不会对王氏动手的。”宁帝安慰道。
董叔智听了也点点头。
从赵穆动用国法斩杀王守成,而不是用自己的武道修为来击杀对方,就知道赵穆心中所想,他要光明正大的解决王氏。
同样的,只要王氏老老实实的,不触犯国法,自然是能保住性命的。
但这种情况可能吗?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王策这个老东西如何不知道这里面的玄妙,只要赵穆想找,都是能找到理由和借口,将王氏族人一个个的杀的干干净净。
王策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绝望。他缓缓起身,整了整衣冠,突然惨笑道:"老臣明白了.陛下是忌惮赵穆的实力吧!"
"放肆!"董叔智厉喝。
王策却不管不顾,继续道:"为了大宁,千年以来,我王氏子弟战死沙场者三百十七人!如今.如今竟落得这般下场!陛下,这还是当年高皇帝所说的勋贵与国同休吗?"
宁帝脸色煞白,董叔智急忙喝道:"来人!许国公年迈失仪,送他回府静养!"
侍卫涌入,半搀半拖地将王策带出大殿。
待殿门重新关闭,宁帝颓然坐回龙椅:"董卿朕是不是太狠心了?"
董叔智面无表情地捻着佛珠:"陛下,赵穆此计毒辣,却正中要害。王氏是有苦难言!但事情既然已经发生,就没有办法改变了。”
董叔智脸上露出复杂之色,宁帝自然是不知道,王氏到如今所遭遇的一切,实际上和董叔智有很大的关系。
此刻的董叔智心里面也是很担心的,毕竟,现在的赵穆已经不是一个武道废柴了,而是一个陆地神仙,一身实力甚至超过了自己。
若对方知道自己的算计,按照对方睚眦必报的性格,岂会放过自己。就算奈何不得自己,自己的家人,还有那些徒子徒孙们能保住性命吗?
"况且,"董叔智眼中寒光一闪,安慰道:"驸马既然以国法军纪惩处王守成,说明对方还是很讲规矩的。"
君臣二人同时沉默。
规矩是针对弱
者定的,对于赵穆这样的强者,规矩对他来说已经没有任何作用了,毕竟,就是宁帝也未必是他的对手。
想杀这样的强者,是何等困难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幸亏赵穆还是一个遵纪守法之人,宁帝等人还是有办法对付这样的人。
三日后,圣旨下达:斩杀王守成父子,其三族男丁斩立决,女眷没入教坊司。许国公王策只能是带着王氏族人,躲在府中,不敢出来求情。
此刻,虽然死的只是一个王守成,但给王氏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在此之前,王氏在扈都是耀武扬威的存在,无人敢惹。
但现在,这些人总算是知道了,他们已经被人盯上了,而且这个人还是一个陆地神仙。
而在朝堂之上,那些大臣们也各个都是胆战心惊。
次日,汨罗城军报送至扈都。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如铁。文武百官噤若寒蝉,连呼吸都刻意放轻。
宁帝端坐龙椅,目光扫过殿中众臣,却见往日争相进谏的言官们此刻低眉顺眼,而武将们更是沉默如石。
"诸位爱卿,可有本奏?"宁帝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却无人应答。
良久,兵部尚书终于出列,躬身道:"陛下,边关军报,叛军已退守汨罗城三十里外,驸马.不,唐王殿下率军驻扎汨罗城,正待进一步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