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正气永长存
就在云壑道长为无妄天堑长城中段的亡魂祈福时,明伦台上,曾教化亡魂的法事也在继续。
三千儒生阵型变幻,引动礼乐大阵。
古琴、编钟、玉磬虚影浮现,奏响韶乐。
乐声恢弘庄严,蕴含秩序与和谐之力,瓦解邪物战阵,抚平亡魂暴戾。
十万学子齐诵经文,文气如春风化雨。
曾领诵,诵声直指本心善端,唤醒亡魂被怨戾蒙蔽的良知与羞耻心。
紧接着,曾执起春秋笔,凌空书写,笔落惊风雨。
写仁字,化作温暖金光照耀血海,消融亡魂心中仇恨。
写义字,化作赤色长虹贯穿阴云,坚定战魂守护信念。
写礼字,化作秩序锁链束缚邪物,恢复战场纪律。
写智字,化作智慧清流洗涤魂魄,明辨是非因果。
写信字,化作金色桥梁连接生死,许下来世承诺。
曾贤君笔锋一转,指向无字巨碑:“以尔等之名,铸不朽青史!开!”
言出法随!
巨碑轰然展开,化作一条横贯天际、流淌着金色文字与历史画面的青史长河。
河中映照出牺牲者生前守护的家园、亲朋的笑颜、战斗的壮烈……
这是对他们生命价值最崇高的肯定与归宿!
在青史长河感召下,更多强大战魂记忆复苏。
一位炼虚境强者亡魂抚须长叹,追忆门下弟子。
一名年轻修士亡魂羞涩微笑,想起未过门的妻子。
无数修士亡魂倾诉着对和平的渴望、对传承的期待。
些情感形成强大的精神共鸣,曾闭目,以无上圣心承载这浩瀚的家国情怀、儿女情长、未竟之志。
身上散发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博大胸怀,如同明灯,指引亡魂看到牺牲的意义与未来的希望。
部分倾诉亡魂释然微笑。曾戒尺指天:“文脉通幽,星路引魂!开!”
青史长河上方,一条由璀璨星辰与儒家经典文字铺就的文华星路直通苍穹。
星路尽头,是象征轮回转生之地的紫微星宫虚影。
血煞兵冢核心不甘被教化,吸收无尽战意与败亡怨气,发出一声震天战吼。
一尊身披破碎帝铠、手持断戟、由无数战魂面孔扭曲而成的不灭血魂战将踏破旋涡而出。
战戟所指,空间破碎,血煞冲击波直冲文华星路与明伦台。
曾沟通长城意志,引动人城要塞积蓄的磅礴人道气运与仙城要塞的文运星光。
两股力量汇入青史长河,长河瞬间化作实质的不朽青铜史册。
史册展开,挡在战戟之前,书页翻动间,无数先贤英烈虚影显现,共同抵挡冲击。
曾口含天宪:“天理循环,报应不爽!六道有序,文枢为引!显!”
文华星路旁,一座由经卷、玉圭、冠冕构成的六道文枢虚影显现,大门洞开,散发出天道、神道、人道、妖道、魔道、鬼道的气息,但皆被儒家秩序之力约束引导。
文华星路紫微星宫清光大盛,接引功德圆满、心系苍生者入。
青史长河赤芒指引,接引忠勇将士、凡俗牵挂者入。
兵冢散逸战意被文枢引导,接引部分尚武不屈之魂入。
海兽精魄被生机绿气接引,入妖道(或有机缘者开启灵智)。
文枢大门内,由阴风灰气演化的鬼门开启,成为鬼道入口。
在青史长河与文华星路的强大吸引下,血海中、阴云内,无数被教化安抚的亡魂化作道道赤色忠魂光、紫色文华气、金色战意芒、绿色生机流……
汇成壮阔的魂光洪流,涌入文枢大门,景象比佛道更显秩序与庄严。
不灭血魂战将眼见“兵源”流失,彻底暴怒。
不灭血魂战将自爆胸甲,释放出毁灭性的血魂战域,冲击文枢大门,并分化出无数血色战魂分身,扑向魂光洪流厮杀吞噬。
曾朗声道:“以身载道,化典镇魂!”
他身形化作一道璀璨的圣言符文,融入那展开的不朽青铜史册之中。
史册威能暴涨,书页翻飞间,将血魂战域的毁灭能量强行书写、封印为史册中记载的一场悲壮战役。
紧接着,射出无数由仁、义真言构成的锁链,束缚住血色战魂分身!
融入史册的曾,引动春秋笔之力,在史册空白页上,以血魂战将本源为墨,书写下最后的判词:“战意不朽,然失其正!戾气滔天,祸乱纲常!当受教化,归序轮回!”
言出法随!
判词化作一道蕴含天地至理的裁决金光,贯穿血魂战将核心。
不灭血魂战将发出解脱般的叹息,庞大身躯崩解,化为点点蕴含纯粹战意与记忆的光尘,融入青史长河。
血魂战将崩解后,血海戾气大减,颜色由赤红转为靛青。
曾脱离史册,面色略显疲惫,但目光炯炯,继续主持。
儒生学子诵念,引导残余亡魂与光尘有序融入青史长河,归入文枢。
青史长河缓缓流淌,持续散发教化净化之力。
无妄海海水迅速澄澈,重现碧波万顷。
血腥尽去,海面平静如镜,倒映着湛蓝天空与巍峨长城。
血戾阴云被彻底驱散净化,取而代之的,是由青史长河溢出的文华清气与浩然正气凝结的千里文华祥云,缭绕长城。
祥云中隐约可见诗书礼乐、农耕渔牧的盛世图景。
曾对着无字碑与春秋笔,朗声道:“英魂不朽,正气长存!尔等之名,永镇海疆!尔等之功,泽被万世!”
无字碑本体与春秋笔化作两道不朽圣光,烙印在人城要塞最高处,成为长城永恒的精神丰碑!
曾神识扫过,发现少数因执念或未竟之志徘徊的魂灵,以圣言点化。
对未传绝学者:“道法自然,薪火相传,自有后来人!”并将其传承烙印于长城某处书阁。
对牵挂亲人者:“亲恩在心,福泽绵长,当入轮回再续前缘!”并借人城烽火传递其思念。
对遗憾败绩者:“胜负乃兵家常事,守土卫道,虽败犹荣!”并将其战役写入青史特定篇章。
执念消解,魂灵含笑归入长河。
长城英雄丰碑墙在文华清气与英灵魂魄共鸣下,散发出温润内敛的朱红色光晕。
每一个名字都仿佛由赤诚心血书写,散发出不朽的忠义之气。
六道文枢虚影凝实,化作一座由青铜经卷构筑的永恒建筑。
坐落在文华星路起点,成为长城轮回体系的重要枢纽,由儒家文运与浩然正气守护。
无妄天堑长城的法则之光,在儒家文华洗礼后,混沌底色中流转的六色光晕更添一份秩序井然、正气凛然。
这股威压中,蕴含了浩然正气之意志。
净化后的海域引来祥瑞,文华麒麟虚影踏云而来,口衔书卷。
丹顶鹤群绕城翩跹,清鸣如诵经。
海中有龙鱼跃出水面,向明伦台颔首致意。
精纯的文运与教化功德反哺众人,七十二贤者虚影更加凝实,似有灵性。
儒生浩然正气大涨,学子中顿悟格物致知者众多,文思泉涌。
戒尺经此一役,尺身隐现教化圣言,灵性十足。
君子玉温润更胜往昔,可镇心魔。
曾身后的至圣先师虚影,面露欣慰之色,微微颔首,虚影化作无数闪烁的圣言符文,融入天地文华之中。
朝阳喷薄,文华祥云铺满天空。
曾徐徐收功,戒尺归于袖中。
青史长河虚影缓缓收敛,融入长城本体,文华星路隐没。
眼前的无妄海,碧波浩渺,映照着朝霞、文华祥云与巍峨长城。
天空澄澈如洗,文风浩荡。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墨香与浩然之气,唯有那高悬的圣言丰碑与缭绕的文华祥云,昭示着刚刚结束的圣贤法会。
曾对着焕然一新的天地与雄伟长城,整理衣冠,深施一礼,圣言响彻寰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诸君,安息!”
七十二贤者、三千翰林、十万学子齐声应和,庄严圣言与瑞兽清鸣相和,在无妄海与长城之间回荡不息。
为这场持续十五日、教化数千万亡魂的儒家无上法会,画上圆满句点。
无妄天堑长城,自此戾气尽消,文脉永昌,浩然正气长存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