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老农的控诉

虎力大仙提议重返车迟国。00小税罔 哽欣罪全

鹿力和羊力感情颇为复杂,那里是他们的殒落伤心之地。

故地重游,难免对道心产生震撼。

动摇刚刚稳固的道心。

若不回去,不弄清自己被利用的原由。

对于坚定道心也有极大的影响。

“回!我们本来就是小小妖族,能被高人利用,是我们的悲哀,也表明我们还有被利用的价值。”

“做棋子不是侮辱,不明不白的做棋子才是侮辱。幕后人还算有良心,事后给我们补偿了丹药,要不然我们退化成兽身,还要保持兽身很久。才能重新化为人形。”

兄弟们一致决定面对伤心地。

修士只有面对,才能真正做到物我两忘,天地合一。

三人化为清风转出山林,取道飞向车迟国。

越接近车迟国,三人越小心。

飞临都城郊外。

找个僻静无人处,按下云头。

变化了相貌,一副云游全真的模样。

来到大路上,四下张望。

沿着大路来了一位赶着老牛的农夫。

虎力甩了甩蝇帚子,对老农打了个问讯。

“老丈,敢问这里是什么所在?”

老农急忙吆喝老牛停下。

上下打量着三人,久久不说话。

虎力大仙被看得发毛。

“老丈,我们哪里不对嘛?”

“三位是从很远的地方来吧?难怪不知道我国的禁忌。”

“哦!贵国还有禁忌吗?”

“嘿嘿,说起我们国家的禁忌,那可真是一段令人哭笑不得的笑话。天禧小税旺 更歆蕞哙”

三人让老农拴好老牛,扯着他在柳荫下的茶棚里坐下。

老农推让了几下,搓掉赤脚上的泥巴,坐了下来。

虎力大仙摸出几两银子。

要了几壶上好的茶叶,又要了几盘烧饼、包子当点心。

摆开了龙门阵的架势。

老农盛情难却,道了声“叨扰。”

毫不客气的大吃大喝。

茶水下肚,吃了些点心。

话匣子打开了,滔滔不绝的说起该国的禁忌。

三年前,我国本是灭僧弘道的国度。

道门弟子地位极高,王孙府第、皇宫内廷,对他们自由敞开。

随便出入,不但不会阻拦,卫士门官也对他们恭恭敬敬,不敢有丝毫怠慢。

说到这里,老农凑到三人跟前,压低声音。

“我听说,朝廷官员的夫人、女儿,多有请这些道士开光的。也不知道如何开光?反正十个月后都生下孩子。”

“胡说!哪个混蛋编造的谣言?”

三人大怒。

老农吓了一跳,不知道哪句话惹毛他们。

虎力堆下笑脸。

“老丈莫怪,你继续说。”

老农接着刚才的话题。

道士来后,车迟国的大小和尚却倒了大霉,除了强制还俗的。

绝大多数被抓了,充任劳役。任由道门弟子驱遣。

数万和尚散了一多半,还有一万和尚被迫从事繁重的劳役。

病死的、自杀的、被官府治罪的,最后只剩下了五百名。幻想姬 埂欣醉快

这五百个和尚受不了苦楚,想要自我了断。

用尽各种办法却不能如愿。

上吊绳断,水淹不沉,喝药不死,火烧不着。

真正的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死不了活受罪的和尚夜晚睡觉,只要一闭眼就会看一个白胡子老头出现在脑海。

老头仙风道骨,自称天界太上老君。

他让和尚们稍安勿躁,坚持忍耐,很快有人拯救他们出苦海。

救人者乃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如今保着唐朝圣僧前往西天求取真经,是唐僧的大徒弟。

太上老君怕他们认不得,还说了孙大圣的真容:身材矮小,猿猴相貌,雷公嘴,孤拐脸,磕睛额,火眼金睛。

后来,那个孙大圣果然出现了。

将国师的徒弟打死,放跑了五百僧众。

进城后,国师要为徒弟报仇,跟东土来的和尚赌斗。

p>

求雨、砍头,大国师丧命。

坐禅、剖腹,二国师殒落。

猜物、油炸,三国师了账。

三位国师死后现出真身。

大国师是一头斑斓猛虎。

二国师是一头梅花鹿。

三国师乃是一只雪白山羊。

取经人指着国师的尸骨,禀告国王:

幸亏他们看出所谓国师不过是妖精所变。

他们蛊惑国王,准备残害百姓,篡夺大权。

国王老迈昏庸,优柔寡断,在铁证面前吓的魂不附体。

灭僧弘道之心瞬间改变,重新将僧侣请回寺庙,大力宣扬佛法。

还听从齐天大圣的建议,将车迟国从灭法国,再次更名为兴法国。

三年过去了。

车迟国恢复了国师没有降临之前的景象。

寺庙遍地,圣僧如蚁。

檀香的味道在空气中弥漫。

诵经的吟唱到处可闻。

老农啜了一口清茶。

手指着不远处,从树梢间闪出来飞檐殿角。

“三位道人请看,那座寺庙规模算小的,占有田产却有数百亩。小老儿依靠租种寺庙的田产过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老农戴上残破的斗笠,两口吃掉手里的点心。

舔着指头的残渣。

“好长时间没吃过这么好的东西了。谢谢三位道人。”

老头看来是馋了,又拿起一块点心。

山君让老板再上两盘。

给老头续上浓茶。

“老丈!既然释门重兴,道门肯定也要倒霉了吧!”

“那是自然。一报还一报,可是和尚不像道士那样笨,国王虽然将道士的命运交给和尚,和尚们表面对道士还不错,只是背后不当人罢了。”

“释门背后的靠山是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有嚣张的资本。特别是那一万多名受尽折磨的僧众,报复肯定特别猛烈。”

老头呵呵一笑。

“你说那一万屈死的和尚啊?死就死了,难道还能复活。不过那五百名最后被拯救的僧人,结局不怎么好。”

“噢!愿闻其详。”

取经人斗法胜了国师。

释门卷土重来,再次成了车迟国所有人唯一的信仰。

国师丧命,他的门人徒弟作鸟兽散。

被抓的、被杀的,先前和尚经历过的苦难,轮到他们头上了。

道门与释门的地位再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幸存的五百僧众立刻到处召集逃散的,躲避的,还俗的和尚们。

重开山门,广收善信。

国王将和尚奉为上宾,和尚的地位比国师还要高。

国师在的时候,不过是上朝不参君,下殿不辞臣而已。

除了呼风唤雨,保证五谷丰登,风调雨顺,街市太平繁盛,对于政事儿绝不掺与,如果国王不召唤,他们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修炼上,每日在观中诵经、炼丹、教导徒弟,与神明沟通。

而重新获得尊崇地位的僧人。

其所作所为跟道门截然不同。

他们不但广占田产,与民争利。

还深度参与国家的大政方针,试图用神权代替王权。

国王的每一道治国措施,发布之前都必须经过和尚的审核。

“说来奇怪,这五百名和尚地位虽然极高,却都没有活过半年。取经人走了几个月,便相继暴病而亡。”

“想来释门回归后,车迟国更繁华了罢!”

“呸!”

老农恨恨地吐了口浓痰。

“和尚上台,天灾频发。需雨时太阳高照,数月晴朗。不需雨时,连日不开,淫雨霏霏。这些和尚除了会念经,会霸占侵吞老百姓的田产,把老百姓变成寺庙的长工,还会做什么?”

“国王不会下旨,令和尚们求雨吗?”

“国王自己的权力都快被夺了,在和尚面前说话都不敢大声,放个屁都要告罪,还下旨令和尚求雨!这世道,明明国师在的时候,老百姓的日子过的挺安稳,兴个狗屁的法。老百姓招谁惹谁了,受这份儿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