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不动如山,无动于衷

当大典开场乐演奏完毕后,

策马奔驰的李恪也正好赶到。

“汉王殿下到~~”

李恪道:“抱歉诸位,来的有些晚了。”

柳妙茵高兴道:“姐姐,你看。”

“是姐夫,姐夫他来了。”

程咬金和尉迟恭两个人心中笑道:“殿下他,还是这么喜欢卡点进场。”

李恪很自然的来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李二对身旁的长孙无忌道:“无忌,你来主持吧。”

“大典按照仪式依次进行吧。”

于是长孙无忌对在场的众人宣布道:“此番万国来朝,代表着海内万国皆是以大唐为首。”

“为彰显我大唐王朝的威仪,扬我大唐上国的国威。”

“故此今日请诸位翰林院的学子们以万国来朝为题,做一篇歌颂盛世的太平文章。”

“以供后世子孙观瞻当今贞观一朝的太平盛世。。”

“我宣布,大典正式开始。”

“大会进行第一项!”

“吟诗作赋!”

“请翰林院学子入场!”

只看见大约有三五十人的学子们同时进场。

然后按照序号坐在了属于他们的木桌前。

只见桌子之上,笔墨纸砚一应俱全。

这种阵仗倒是让番邦使团们有些摸不着头脑。

他们的印象里,好像来中原王朝进贡并没有这个仪式吧。

这难道是新增加的环节吗?

当所有的翰林院学子们全都进场后,

却还有几张空余的桌子。

长孙无忌继续道:“现场还有几张空位置。”

“我大唐人才济济,向来不拘一格。”

“在场的诸位有谁还想吟诗作赋的,尽管可以上来。”

说完之后,长孙无忌便向着魏王李泰使了一个眼色。

接收到了长孙无忌的信号后,

魏王李泰便站了出来,对李二道:“父皇。”

“今日如此盛会,实在是难得。”

“儿臣不才,刚才突然偶得灵感。”

“也想附庸风雅一番。”

颜师古也站了出来道:“在下颜师古。”

“此情此景,内心偶有所得。”

“今日也愿登台献丑。”

“俯请陛下准允。”

被李泰和颜师古这么带动着。

在场的所有年轻才子们全都跃跃欲试起来。

李二笑呵呵道:“所有人都不必拘束。”

“想上来的尽管上来便是。”

“只要是心中有想法,人人都可以上。”

“作的不好的不会有惩罚,作的好的朕还重重有赏呢!”

听见李二的话,

不少跃跃欲试的大臣之子或王公贵胄以及世家子弟们全都登上了写作台。

一时间,位置居然有些不够用了起来。

李二笑着吩咐道:“若是位置不够了,再添几张桌子也是无妨的嘛。”

“看到我大唐青年才俊生气勃勃的景象,朕的内心很是欣慰啊。”

“这样人才济济的大唐,才是有朝气有希望的啊!”

现场几乎所有的有头有脸的青年才俊们全都登上了写作台一展才华。

原本已经增补了好几张桌子,也变得有些不够用起来。

不少的青年才俊全都登上了舞台,李二却唯独没有看到自己想要看的那个人登上台去。

李二想看的那个人,正是汉王李恪。

李二的内心十分想要知道,自己的这个麒麟儿身上还有多少惊喜没有展露出来。

然而李恪好似对李二的希冀没有察觉到一般。

好似那没事人一般,仍然是不动如山。

看到李恪无动于衷后,李二若有所指道:“若是朕的儿子中,能作出锦绣文章出来,那么朕会加倍封赏的。”

“而且,就算作不出来好的文章。”

“但是只要是登上台去的,那也算是勇气可嘉啊。”

“朕也会有赏的。”

在场的朝臣们听到李二的言语之中的暗示后,

一下子便明白了李二的话里话外的意思。

此时此刻。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李恪的身上。

大家都期待着这个在战场上屡建奇功的皇子,今日还能不能创造一个文采奇迹?

但无论李二如何用言语暗示,

但是李恪却好似没有听见似的,始终不为所动。

看到李恪不动如山的样子后,

在场的众人全都疑惑起来:“陛下已经暗示的如此明显了。”

“为什么汉王殿下不登台呢?”

“莫不是汉王殿下怯场了?”

“又或者是对自己的文采没有信心,不敢登台卖弄?”

“难道真是这样吗?”

而台上的李泰和颜师古两个人看到李恪并没有上台。

而是站在原地无动于衷之后。

内心得意的扬起了嘴角:“哈哈哈,原来你无所不能的李恪也会有吃瘪的一天啊。”

“看到你李恪吃瘪,我们内心就畅快。”

“终于让我等到这一刻了。”

“等我待会作完这篇文章后,就能彻底将你踩在脚下了。”

“到时候,看你李恪还怎么在我面前神气。”

这场面看得柳妙茵直跺着脚道:“哎呀,真是急死我了。”

“这种场合,少了姐夫怎么能行呢?”

“我多么想看到姐夫他力压群雄、冠绝全场的场面啊!”

“可姐夫他怎么不上台呢?”

柳妙清安慰道:“可能殿下他是有别的打算吧。”

“妙茵,别着急。”

“咱们看看再说。”

看到李恪的无动于衷,大臣们有些失望的在内心摇了摇头。

而在李二身边的房玄龄与杜如晦两人看到这一幕后,

两人不约而同的在内心暗暗惋惜道:“真是太可惜了。”

“看来汉王殿下那纵横沙场的天赋,并没有延伸到文学造诣上啊。”

“否则我大唐就出了一个能文能武的皇子了。”

“不过……”

“问世间文武兼备的全才之人又能有几人呢?”

“皇子之中,能出汉王殿下这样战场无敌之人已然是极大的幸事了。”

“我们也该知足了。”

“哎……”

“又怎么能要求汉王殿下他全能兼备呢?”

“我们希望上天能给一个全能的皇子的这种想法,是我们这些朝臣们太贪心了吗?”

“或许是我们这些大臣们的心中,对汉王的期待太高了吧。”

“如此看来,汉王殿下的确没有挥毫泼墨的文采。”

“真是可惜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