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拍照挣钱

清晨的微光刚刚透过窗帘的缝隙,在地板上投下一道狭长的亮痕,沈伊沐就已经醒了。她没有赖床,而是轻手轻脚地爬起来,生怕惊扰了身边仍在熟睡的沈时云。她走到窗边,拉开窗帘,看着窗外逐渐苏醒的城市,深吸了一口气。今天又是忙碌的一天,一个接满的拍照日。

她转身时,沈时云也醒了,他揉了揉眼睛,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沙哑:“醒了?”

“嗯,”沈伊沐回头,对他露出一个微笑,“今天有四个活儿,得早点准备。”

沈时云坐起身,看了眼手机上的时间,然后掀开被子下床。“那我先去洗漱,给你做早餐。”

他们的生活就像一台精密运转的机器,每个齿轮都严丝合缝。沈伊沐是这台机器的核心,她负责创造价值,用镜头捕捉别人的美好瞬间;而沈时云则是她最坚实的后盾和保障,负责处理一切杂务,确保她能心无旁骛地投入创作。

早餐是简单的三明治和热牛奶。沈伊沐一边小口吃着,一边在平板上翻看今天几位客户的资料和风格偏好。有准备毕业照的女大学生,有想要纪念结婚周年的年轻夫妻,还有一对活泼的双胞胎姐妹和她们的母亲。每一组照片,都是一个独特的故事,而她,就是那个用光影记录故事的人。

“第一个客户在城西的大学城,九点在门口见。”沈伊沐合上平板,对正在收拾碗筷的沈时云说。

“知道了,八点半出发,时间绰绰有余。”沈时云的回答永远那么沉稳可靠。

八点半,他们准时出门。沈时云开着车,平稳地汇入城市的车流。沈伊沐坐在副驾驶,抱着她那个装满了镜头、电池和各种小道具的摄影包,像一个即将上战场的士兵在检查她的武器。车内的气氛很安静,只有导航仪偶尔发出的提示音和窗外流淌而过的风景。沈伊沐喜欢这种安静,这让她可以在拍摄前让自己的心沉下来,进入状态。

沈时云似乎总能洞察她的心思。他不会主动开口聊天打破这份宁静,只是偶尔会在等红灯的时候,侧过头看她一眼,目光里是了然和鼓励。他会把车里的空调温度调到最舒适的程度,会放一首她最近常听的轻音乐,这些细微的举动,像温暖的水流,无声地包裹着她。

第一组拍摄很顺利。那几个女大学生青春洋溢,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沈伊沐引导她们在校园的林荫道、图书馆前、操场上奔跑、欢笑、拥抱。她的快门声清脆而密集,像是在为她们的青春谱写一首赞歌。沈时云则像一个隐形的助手,帮她提着沉重的器材包,在她需要更换镜头时第一时间递上,还细心地准备了水和纸巾。他从不干涉她的拍摄,只是在她身后,为她撑起一片无忧的天空。

两个小时后,拍摄结束。女大学生们围着沈伊沐,兴奋地讨论着照片的效果,爽快地通过手机转了账。沈伊沐看着手机上“199元”的到账提示,心里涌起一阵踏实的满足感。这不仅仅是一笔收入,更是对她专业能力的认可。

“去下一个地方。”沈时云已经打开了车门,等她上车。

第二组客户是那对年轻夫妻,他们选择在一家有格调的咖啡馆进行拍摄。沈伊沐需要捕捉他们之间那种经过岁月沉淀后的温柔与默契。这比拍摄青春活力更需要耐心和观察力。她让他们像平常一样喝咖啡、聊天、看书,而她则像一个潜伏者,在不打扰他们的角落里,静静等待那些最真实的情感流露瞬间。

沈时云这次的角色更像一个“场务”。他会和咖啡馆的店员沟通,确保拍摄区域不会被其他客人打扰;他会适时地调整一下窗边的百叶窗,让光线变得更柔和;他甚至会在夫妻俩不小心打翻水杯时,第一时间递上纸巾,化解尴尬。他做的一切都那么自然,仿佛他本就是这温馨场景的一部分。

沈伊沐透过取景器,看着那对夫妻相视而笑的温暖画面,眼角的余光里,是沈时云安静而可靠的身影。那一刻,她的心忽然被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填满了。她镜头里记录的是别人的爱情和生活,而她自己的生活,又何尝不是被这个男人温柔地守护着。

拍摄结束,又是199元入账。沈时云递给她一瓶温水,轻声说:“累不累?”

沈伊沐摇摇头,喝了口水,感觉喉咙里干涩的感觉缓解了不少。“不累,下午那对双胞胎才是体力活。”

下午的阳光有些炽热,他们提前到达了约定的公园。那对双胞胎姐妹像两只快乐的小鸟,一见到开阔的草地就撒开了腿地跑。她们的母亲跟在后面,脸上带着无奈又宠溺的笑容。

接下来的一个半小时,对沈伊沐和沈时云来说都是一场体能考验。沈伊沐需要不断地蹲下、趴下,用各种刁钻的角度去捕捉孩子们最天真烂漫的瞬间。她的额头上很快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后背的衣服也被汗水浸湿了一片。

而沈时云,则成了孩子们的“玩伴”。他会拿着沈伊沐准备的泡泡机,吹出一串串五彩斑斓的泡泡,引来孩子们的追逐;他会做出各种滑稽的鬼脸,逗得她们咯咯直笑,为沈伊沐创造出绝佳的拍摄机会;他甚至会背着其中一个走累了的小姑娘,让她在自己的背上“骑大马”。

沈伊沐透过镜头,看着那个高大的男人被两个小小的身影缠住,脸上却洋溢着比阳光还要灿烂的笑容。她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又酸又软。她知道,如果没有他,她一个人根本无法应付这样场面。他不仅仅是她的司机和助理,更是她工作伙伴,是她灵感的催化剂,是她疲惫时可以依靠的港湾。

当最后一个快门按下,沈伊沐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她看着相机里那些充满生命力的照片,觉得一切的辛苦都值了。第三笔199元到账。

最后一组拍摄,地点在江边的一栋老式建筑前。客户是一位气质温婉的女士,想要一组安静、有故事感的照片。此时的天色已经开始偏暗,夕阳的光线给整个城市镀上了一层温柔的金色。

这是对技术要求最高的一组拍摄。光线变化快,需要精准地把握曝光和构图。沈伊沐全神贯注,整个人都沉浸在了光影的世界里。沈时云则在一旁,安静地为她打着反光板,根据她的指令,微调着光线的角度和强度。他的动作很轻,很稳,仿佛他手里举着的不是一块泡沫板,而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当最后一缕夕阳消失在地平线,拍摄也圆满结束。女士对沈伊沐的作品赞不绝口,第四笔199元稳稳地落入了账户。

回程的路上,夜色已经浓重。车窗外是城市的万家灯火,流光溢彩。沈伊沐靠在座椅上,感觉身体里的每一块肌肉都在叫嚣着疲惫。她放下了相机,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

“今天辛苦了。”沈时云的声音在安静的车厢里响起,他打开了车内的暖风。

“你也辛苦了。”沈伊沐转过头,看着他专注开车的侧脸,路灯的光影在他脸上勾勒出柔和的轮廓,“今天要是没有你,我肯定搞不定那两个小家伙。”

沈时云笑了笑,目光依旧看着前方:“我们是搭档,不是吗?”

“是,最好的搭档。”沈伊沐轻声说。

回到家,沈伊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将今天拍的几百张照片全部导入。这是她工作的延续,也是她最享受的时刻之一。筛选照片,然后开始漫长而精细的后期处理。调色、磨皮、液化……每一个步骤,她都一丝不苟。她要让这些照片,不仅记录下瞬间,更要传递出情感。

沈时云没有打扰她,他默默地收拾好今天用过的所有器材,将电池充上电,镜头擦拭干净放回包里。然后他走进厨房,开始准备简单的晚餐。锅里传来“滋啦”的声响,食物的香气渐渐弥漫开来,与书房里电脑屏幕的冷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名为“家”的温暖画面。

沈伊沐处理完最后一张照片,点击保存。她伸了个懒腰,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脖颈,这才发现时间已经快到午夜。她走出书房,看到餐桌上摆着两菜一汤,还冒着热气。沈时云正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一本书,见她出来,立刻放下书站起身。

“忙完了?快来吃饭,都快凉了。”

沈伊沐走过去,从背后轻轻抱住了他。把脸埋在他宽厚的背上,一天的疲惫仿佛在这一刻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怎么了?”沈时云的身体僵了一下,随即放松下来,反手拍了拍她的手臂。

“没什么,”她的声音闷闷的,“就是觉得……有你真好。”

沈时云转过身,捧起她的脸,看着她有些疲惫的眼睛,心疼地吻了吻她的额头。“傻瓜,快去吃饭。”

吃饭的时候,沈伊沐的手机响了一下,是银行发来的转账通知。她点开看了一眼,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今天收入不错。”她说。

“嗯,四个活儿,加上我的车费。”沈时云平静地计算着,“一组照片一百九十九,四组是七百九十六。我的车费和劳务费,一天三百。加起来,一千零九十六。”

沈伊沐摇了摇头,她拿起手机,把计算器打开,当着他的面,按下一串数字。“不对,你算错了。”

她把屏幕递到他面前。上面显示着一个数字:199 x 4 = 796。

然后,她又按下一串数字:796 + 300 = 1096。

沈时云看着屏幕,有些疑惑:“这不就是我说的吗?”

沈伊沐却笑了,她删掉上面的算式,重新输入了一串数字。这一次,数字变成了:1996。

“今天我们赚了一千九百九十六。”她看着他的眼睛,认真地说,“你的三百块,不是车费,也不是劳务费。它是我收入的一部分,是我们共同创造的价值。没有你,我连那一百九十九都赚不到。所以,我们今天,是一千九百九十六。”

沈时云愣住了。他看着她清澈而坚定的眼神,看着她脸上那抹不容置疑的微笑,心脏像是被一只温暖的手紧紧攥住。他一直以为自己是她的附属,是那个为她保驾护航的副驾驶,却从未想过,在她心里,他们早已是并驾齐驱的伙伴,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一千九百九十六。这个数字,像一个特殊的密码,瞬间解开了他心中所有的不安和谦卑。它不是简单的数学相加,而是她对他所有付出的最高肯定。

他沉默了许久,然后伸出手,将她紧紧地拥入怀中。下巴抵在她的发顶,声音低沉而有力:“好,就按你说的,一千九百九十六。”

窗外,月光如水,静静地洒进这间小小的屋子。沈伊沐靠在他的怀里,听着他沉稳有力的心跳声,觉得无比安心。她知道,明天,后天,未来的每一天,他们都会一起,去创造属于他们的,独一无二的“一千九百九十六”。这个数字,是他们爱情的计量单位,是他们共同奋斗的勋章,是他们平淡生活里,最浪漫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