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经济才是最大的话语权
头顶上云烟翻滚,一场春雨洒过,整个城市仿佛被笼罩在一团迷雾中。
随着烈日撕开云雾。
万丈金光驱散了连日来的阴雨。
四月份的黄江。
雨后连拂面的风都是软的。
枝头嫩芽吐苞,湖面上水光浮动。
在市中心的位置有一座废弃的老厂区。
这一片厂区最早是黄江市国营棉纺厂的产业,后来企业改制后,棉纺厂因为经营不善直接宣布破产。
当初市里本来是打算把这块占地面积多达数百亩的用地招标做商业中心的,但是后来因为资金的问题直接就耽搁了下来。
而此刻,静静地站在厂区内部的景观湖边上,看着浮动的水面,黎卫彬的心情确实很不错。
这次调任市委副书记一职。
对他来说其实不仅仅是话语权的增加,而是整个人的视野和面对的工作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就在刚刚结束的市委常委会上,市委书记刘坤元再一次对市委常委班子的工作分工进行了幅度比较大的调整。
这一次他不仅仅承担了分管党群和干部工作的内容,而且在市政府那边也承担了相当大的任务。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原来分管的工作基础上,再一次增加了负责全市产业规划和城市建设的工作。
“我看既然已经通过了这个决议,就不要再谈其他的了。”
“接下来就是招标和施工的问题。”
“黄江市发展了这么多年,经济工作固然重要,但是如何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获得感、幸福感,这一点也是不能忽视的。”
“这片厂区如果用来做商业中心,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经济,但是同样有可能陷入新的经济怪圈。”
“所以相对而言,把它开发成一个城市中心公园反而更有价值。”
“这个事情老董你要亲自盯着,而且进度要快,质量要过硬,回头出了问题,我不找其他人,就找你的责任。”
点了根烟吸了两口。
黎卫彬笑着跟身侧刚刚已经被选任为副市长的董灿说道。
“好的黎书记。”
“您放心,项目我一定会亲自盯着,不过时间进度上,一年时间是不是太少了一点。”
对于董灿而言。
他这次出任市委常委,副市长。
在个人的仕途上自然是迈出了一大步。
然而董灿也很清楚,他之所以能走到这一步,关键还是因为当初选择跟着黎卫彬的时候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现在只不过是回报落到了自己头上。
但是人生就是如此戏剧化。
对一步就是平步青云。
而错一步很有可能就是万丈深渊。
当然了,眼下他这个副市长根基不稳,越是如此,反而越要紧跟着黎卫彬的步子走。
“一年不少了。”
“黄江的发展耽误了很多年,我们这些人欠的债很多,黄江的人民虽然不说话,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用还债。”
“不仅仅是这里,全市在一年的范围内,最起码还要在公共设施上增加三座中小型的城市公园,两个城市广场,另外公共图书馆的项目也要尽快落实下去。”
“去年高新区的投入很多,前段时间解军开口要钱王市长都没有答应他,目的是什么?目的就是为了在短时间内尽快提升黄江市的城市建设水准。”
“堂堂市级城区,市中心的位置存在这么大一片面积的废地,这像什么话嘛。”
嗯了一声董灿也不敢说什么。
他跟着黎卫彬办事情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当然知道这一位一旦下定决心就要干到底的性格。
一年的时间的确有些短。
但是按照黎卫彬的要求,他这个副市长恐怕就是成天吃在工地上喝在工地上,也要把这个项目按时推动落实完成了。
“还有一个事情。”
“今年市里的财政拨款有相当一部分放到了人才工作上面,我怎么听葛青梅的意思,好像是这笔钱有比较大的剩余?”
说到这个事情。
董灿脸上顿时露出一丝笑意来。
“黎书记,这个事情我倒是知道。”
“其实也不算是剩余,毕竟钱这东西嘛,哪个部门都是越多越好。”
“但是今年人才办那边确实存在特殊情况。”
“去年年底,瀚海科技还有其他的几个企业共同签署了一份捐赠协议,总计捐赠了1.3个亿的资金,专用于市里的人才工作。”
“当初针对这个事情,我请示过您的。”
闻言黎卫彬心底一动。
似乎想起来的确有这么一回事。
不过心底也有些唏嘘。
终究还是经济啊!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能想得到,高新区一年多以前还是在生死线上挣扎的几个光伏企业,仅仅是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居然已经起死回生了。
不仅仅如此。
就拿瀚海科技打比方。
这一年左右的时间里。
因为整个产业复苏的趋势明显,随着市场回暖后,他们去年不仅仅扭亏为盈,而且利润还大幅度攀升到了一个很可观的数字。
除此之外,因为连续投入,如今瀚海科技的技术突破也是极为明显。
他们这几个企业搞捐赠。
一方面不排除的确存了感谢黄江市人才工作项目的原因。
另一方面恐怕也是尝到了甜头,希望黄江市在人才政策上继续加码。
“黎书记,这笔钱按照当初的决定,有将近5000万是交到了高新区那边,继续用于提升高新区人才服务工作的质量水平。”
“剩下的那一部分则投入到了人才办那边继续做人才引进工作,今年我们市里的人才引进效果恐怕要远超去年了。”
点了点头。
黎卫彬也没多说什么。
如果说财政和政策上的手段是助推经济增长的稳定器的话,那人才就是经济工作实现跨越性发展的桥梁。
这一次黄江市之所以在经济上能迎来一个新的局面,主要还是得益于高新区的发展,而高新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又是得益于人才工作。
现在他们搞城市建设,搞公共服务质量工程,从某种程度上讲都是为了人才工作服务。
经历了这一次的人事变动后。
他黎卫彬留在黄江的时间恐怕不多了。
当初洪建军交给他的任务,他不敢说已经全部完成,但是最起码是及格的。
从打击赌博到推动三地共建城市副中心建设,再到高新区改革,让黄江的经济焕发生机。
现在他搞城市建设,搞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就是为了补足黄江市发展的最后一块短板。
这些工作如果能顺利推进下去,省里恐怕也不会让他继续留在黄江。
毕竟继续留下来做什么?
做市长?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失去了意义。
在江南省的整体规划中,黄江的定位已经摆在那里了。
除非打破中心城市发展的格局,否则黄江就不可能去跟容城市竞争中心城市的地位。
再者。
他黎卫彬也做不到这一点。
哪怕是出任市长的位置,恐怕也会有人担心他这个市长会大动干戈,重新把黄江带入到一个混乱的阶段。
人啊。
贵在知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