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关口大捷
望着战火纷飞的方向,宋应知心脏紧紧揪着。
在他看不见的关口处,喊杀声、枪炮声交织在一起,北夏突然进攻打得英军措手不及。
但对方心理素质强硬,经验丰富,很快就井然有序地面对远超自己数量的敌人。
借着城墙优势,一直将广西大军拦在百米开外。
一番强攻不下,广西大军改变策略,扛着一袋又一袋的泥沙往前垒出掩体,借着掩体不断往前推进。
英军的火力被短暂压制,眼看广西大军距离城墙不到五十米,对方迅速调整战术。
漫天的火炮集中攻打前方垒砌泥墙的士兵,一时间,无数手无寸铁得士兵瞬间倒下。
英军这一策略成功阻止了广西大军的进攻。
正当英军洋洋得意时,江将军率领千名将士如猛虎下山,借着黑夜与震耳欲聋的炮声的掩护,迅速向英军城墙两侧靠近。
看着英军在城墙上挑衅欢呼,正是放松之际,江元七眼神一禀,朝着英军将领开出第一枪。
激烈的炮火声中,一道不起眼的枪声响起,英军将领那讽刺到一半的表情瞬间凝固,身体跟着瘫软在地。
“给我杀!”
江元七一声令下,密密麻麻的子弹雨瞬间从两侧山林射出。
英军将领倒下,底下士兵方寸大乱,加上敌方所处的位置比他们高,一时间,数千名英军毫无掩体可躲,彻底暴露在枪火之下。
在毫无停息的子弹雨之下,英军阵脚大乱,惨叫声此起彼伏。
这个间隙,广西主力大军已经攻到城门之下,每个关口的英军只有几千人,借着装备优势才能压制广西大军。
如今优势不再,对方这点人不堪一击。
“冲啊!拿下关口!”
随着一声高呼,鼓声起!冲锋时刻到!
将士们士气大振,扛着一袋又一袋的泥沙以阶梯状堆叠起来,很快就越过城墙。
将士们蜂拥而上,很快与英军厮杀在一起。
英军节节败退,最终不到百余人时,被三万将士迅速包围。
江元七本想将这些人屠戮殆尽,但想到廉州官员还在他们手中,遂放下了连珠铳。
“把这些俘虏押回军营,其余将士,随笨将支援其他关口!”
“是!将军!”
随着鼓声再起,震耳欲聋的炮火声再次传入军营,宋应知的心情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在军营前急得团团转。
关口炮火连天,后方军营也弥漫着紧张气氛。
此刻,留守在军营的士兵们神情严肃,一眼不错地盯着关口方向。
不多时,一名传令兵出现在夜色中,口中不停念道:
“关口大捷!关口大捷!”
听到消息,宋应知心中悬浮不定的巨石瞬间落地,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
他激动地赶回军营,朝靖江王的营帐飞跑。
“王爷!王爷!关口大捷!关口大捷!”
这一刻,宋应知兴奋得言行举止犹如一个二十出头的毛头小子。
营帐内,靖江王猛地站起,大步走出营帐,目光炯炯地盯着宋应知。
“当真?!江将军回来了?!”
“王爷,将军还未回来,只回来了一名传令兵,想必是第一个关口已夺下,不出意外的话,将军带着人去支援另外两个关口了。”
年岁大了,跑这么一小段路宋应知喘的上气不接下气,他边给自己顺气边解释道。
“传令兵在哪?!快带本王去!”
“想必已到家军营口。”说罢,宋应知转头就黑靖江王带路。
二人行至一半,果然碰见前来汇报消息的传令兵。
“王爷!关口大捷!将军带着将士们去支援其他关口了,剩下的英军俘虏马上带到军营。”
闻言,靖江王暗暗松了口气,继而欣喜若狂!眼中激动万分。
“好好好!江将军果然不负众望!”
靖江王大笑起来,声音中透着难以掩饰的喜悦。
四周的士兵也跟着沉浸在战事大捷的喜悦氛围之中。
战局已定,宋应知心情放松下来,想着将士们奋战一夜,体力消耗过度,便转身去了布政使驻扎处,让手下的人多添着粮草去伙房。
“今儿吃食一定得备足了,将士们一夜奋战,得该好好犒劳一番。”
“是!大人!”属下领命后,快速下去安排。
一夜未眠,此刻放松下来后,宋应知顿感困乏,坐在椅子上还没眯多久,靖江王那边又派人来请。
宋应知匆匆离去,一直忙碌到天亮之际,十万将士终于带着几百俘虏凯旋而归。
当将士们都在前方营帐庆祝时,宋应知在后勤忙得不可开交。
庆功宴结束后,江元七开始清点此次缴获的火器装备。
不得不说,这英军的火器工艺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不仅工艺细腻,精准度高,就连制作手法也比北夏纯熟。
这些,都是工业兴起带来的好处,如今的北夏虽没有闭关锁国,但生产水平依旧停留在手工层面。
国家重要的物资掌握在朝廷手中,百姓地位得不到提升,兴不起工业革命,这是君王制度的缺点。
即便宋应知想改变现状,也无可奈何,北夏朝现在正是上升期,百姓安居乐业,几千年的农耕布织生活在汉人心中根深蒂固。
只要有饭吃,能活着,百姓就不会生起谋反心思。
时机未到,宋应知只能眼睁睁看着欧洲国家日渐强大。
未来的事暂且不提,有了这批新缴获的火器,军队实力大幅度增强。
关口大捷第五天,京城的圣旨终于从京中传来。
圣旨一到,靖江王、宋应知、江元七等人赶忙走出营帐跪地接旨。
只听传旨太监清了清嗓子,高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英军犯我朝国土,实乃我朝之耻!着靖江王、广西都指挥使务必全力收复廉州,救出沈知府等人,邻近各省亦需出兵相助,协同作战,共御外敌。所立功勋,朝廷定当厚赏!若有懈怠,严惩不贷!钦此~”
没想到还有援兵赶来,众人心中一喜,齐声高呼:
“谢主隆恩!”
靖江王起身,接过圣旨,客气地招待传旨太监,命人安排其下去休息。
随后与宋应知、江元七等人回到营帐商议夺取廉州城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