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世子
第635章 世子
赵承煜暴躁地踹了脚旁边的兵器架:“催催催!催命似的!”
许舟看着这乱糟糟的场面,忽然想起柳清安说过的话——规则是用来吃人的。¤6~1=)看3书=={网?§} xu首??x发¨
他转头问江听潮:“羽林军里有多少人出身寒门?”
江听潮摇摇头:“不多。羽林军遴选极严,得祖上三代干干净净、没犯过任何过错才行,队里这种寒门将士也就二十五六个,其他的大多都有背景,要么是官宦子弟,要么是世家旁支。”
许舟望着那些沉默站着的羽林军,若有所思。
……
二百名羽林军手按腰间长剑穿过承天门,于午门前列队。赵承煜在午门前来回踱步,眼睛死死盯着承天门方向,急得额头直冒冷汗。
就在此时,许舟瞥见一个熟悉的身影从午门右侧走出。对方一袭黑衣,戴着那副狰狞的黑色面具,双手随意负在身后,正无声地审视着列队的羽林军。
又是枯泽。
这家伙出场率还真高。
许舟不动声色地打量着对方,心里暗自琢磨——这是景城见过的那位?还是宫禁里碰到的那位?
又或者,根本是另一个人?
许久后,枯泽的目光落在来回踱步的赵承煜身上,声音透过面具传出,带着股金属般的冷硬:“御前仪仗,在午门前踱来踱去成何体统?”
枯泽的目光扫过列队的羽林军,语气毫无波澜:“在籍羽林军五百三十八人,如今这里连三百六十人都凑不齐,很好。”
话音刚落,午门城楼上的阙亭里突然响起鼓声,枯泽当即沉声道:“列队,承天门相迎!”
羽林军迅速分成两列,迈着整齐的步伐往承天门方向走去。
许舟低声问江听潮:“不是说在午门迎吗?”
江听潮嘿嘿一笑:“那高丽是我大玄朝的藩属国,哪有宗主国在午门等他的道理?按规矩,他得到承天门外下马,步行到午门前叩拜,这才能显我大玄天威。”
到了承天门前,果然见东长安大街上,鸿胪寺的官员正陪着三十余名使臣簇拥着一顶轿子缓缓靠近。
使臣队伍周围,还有不少穿着百姓衣衫的人来回走动,看似随意,眼神却时刻警惕着四周——不用问也知道,那是换了装的密谍在护卫。;3卡o\ˉ卡+?小?,>说%x?网o? !??无%[错¢)e内%¨§容|]?
放下轿子后,里面的高丽世子并未下轿,枯泽也不曾催促,只负着双手静立在承天门外,目光越过街道望向西侧,仿佛在等候另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
许舟心头纳闷,这枯泽到底在等什么?
一炷香的功夫刚过,他忽然瞥见西长安大街上烟尘起处,竟又有一队鸿胪寺官员簇拥着一顶与先前一模一样的轿子而来,连使臣人数都分毫不差。
原来如此。
许舟恍然大悟,这是用替身障眼法,防的怕是半路行刺。
待两顶轿子落定,一名头戴斗笠的密谍从路旁槐树后闪身而出,到枯泽面前抱拳道:“大人,幸不辱命,已安全送到。”
枯泽淡淡问道:“路上无事?”
密谍笃定点头:“一路顺遂,无事发生。”
枯泽这才侧过身,对轿内朗声道:“那便请世子出来吧。”
高丽使臣们同时上前掀开轿帘,左侧轿中走出的人,头戴黑色翼善冠,身穿大玄制式的绯色圆领袍,腰束玉带,足蹬皂靴,连衣襟上绣的缠枝莲纹都一丝不苟,完全是大玄属臣的装束;
右侧轿中走出的年轻人则截然不同,身着高丽传统的圆领阔袖袍,青色衣料上用金线绣着该国国花无穷花,头戴黑纱幞头,腰间系着蹀躞带,挂着玉佩与短刀,一身装扮透着浓郁的本国风情。
两人不仅身高体型一般无二,脸上都蒙着层半透明的薄纱,遮住了容貌。
竟是替身!
枯泽的目光落在右侧年轻人身上,语气平静:“世子安好?可以将面纱扯下来了。”
高丽世子依言摘下面纱,露出张略显苍白的脸,他忙拱手躬身,腰弯得几乎成了九十度,语气里带着急切的谦卑:“回禀大人,小臣无碍。劳烦大人费心了。”
这位世子竟说得一口流利的大玄官话,连语调都带着几分京城口音。
枯泽轻描淡写地摆了摆手:“为保万无一失,才出此下策,还望世子见谅。”
高丽世子连忙道:“无妨无妨!北狄贼子已数次行刺小臣,大人此举全是为小臣安危着想,小臣感激不尽,怎敢有怨言?”
许舟闻言心中一凛 —— 连皇城脚下都藏着北狄军情司的眼线,他们与大玄密谍司的明争暗斗,竟已到了如此白热化的地步?
这可是天子脚下,承天门旁啊。
枯泽的神色忽然一凛,抬手示意身后小吏捧上一个紫檀木匣。
“世子,按宗藩礼制,需验‘事大表文’与勘合,方可入馆。”
高丽世子忙示意随侍的礼部卿取出个鎏金锦盒,打开时露出里面叠得整整齐齐的表文 —— 并非大玄奏折的形制,而是用高丽特制的厚宣纸书写,首页盖着高丽国王的朱红国印,边缘还贴着半片铜制勘合,与小吏捧出的 “高丽国贡使勘合” 拼在一起,恰好严丝合缝。
表文外用黄绸包裹着,而非寻常文书的红绳,这是藩属国呈递国书的定制规矩。
他双手捧着表文,腰弯得如同一弓满月:“此乃父王手书《请援抗狄表》,恭请大玄圣鉴。随表贡品计有:人参三百斤、貂皮二百张、种马二十匹、黄金一百两、白银五百两、金银器各八对,贡品名录已缮写清楚,附于表后。”
枯泽接过表文,先仔细核验了勘合的真伪,又展开表文细看 —— 表文开篇果然是 “臣高丽国王王颛诚惶诚恐,顿首顿首上言”,结尾署着 “武纪十年二月十二日”,字体是工整的小楷,一笔一划绝无潦草。
阅毕,他将表文递与身旁的鸿胪寺主簿:“表文送内阁票拟,马匹交太仆寺验看,人参入御药房,金银器交内承运库,按‘厚往薄来’旧例登记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