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0章 掀桌

第780章 掀桌

许舟目光清亮,言语却如刀:

“世间岂容两盏‘无尽灯’同时并存?《大般若经》亦云:‘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这‘一’与‘合’,界限又在何处?”

僧人闻言,如遭雷击,彻底怔住:“这……这……”

场边,近半数的文人雅士仿佛被无形的力量击中,纷纷激动地站起身,竟不约而同地从袖中抽出各自随身携带的汗巾、玉佩、甚至是诗稿,抛入场中雨地!

“妙啊!”

“此问绝矣!”

“千古奇问!”

欢呼喝彩声中,许舟忽然清晰地察觉到,自己丹田气海内那团炉火再次猛烈跳动,颜色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淡淡的殷红,骤然转为明亮而稳定的淡金色!

奇怪……这种变化,前所未有。

身边的小道士们看得眼花缭乱,面面相觑,低声问李长风:“师兄,这……这算是赢了吗?”

场边的李长风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又是惊叹又是好笑的神情:“赢了,赢得漂亮!这小子抛出的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是个无底洞。谁先开口试图用固定答案去界定,谁就容易落入自相矛盾的陷阱。攻守兼备,自成悖论循环!”

蒲团上的年轻僧人面如死灰,苦思冥想,几乎要将手中念珠捻断,却再也找不到任何佛经典故来支撑己方论点。

最终,他只能将绝望的目光投向身后僧侣团。然而,大慈恩寺的阵列一片沉寂,竟无一人再敢上前应战这“无尽灯”之问!

细密的春雨中,石阶上,那位始终闭目枯坐、默默捻动念珠,仿佛超然物外的中年僧人,缓缓睁开了眼睛,站起身,步履平稳地走入道场中央。

场边的议论声渐渐平息,有人压低声音惊叹:“竟是他……大慈恩寺首座无咎法师!此子竟惊动他亲自下场了!”

无咎法师来到场中,并未立刻斥责那位失败的师弟,只是用持着念珠的手,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慧觉师弟,且先退下。°$完:?¢本x神3¥}站¨|! $已¢发~,£布3>=最[?新#章÷?节?这一问,由我来应。”

蒲团上的年轻僧人慧觉怔了一下,仰头面露惭色:“大师兄,我……”

无咎法师手持念珠,面容平和,眼中透着深潭般的宁静,微微一笑:“无妨。此问刁钻,非你之过。”

他在蒲团上安然坐下,却并未急于回答许舟的问题,而是眼帘微垂,大拇指极其缓慢而精准地捻动了三下手中的沉香念珠,仿佛在推演无穷可能。

他抬眼看向许舟,眼中带着一丝真正的欣赏,笑道:“许施主,那日江家文会一面,贫僧便知你绝非池中之物。今日这‘无尽灯’之问,更是印证贫僧眼光无差,那枚慈航普渡令,赠与施主,确是缘法。”

许舟亦微微一笑,语气却带着几分调侃:“法师过奖。只是方才在山门外,贵寺似乎并不认这缘法,险些让我等淋雨而归。”

无咎法师缓缓摇头,语气依旧温和却坚定:“施主持令,自是缘法所在,山庄随时可入。然则施主之友,确无信物,此乃规矩,非是缘法,贫僧亦不便强改。”

许舟笑了笑,不再就此争辩。

场边,柳清安低声对身旁眉头紧锁的柳云溪解释道:“此人便是大慈恩寺首座无咎法师,佛法精深,辩才无碍。自他十二岁代表大慈恩寺出世辩经以来,十余年间,除却出海弘法的几年,已将京畿附近道观、连带其所属田产,尽数赢归佛门。如今京城之内,除玄都观确实已无一座道观存留。”

柳云溪惊愕地张大了嘴:“这……这是佛门从小培养出来,专门用来‘化缘’道家产业的?”

旁边的李长风闻言,脸色一黑,没好气地“哼”了一声,却没反驳。

柳清安目光紧盯着无咎法师手中匀速捻动的念珠,继续说道:“我曾听一位与他辩经过的前辈言道,无咎法师辩经时,捻动一次念珠,便是在心中生灭九百个念头,推演无数种应对可能。他此刻,正是在寻觅那个最能制胜的角度。”

柳云溪撇撇嘴:“吹什么……玄乎呢。”

李长风在一旁抱着胳膊,虽然不爽,却难得地没有反驳柳清安,只是嗤笑一声附和道:“就是,故弄玄虚!”

此时,道场内外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无咎法师那捻动念珠的手指上。当他捻到第七枚念珠时,动作戛然而止,平稳开口,声音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无尽灯’自然已非‘无尽灯’。《仁王般若经》有云: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他目光平和地看向许舟,“若将时光分割至刹那,则见万物如瀑流,奔涌不息,无有暂停。每一刹那,旧灯已然湮灭,新灯已然诞生。油、芯、盏之更替,不过是这刹那生灭之相显化于凡夫眼中罢了。”

“故而,不论换与不换,一念之后,灯已非灯,你亦非你。执着于灯是否依旧,本身便是着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李长风在一旁低声骂了一句:“糟了!这秃驴开始耍赖了!直接搬出‘诸法无我’、‘缘起性空’的根本义理!这还怎么辩?”

柳云溪疑惑:“怎么讲?”

李长风快速解释道:“他这是从根本上否定了‘同一性’!按这说法,万物每时每刻都在生灭,根本没有一个恒定不变的‘灯’存在。既然连‘灯’都不存在,又何来‘是不是原来那盏’的问题?这等于把桌子都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