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记住了,步子迈太大,容易扯着蛋

轰隆!

震耳欲聋的轰鸣,在阅兵场上响起。

声音在场中激荡一圈之后,就迅速涌入在场所有人的耳中。

离得比较近的,当场就是双耳一阵耳鸣。

而即便是在外围围观的,也浑身猛地一颤,心脏当即漏跳半拍!

惊雷!

这简直就是平地起惊雷!

围观的各国使臣一个个脸色唰的一下就白了。

可更令他们惊恐骇然的,却远远不止这雷鸣一般的轰鸣声。

火光乍现。

随后一颗大弹丸,连同几十颗大小不一的散弹,就从炮膛中瞬间喷涌而出!

伴随着破空声和爆炸声。

那颗大弹丸直接飞向了远处。

继而精准无比的砸在了远处提前布置好的一面砖土墙上,瞬间就砸出来一个巨大的坑洞!

其余大小不一的散弹,则同样朝着前方破空而去。

将沿途的稻草人活活打成筛子,就连几个箭靶,也被散弹给直接打穿了!

片刻后。

一切结束。

所有人定睛一看,顿时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火炮前方一片呈扇形的区域内,堪称一地狼籍,满布疮痍!

李象看见这结果,整个人都愣住了。

刚才拼尽全力才射出那一箭,将箭靶射穿,可…这火炮,却似乎毫不费力的,就把箭靶给射成了筛子!

比较之下,区别堪称云泥!

“父皇,这……”

李承乾示意他稍安勿躁。

“来人,去查看一下,火炮射出的弹丸距离几何?!”

“是,陛下!”

不久之后。

校尉带着人迅速跑回来,将一个记录好的卷宗交给李承乾,并躬身道:“回禀陛下!”

“本次火炮射击,最大弹丸射程在四百步以上,成功击穿砖土墙,至于其他的散弹,射程则在三百步至五百步之间不定!”

“只要时机得当,一发火炮下去,前方必定人仰马翻,死伤无数!”

李承乾满意颔首。

其实这个成绩早在他预料之中了。

甚至于相比之前试验的时候,因为火药装填量减少了,所以射程和威力还近了几分。

如果在极端时刻。

填进去大量的火药,冒着火炮炸膛的风险,射程也好,威力也罢,都将会迅速得到提升!

“把这成绩,告与在场诸位听听!”

“是!”

校尉立刻转身离去。

随后就带着人,将火炮试射的成绩传扬开,片刻之后,在场的文武百官和各国使臣,以及大部分百姓,都得知了这令人惊骇至极的消息!

“五百步!”

“五百步就是一里多地啊!”

“即便是弩箭,射程都达不到这么远,而且杀伤力要远远弱于火炮,这……”

“太恐怖了,太恐怖了!”

“我早就知道陛下曾经研究出过火药这玩意,可我却打死也没有想到,火药的威力,在借助火炮这个器具之后,竟然到了这么恐怖的地步!”

文武百官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所有人脸上都带着笑容,感慨一番之后,扭头看向旁边诸国使臣的眼神,渐渐地,变得玩味起来了。

使臣们人都要傻了。

今日他们本来就见识了大唐天兵的阵势,被那横扫八荒一般的战力给吓住了。

但相比起这火炮。

似乎……

穿着铁甲的唐军,也不是不可战胜啊!

在场之中,最慌的气数还是阿史那峮。

他站在原地只感觉自己手脚冰凉,身上的大氅,完全给他带来不了丝毫的温暖。

恐惧。

发自于心底的恐惧!

刚才和陇王李象比拼箭术,他的确承认李象力道惊人,但并不承认自己弱于李象。

毕竟他们突厥一族的拿手好戏,就是骑射!

但……

大唐都捣鼓出来火炮这种东西了。

骑射之术再厉害,除了逃跑之外,还有个鸟毛用处啊!

骑射之术,说白了是要配合放风筝战术进行的。

可现在的情况是你放风筝,别人就直接一炮过来,在你弓箭完全射不到的地方,就可以一炮把你打成烂泥!

反抗?

这还拿头反抗啊!

“不对,不对!”

“这火炮看上去就很重,最起码也得几百斤,怎么可能随军一直携带着?!”

“哈哈…如此一来,我们就还有机会!”

阿史那峮脸上忽然露出了一抹放松的笑容。

一直注意着他的李承乾摇了摇头,似乎是看透了他的想法,于是就和程处默低声吩咐几句。

不久后。

程处默解下自己腰间的佩刀。

大步走到火炮面前,然后在全场目光的注视下,双手直接握住了火炮底部的架子,紧接着提气用力,竟然当场就把这火炮给举了起来!

这一幕。

彻底震撼了心怀鬼胎的一群人!

“启禀陛下,此物看起来沉重,可实际上不过四五十斤罢了!”

“别说是臣。”

“就算是我军随便一个手持陌刀的将士,都可以很轻松的扛着这东西行军!”

陌刀重达三十斤。

和用青铜打造的火炮,在重量上边,其实还真差不了多少。

阿史那峮直接当场石化了。

一旁的古西舍利见状,忍不住把嘲讽意味拉满的冷笑一声,但紧接着他心里边也开始沉思起来。

这东西的强大,是毋庸置疑的。

大唐有了这个东西,日后他们西突厥无论是乙毗咄陆可汗也好,还是乙毗射匮可汗也罢,日子怕是都不好过了!

“唉!”

古西舍利叹了口气。

其余的番邦使臣们,也都大多如此暗怀心事,在李承乾下令散场之后,行尸走肉般的朝着长安城行去。

一路上。

众人都在思索一个事情。

那就是回去之后,该用何种态度,对待这愈发强大的…甚至于压的他们喘不过来起气的大唐!

……

“陛下,你叫臣?”

回宫的路上。

李承乾坐在马车里,把工部尚书姜行本给叫了过来。

“姜卿,你干的不错,朕很满意。”

“但是对于朕而言,这个口径还是有点小了,你回去和将作监的人商议一下,看看能不能造出来口径更大的。”

“最好,能够七八寸以上的口径!”

“除此之外,现在时机也差不多成熟了,可以试着开春之后,在渭水上造船安装火炮试射了。”

姜行本一条条的记在心中。

随后拱了拱手,站在马车外边,向李承乾疑惑问道:“陛下要造火炮战船?”

“既然如此的话,为什么不直接造海船,像扬州等地,都是可以制造的。”

“不行,不行……”

李承乾摇摇头。

“朕告诉你一个道理。”

“那就是有的时候步子迈的太大,容易扯着蛋!”